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

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

目录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 (2)1.川南城市群的地理背景 (2)2.川南城市群在四川的地位 (5)3.川南城市群的发展现状 (6)3.1区位优势突出 (6)3.2交通条件较好 (7)3.3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8)3.4城镇化水平较高 (9)3.5产业布局合理 (9)3.6金融环境宽松 (10)3.7城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4.川南城市群发展前景 (10)4.1将进行积极主动的经济合作,开创广阔市场 (11)4.1.1将建立便捷的快速通道 (11)4.1.2川南各市将错位发展 (11)4.2努力建设组合城市,促进各市共同发展 (12)4.3构建大型城市,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13)4.4编制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方案,绿色发展经济 (14)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1.川南城市群的地理背景川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省南部的自贡、宜宾、泸州、内江四市。

地理背景对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影响深远。

以下主要从城市的自然地理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资源,以及人文地理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等分析川南城市群的地理背景。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

与内江、宜宾、泸州、乐山等地相邻。

自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形复杂,分为低山、丘陵、平坝、沟谷。

气候属东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年平均气温17.5℃至18.0℃,日照1150至1200小时,降水1000至1100毫米。

江河分属沱江、岷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460余条。

自贡境内地形多丘陵,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自贡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时间较短,四季分明,阴云天气较为常见。

自贡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卤水、岩盐及石灰石。

自贡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尤以盐业遗址、恐龙化石和彩灯文化著称于世。

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东靠万里长江,西接大小凉山,南近滇、黔,北连川中腹地,素为川南形胜。

因金沙江、岷江在宜宾交汇始称长江,故宜宾市又称“万里长江第一城”。

宾市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

西部为大小凉山余绪,中有市境最高点,海拔2008.7米的屏山县五指山主峰老君山;南部为四川盆地盆舷带,即云贵高原北坡,中有海拔1795.1米的兴文县仙峰山,海拔1777.2米的筠连县大雪山等;东北部为华莹山余脉所在,宜宾城附近之七星山、龙头山、观斗山分别分布于此区域;东南侧属四川盆地东岭谷区,市境最低点,海拔236.3米的江安县金山寺附近长江河床在此区内;西北侧属盆中方山丘陵区,其大部皆为宜宾县属地。

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体,岭谷相间,平坝狭小零碎,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市境内海拔500米~2000米的中低山地占46.6%,丘陵占45.3%,平坝仅占8.1%。

金沙江、岷江、长江横贯市境北部,三江支流共有大小溪河600多条。

南广河、长宁河、横江河、西宁河、黄沙河、越溪河、箭板河、宋江河、古宋河等9条中等河流流域面积均在500平方千米以上。

另有21条河流流域面积为100平方千米~500平方千米,有23条小河流域面积为50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

三江的支流、溪河或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作不对称的南多北少状河网分布,南部支流多发源于崇山峻岭,故滩多水急;北部支流多发源流经丘陵,故水势平缓,岸势开阔。

其四季气候特点是:春季气温偏高,夏冬气温偏低,秋季接近常年。

年平均气温17.7~18.7℃,比常年偏高0.1~0.6℃,总积温6377~6688℃。

宜宾市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宜宾还形成了具有本地区古老民族文化特色的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及独特的川南民俗风情等,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和影响。

宜宾位于川滇黔结合部,是着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

古称僰道,为刺人聚居之地,战国后期属秦蜀郡,自西汉建县已有2180多年的建城史,北宋政和四年(1114),僰道县始改名宜宾县。

1951年设市。

全市辖1区9县,现有人口515万,区域面积1328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5.2万,面积1123平方公里。

乐山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北连眉山市,东邻自贡市,南接宜宾市,西靠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

幅员面积12827k㎡,占四川省幅员面积的2.64%,位居四川第10位。

乐山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

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坝三种类型,以山地为主。

山地面积8530k㎡,占全市幅员面积的66.5%,主要分布于市境峨眉山、峨边、金口河、马边、沐川一线的西南部,是凉山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

丘陵面积2694k㎡,占全市幅员面积的21%,主要分布于峨眉山、沐川一线的东北部,为缓慢上升长期剥蚀的红色丘陵区。

河谷平原面积1603k㎡,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2.5%,主要沿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两岸分布。

