《文化产业概论》教案具体的讲课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文化产业简述:从概念到产业实践第二节文化产业类别【纲要】讲述文化产业概念的起源,经历过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考察、讨论、总结、提炼而得出文化产业的学术性理念和思想,随后哲学界、理论界的进一步争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的添砖加瓦,最终使文化产业的理论系统化、深刻化。
英国首倡文化创意振兴国力的做法是文化产业实践化的始端,随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在文化产业的实践上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从而掀起了全球性的文化产业热潮。
关于文化产业类别的界定,学术界众说纷纭,考察的角度不一样,类别可能截然不同。
第二章文化产业的概念(4学时)第一节文化的含义第二节产业的含义第三节文化产业的含义【纲要】文化的实质就是人化,即由人演化而生出来的万事万物、大千世界。
没有人类就不可能有文化,但不是说有了人就一定有文化。
总体而言,文化是与人息息相关的事件以及表征事物的一种概念。
产业是一种市场的综合性表现,产业市场上的辅体包括政府、行会、消费者等,消费者是市场服务的核心对象。
政府依赖行会直接管理产业市场,两者是互依互存的关系;在文化产业范畴内,消费者一方面受到文化商业浪潮的摆布和冲击,另一方面同样具备强大的自我选择性,绝不是简单而单向的施予与接受的关系。
文化产业是文化和产业的交叉概念。
文化产业是依赖文化生产、文化市场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概念,文化产业链即文化产业表达的基本形态。
文化产业实质上离不开文化创造的商品化、经济化、市场化与消费化。
能把艺术部门的文化创造转化成经济效益、能把艺术部门的文化产品转变为市场盈利的活动才是文化产业的真正含义,才是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分野的标志。
第三章文化产业的本质(4学时)第一节以文化为中心的本质第二节以产业为中心的本质第三节文化的产业与产业的文化第四节创意的中心地位和本质属性【纲要】以文化为中心是文化产业的第一大本质,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本质。
文化产业理论是以文化学为主、经济学为辅的研究学问,因为在庞杂的产业队伍中,惟有文化产业才是真正支撑民族志气、国家精神的产业,是唯一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产业,这也是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所有产业的根本所在。
文化产业的产业本质仅仅限定在文化作为商品进入到工业生产机制、市场营销领域时才得以成立。
文化产业的产业性本质是局部的、有条件的、特定范畴内的,而文化产业的文化本质才是全局和整体的。
文化的产业,毫无疑问就是文化创造品的商品化、市场化、消费化过程,就是将文化生产品当成商品并在市场上推销开来的过程。
文化的产业注重对文化内容、文化精神包括与文化紧密相关的各类范畴和事物的产业化、商品化行为。
总之,产业的对象必须是文化创造品。
产业的文化就是传统物质商品产业化的包装或视觉文化,其本质仍然是物质商品消费,其文化的标签只是为了便于识别,属于商标,是企业文化的泛化。
它们的共同特征:物品功用在先,文化符号在后。
产业的文化绝不可能充当文化产业的核心类型。
“创意”其实就是指推翻一切传统的开创性、开拓性思想、技术和做法,令人领略到意想不到的新颖、奇特之功效,打破常规、突破旧法是创意的核心。
文化的本质就是要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拥有创意才能创新文化产业,因为创意就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文化的中心主体。
第四章文化产业的外延(4学时)第一节文化产业对文化的影响第二节文化产业对产业的影响第三节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第四节文化产业与文化霸权【纲要】文化产业就是将文化推向自由市场中的做法,越来越重视经济利润,越来越轻视文化品格。
如何在社会主义的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中对人性的劣根性、对社会上功利私欲膨胀的合理引导和合适限制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产业结构的生态体系平稳过渡以及未来的长期发展中,文化产业的贡献一定会逐渐凸显出来,精神创意绿色健康的特点一定会一览无余地尽展其超凡的魅力。
文化作为一国软实力的标志只有在走出国门、只有在与国际发生交集时才能充分体现其所代表国家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在文化产业范畴中指的就是文化产品的国际性贸易、全球地域性文化市场的繁荣程度,这也正是文化产业的本质使命。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之间的对抗就转变为当下国家对抗和国际竞争之间最合时宜的较量。
文化的差异和争执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冲突的主要诱因。
文化殖民者远比政权殖民者更为可怕,文化霸权其实就是文化殖民主义。
文化霸权正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手段、现代传媒以及现代科技之上得以实现的,而现代教育手段、现代传媒、现代科技的成就基本都属于文化产业的重要成果。
第五章文化产业的历史(4学时)第一节文化产业历史研究的方法第二节欧洲文化产业的演变第三节中国文化产业历史概述【纲要】通过形象逻辑法、归纳法、文献法和对比论证法可以得出文化产业的大致类型:权力垄断型文化产业(主要是奴隶主、皇家垄断),贵族参与型文化产业(主要是权富阶级、文化精英阶级的参与),贵族控制型文化产业、平民参与型文化产业(主要是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参与),大众共享型文化产业(全体社会公民的平等共享)的形式。
对历史的研究,学界通常会使用纵向的时间轴和横向的事件轴相结合的十字交叉法,除此之外的第三轴或第三维就是逻辑思维或逻辑推理轴。
欧洲文化产业发展史可以分为四大时期来考察,中国文化产业历史可以分为五大历史时期进行考察。
第六章文化产业的分类(4学时)第一节文化产业的分类标准设定第二节内容文化产业第三节媒介文化产业第四节综合文化产业【纲要】关于文化产业的分类,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文化产业的分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的,永远不会出现一个绝对权威和固定的分类,2012年和2004年我国就从国家政策层面两次修订过文化产业的分类标准,由此可见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我们可以将文化产业按文化内容属性、文化媒介属性、文化综合属性分成三大类,其中按文化内容属性所分类型就叫做内容文化产业。
