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产生及发展概述PPT(共54页)

电子商务产生及发展概述PPT(共54页)

➢ 但随着INTERNET安全性的日益提高,作为一个费用更低、 覆盖面更广、服务更好的系统,其已表现出替代VAN而成 为EDI的硬件载体的趋势,因此有人把通过INTERNET实
现的EDI直接叫做INTERNET EDI。
17
软件包括计算机软件和EDI标准
➢ EDI所需要的软件主要是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 信息,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以供传输交换。
➢ 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来规 定数据库的信息格式的,因此,当需要发送EDI 文件时,从企业专有数据库中提取的信息,必须 把它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才能进行传输。
18
EDI软件主要包括:
转换软件(Mapper):转换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将原有计算机系统的
电子商务概论
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1
第一章 电子商务概述
2
学习目标
熟悉商务与商务活动的内涵; 理解传统商务及其局限性; 了解EDI的产生与运作原理; 熟悉电子商务的由来; 掌握电子商务的含义、内涵、流程。
3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商务与商务活动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EDI与电子商务 第四节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五节 电子商务带来的变革 第六节 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结构分析
➢ 1998年10月,经合组织在渥太华召开电子商务的专 题讨论会,推出了《全球电子商务行动计划》。此 次会议是迈向全球电子商务的里程碑。
➢ 1998 年,IBM、HP等公司宣布为“电子商务年”。 ➢ 各国政府相继推出各种鼓励政策。
8
(3)稳步发展阶段
➢ 2001年5月,联合国促进贸易暨电子商务中心 (UN/CEFACT)与结构化信息标准发展组织(OASIS) 正式批准了ebXML(Electronic Business eXtensile Markup Language)标准 。
由于EDI大大减少了纸张票据,因此,人们也 形象地称之为“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
15
3.EDI系统的组成
三要素: 数据标准化、EDI软件及硬件、通
信网络
EDI软件: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翻译成EDI的 标准格式,以供传输交换。 转换软件、翻译软件、 通信软件
原有 文件
转换 软件
平面
文件 翻译 软件
4
第三节 EDI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产生背景 EDI及其应用 电子商务的发展
5
一、电子商务的产生
传统商 务
基于EDI的 电子商务
INTERNET 电子商务阶段
移动 电子商务
基于EDI的电子商务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1995年) 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阶段(1995以后) 移动电子商务阶段
EDI标
EDI标
准格式 EDI交换 准格式
中心信箱
翻译 软件
平面 文件
转换 软件
原有 文件
16
硬件主要是计算机网络
➢ 90年代之前的大多数EDI都不通过INTERNET,而是通过 租用的电脑线在专用网络上实现,这类专用的网络被称为 VAN(Value-Addle Network,增值网),这样做的目 的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
6
1.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轨迹
(1)酝酿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EFT-〉家庭银行-〉EDI技术的开发
1970年代美国航空公司(AA)开发联网订票系统— SABRE
电子资金交换(EFT):各银行间采用安全的专用网络 进行资金交换和电子支付。
家庭银行:客户通过电话查询帐户余额、划款、付帐等。 电子数据交换(EDI):将组织内部及贸易伙伴之间的
商业文档和信息,以直接读取的结构化的信息形式通过 专用网络在计算机之间传输。
70年代末和80年代——兴起“无纸贸易”热潮 90年代——电子商务出现并发展
7
(2)迅速膨胀阶段
➢ 1996年12月, 联合国颁布《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 范法及其颁布指南》。
➢ 1997年4月,欧盟提出“欧盟电子商务行动方案”, 美国政府发表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文件。
9
2.电子商务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网络的普及和成熟 ➢信用卡的普及应用 ➢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制定 ➢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10
二、EDI及其应用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 数据交换
EDI的产生 EDI的概念 EDI系统的组成 EDI特点、使用范围及优势 传统EDI存在的问题
➢ ebXML支持一个全球化的电子市场,它使得任意规模的 企业通过交换基于XML的信息,不受地域限制地接洽和 处理生意。
➢ 2001年11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发表《2001年电 子商务和发展报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作序。
➢ 2002年1月24日,联合国第56届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国际 贸易法委员会电子签字示范法》。
11
1.EDI的产生
背景
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迅速,贸易 单证和文件交换数量激增;平均一笔生意需 要30-40份纸面单证
纸面文件存在的缺点:劳动强度高、效率低、 易出错、成本高,传递慢、重复处理等;
商业纸面文件的传递和处理速度成为贸易和 企业竞争的瓶颈问题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生
EDI在60年代末期产生于美国,当时的贸易 商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类商务文件的时候 发现,由人工输入到一台计算机中的数据 70%是来源于另一台计算机输出的文件,由 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
14
对EDI的进一步解释:
(1)EDI是计算机系统之间所进行的电子信息传输。 (2)EDI是标准格式和结构化的电子数据的交换。 (3)EDI是由发送和接收者所达成一致的标准和结构
所进行的电子数据交换。 (4)EDI是由计算机自动读取而无需人工干预的电子
数据交换。 (5)EDI是为了满足商业用途的电子数据交换。
工作效率的提高,人们开始尝试在贸易伙伴 之间的计算机上使数据能够自动交换, EDI应运而生。
13
2.EDI的概念
中文名称:电子数据交换 英文名称: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简写:EDI
电子数据交换(EDI) :参加商业运作的双方
或多方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商业信息, 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在参与方计算机之间所进行传 输和自动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