市境江河众多,属丰水地区,年平均产水量113.7亿立方米,加上过境水741.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85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366立方米。

乐山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

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在16.5-18.0度之间,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年平均霜日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数仅1.0-2.7天。

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乐山大佛、麻浩崖墓、万年寺普贤铜像、峨眉飞来殿;有省级文化保护单位4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2600余件。

乐山还有李密、苏洵、苏辙、郭沫若、陈敬容、曹葆华等著名文学家,当代“书坛怪杰”石鲁也产生于此。

古今历史,李白、杜甫、岑参、范成大、黄庭坚、陆游、张船山、陈运和等许多文化名人,在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2.川南城市群在四川的地位川南是四川南部地区的简称。

现时的川南分为狭义上的川南和广义上的川南。

狭义上的川南主要是指宜宾、自贡、内江、泸州、乐山这几个城市。

而广义上的川南还包括资阳市、乐山市峨边、马边两个自治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

以下主要以自贡、宜宾、乐山为代表分析川南城市群在四川的地位。

自贡,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之一,川南主城区规模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是川南地区第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位于川南地区几何中心地带,是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以"千年盐都"、"南国灯城"和"恐龙之乡"大三绝蜚声国内外。

拥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八百多年的彩灯文化和七十四年的建市史,是全国最早的23座建制市之一。

同时也是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地质公园。

自贡是四川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大批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

同时也是四川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城市和川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区。

两度"川盐济楚",让自贡成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乃至全国最富裕城市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自贡曾名列中国20大城市第19位。

宜宾是川南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世界名酒五粮液故乡,中国著名的酒都,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地处川黔滇渝结合处的物资集散地和川南经济文化中心。

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乐山是"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之一。

乐山又称海棠香国,历史上属古蜀国。

乐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世界双遗产城市、2008奥运火炬传递城市之一。

2000年6月,乐山正式成为联合国城市管理中心在中国唯一的合作城市。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合处。

3.川南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在深入分析了川南城市群发展基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了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建设“多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试验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渝经济区沿江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的战略定位,确立了“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同城化发展的多中心城市群,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镇化地区为重点,构建“四核、五轴”空间结构,完善城镇体系,强化交通网络支撑,促进“三区”协调发展,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

3.1区位优势突出川南城市群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距离成都市主城区160公里,距离重庆主城120公里,既是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和八大城市群之一的成渝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又是川滇黔结合部与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和中国西部的出海通道,还是成渝经济区链接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加之,成渝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川南城市群作为成渝经济区沿长江发展带的组成部分,区位条件日益突出。

3.2交通条件较好川南城市群作为国家南北交通干线与长江经济轴线的交汇点之一,是联系东南亚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枢纽。

川南城市群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有宜宾、泸州两大港口,形成四川省大运量、低成本的对外运输通道。

四川宜宾港位于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汇合处。

其中,四川宜宾志城港作业区为全省最大的作业区。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港口的功能由最初的货运装卸和集散作用迅速扩大到商贸、物流、信息等综合功能,不仅为城市带来大量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更重要的是具有强大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能够带动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制造业、重化工等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为银行、保险、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港口和城市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四川泸州港地处长江、沱江、赤水河等干、支流交汇处,川滇黔渝结合部、四川盆地南部城市泸州市。

泸州港已成为四川及滇东、黔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实现江海联运的枢纽港,是交通部确定在四川唯一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和国家水运口岸,是四川第一大港;陆地交通方面,内江-自贡-宜宾-内江环线高速路加上成渝线、成昆线等铁路线形成了完善的陆路交通系统,川南为加快构建川南城市群之间的城际快速通道,四川将启动川南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编制工作。

川南四城涉及已规划建设的高铁达到四条,省发展改革委铁路综合处透露,根据初步规划,川南城市群铁路的总体布局是“五主四辅三联五支”,其中,先期将新建四条铁路:内(江)自(贡)宜(宾)铁路、宜(宾)泸(州)铁路、内(江)泸(州)铁路和自(贡)泸(州)铁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