内容文化产业强调文化内容是判断产业性质的重要依据,而且应当将文化内容的创意与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因为内容才是人们精神享用的主要对象,而内容呈现的形式只是一种信息传输手段。
内容文化产业包含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所谓媒介文化产业,就是这类文化产业创造的是一种媒介手段、媒介技术或媒介产品,例如用于书画创作的笔墨纸砚、颜料画架等,例如用于摄影的照相机、三脚架等,例如用于舞台表演的灯光照明、音响播放器材等,例如用于收藏展示的博物馆、美术馆等。
国家在文化产业的分类体系中实际上已经融入了一些文化事业的内容,如图书馆(业)、博物馆(业)、公园(业)、烈士陵园(业)、纪念馆(业)、群众文化活动、有线电视转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对文化产业进行分类的重要性:1、可以明确文化产业的统计对象,可以指导国家对文化产业政策如资金资助、税收优惠政策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范畴。
2、能够给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建设性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供操作层面的启发。
3、能够让从业者知道自己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定位,从而明确所经营行业的主管部门以及掌握相关的行业指导政策。
4、对文化产业的分类明确才能做好文化的宣传、产业的宣传,才能凸显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激发民族和人民的信服感和自豪感。
5、文化产业分类工作是一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工作,定性工作显示理论研究水平、定量工作证明实践成果的能力与层级,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成果是国家软实力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文化产业的内容(6学时,含2学时项目实践)第一节文化产业几大类内容概貌第二节文化产业的天枰式内容体系第三节文化产业传统文化的内容第四节文化产业现代文化的内容第五节文化产业未来文化的内容【纲要】2009年9月10日,文化部颁布了《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09(3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一)演艺业;(二)动漫业;(三)文化娱乐业;(四)游戏业;(五)文化会展业;(六)文化旅游业;(七)艺术品和工艺美术业;(八)艺术创意和设计业;(九)网络文化业;(十)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业。
这十大类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实际就是文化产业需要发展的行业内容。
其中,这些行业内容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对待传统文化的开发思考,也有对待未来文化的设想规划,还有就是对待现当代文化的一种发展理念。
传统文化是一国、一民族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根基,也是一国、一民族长久的文化记忆与财富宝藏。
所以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与文化产业工作的推进不仅仅需要关注热门的当下文化、流行文化以及高科技文化,同样不能偏废和遗漏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
不是传统的、历史的就一定是过时、迂腐而陈旧不堪、无人问津的,事实上越古老的文化越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追随,这是文化神奇的力量。
未来文化是建立在现代文化基础之上而生发并发展起来的文化,现代文化可能是未来文化的根脉、现代文化可能是未来文化的萌芽、现代文化可能是未来文化的雏形,总之脱离了现代文化就不可能产生所谓的未来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延续性、传递性、发展性特征。
未来的文化产业是当下的经济形态延续发展的结果之一,未来的经济形态应当是当下经济形态的继承和循序发展。
当下的经济形态又是怎样的呢?先来了解一个概念——“内化经济”。
内化经济:是在前期经济基础之上延续发展并在当下初露锋芒的经济形式。
当今经济形式应当是一种内化经济,而不是与生产主体分离的传统经济形式。
当下经济其实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力经济。
无论是头脑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创意经济、眼球经济恐怕都不能涵盖今日的新经济本质,而且都可能将一种原本多元化生发的复合经济形式以偏概全、单一孤立化。
文化产业是今天的朝阳产业。
与2004年相比,2008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7630亿元,增长121.8%;增加值占同期GDP 的比重由2.15%提高到2.43%,提高了近0.3个百分点。
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2008年增长10%,快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相当于同期GDP的2.5%左右。
2010年,文化产业产值规模达1.1万亿元,占GDP总量的2.75%。
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
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文化产业未来文化内容的体系:1、行业内容——诚如前面提到的一些文化行业未来还可能会存在并有更大的发展。
行业内容属于文化产业中的本体性内容,也是一切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产业设想的出发点、立足点,而行业内容的发展源自经济范式的基础。
2、对象内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未来文化永远是文化三大时态中的形态,无论什么时候,都存在这三大时态的文化形态,所以这三类文化也永远是文化产业关注和研究的三大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