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权公约第1条- 尊重人权第1条的规定仅是在规范本公约的各个签署国必须要确保本公约所列出的权利与自由可以在“其管辖范围内”获得充分的保障。
在某些特殊请况下,“管辖”并不仅指缔约国本国领土范围内而言,确保公约所列出的权利与自由能被充分保障的义务尚及于外国领域,缔约国实际控制的外国领土即为其例之一。
第2条- 生命权第2条保障了每个人的生命权。
本条的第一项内容排除了合法执行死刑的状况,另外,在第二项的部分规定,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逮捕嫌疑犯或逃犯、以及镇压暴动或叛乱而“绝对必要”使用武力进而造成生命的剥夺时,并不被认为违反本条之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合法剥夺他人生命的例外情形在各该国家同时也批准第6号及第13号议定书的情况下,将受到更进一步的限制。
另外,此种权利在和平时期也不能依据本公约第15条而被免除。
直至1995年以前,欧洲人权法院对于生命权并未作出明确的表示,不过在McCann v. United Kingdom一案中,其认为本条第二项的例外状况并非在建构何种情况下允许杀人,而是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可能遭致人员伤亡的武力。
另外,欧洲人权法院认为,每个成员国在公约第2条规定之下,有下列三个主要的义务:1.避免任何人遭受到非法杀戮之义务2.调查任何原因可疑的死亡之义务3.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积极的手段去避免任何可预见的生命伤亡之义务第3条- 免于酷刑与不人道或侮辱待遇之自由第3条主要在禁止酷刑以及不人道或侮辱的待遇。
且就此权利本身并未有任何例外或限制规定。
本条规定通常除了被用于禁止酷刑之外,亦被用于禁止严重的警察暴力情形以及极为差劲的拘留环境。
欧洲人权法院强调第三条为一种“绝对条款...不论被害者的行为为何。
”该法院同时也解释本条认为,任何成员国皆应被禁止将任何人驱逐或遣返至可能使其遭受到酷刑或不人道或侮辱之待遇或处罚的国家。
最初,欧洲人权法院对于是否构成酷刑采取较为严格的解释,其常常倾向于认为该国是触犯了禁止不人道和污辱待遇的对待。
因此法院认为像是睡眠剥夺、将人置于强烈噪音的环境下或是要求他们将四肢伸长到极限并靠着墙站着一段期间并不会构成酷刑。
事实上,欧洲人权法院只有在1996年时曾经宣告过有国家触犯了禁止酷刑的规定,在该案中,一个被拘留的嫌犯被以手和胳膊被绑在他的背后的姿势吊了起来。
自此之后,欧洲人权法院倾向以更开放的认定方式来决定是否某个国家触犯了禁止酷刑的规定,且甚至认为欧洲人权公约是属于一种“活的文件”,过去被认为是不人道或污辱待遇的处置将来有可能被法院认为是属于酷刑。
第4条- 免于强制或强迫劳役之自由第4条规定人民有免于受到奴役或是强迫劳动的权利。
不过在以下情况例外:征兵、替代役、监狱劳动、国家确实受到灾难或紧急情况所要求的劳役、以及“一般性的公民义务”。
第5条- 人身自由及安全之权利第5条规定,每个人都享有人身自由及安全的权利。
但就“人身自由和安全”本身属于一种不确定法律概念 - 就人身安全而言,目前仍未见到欧洲人权法院对其有任何解释。
而就本条所称的“人身自由”,在某些合法的情况下仍会受到限制,像是对于嫌疑犯或是犯罪者的逮捕,或是为了执行判决而将人监禁。
本条亦规定在人民受到逮捕或任何控诉时,有以其所能了解的语文立即告知被捕理由及被控罪名的权利。
并有权利在合理的时间内透过快速的司法程序决定其被拘留或逮捕的合法性,并应有权在合理的时间内受审或在审判前释放。
另外,就违反本条规定而受逮捕或拘留的任何人都应应有权可以请求损害赔偿第6条- 公平审判之权利欧洲人权公约的第6条规定了详尽的公平审判之权利,包含在合理的时间内,接受独立且公正的法庭公开审理、无罪推定原则、以及其他当个人受到刑事控告时所应享有的最低基本权利(有足够的时间及设备可以准备防御的方法、接近诉讼代理人的权利、和证人交互诘问的权利、请求免费翻译员协助的权利)。
目前,法院发现违反公约本条最大宗的部分应属民事或刑事程序的诉讼迟延,这违反了本条中“在合理的时间内”受到审判的规定,而这部分的案子多数对象为意大利和法国。
而就本条中“独立且公正的法院”之规定,法院曾经认定土耳其国家安全法院的军事审判有违本条之意旨,土耳其已经于其后通过新的法律废除这些法院,以符合公约本条之意旨。
其他较为重要的违反应属第6条中的“对抗条款”(与证人交互诘问之权利)之违反。
就此,可能会被以第6条提起诉讼的问题通常出在国内法允许使用传闻证据。
第7条- 罪刑法定原则之保障本条禁止任何刑事相关的法律溯及既往。
任何人就其所从事的行为,不论是作为或不作为,若行为时该行为尚非国内法或国际法所规定可以追诉的犯罪行为,则行为人不应因该行为而受到处罚。
同时也禁止判处较行为时法律所规定之刑罚还要更重的刑罚。
第7条将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纳入公约中:无法律即无犯罪与刑罚。
(nullum crimen, nulla poena sine lege)。
第8条- 隐私权第8条规定每个人的“私人及家庭生活、其家庭以及其通讯隐私]]的权利与自由必须受到尊重,若需要对此做出限制,则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且“为民主社会所必需”。
本条明确的规定,每个人皆有免于受到非法搜索的权利;另一方面,欧洲人权法院就公约中所规定的“私人及家庭生活”做出了相当广阔的解释以保护此等权利。
法院认为,在彼此合意的情况下,禁止同性恋行为之法律违反了本条规定,此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见解相比较,其对隐私权采取了相当广阔的解释。
更有进者,本条亦课予了国家“积极义务(Positive obligations)”:尽管传统对于人权的保护通常被解释为禁止国家干涉这些权利,且因此而必须要采取“不作为”的态度(譬如说,基于家庭生活的保护,不能任意的拆散一个家庭),但要能实质的享受此等权利有时必须要课予国家更积极的义务,且必须要有所“作为”(譬如说,使离婚的配偶有接近其小孩的方式)。
第9条- 思想、信仰及宗教自由第9条规定了思想自由、信仰及宗教自由的权利。
其中包含了改变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信奉、传授、实践以及奉行不同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但这些都必须受到“符合法律规定”以及“为民主社会所需”的限制。
第10条- 言论自由第10条规定了“言论自由”,但其仍然必须受到“符合法律规定”和“为民主社会所需”的限制。
而其内容包含了保有己见的自由,接受和传递资讯及想法的自由。
第11条- 集会及结社自由第11条保障了结社和集会自由,包含组成工会的权利,但这些权利都必须要受到“符合法律规定”以及“为民主社会所需”的限制。
第12条- 结婚及组织家庭之权利本条规定,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男女有权成立婚姻关系并且成立家庭。
不过,在许多判决中,欧洲人权法院到目前为止仍然拒绝将本条的适用范围扩及至同性婚姻。
其认为本条原先预定适用的范围应该仅限于异性婚姻,而不及于同性婚姻。
另外,对于手术后的变性人,其与不同于其新性别的其他人结婚也被认为在12条的禁止范围之内(Goodwin v. United Kingdom; I. v. United Kingdom.)。
尽管在2002年的Rees v. United Kingdom案中,法院表示了与先前不同的看法,但大致上并没有改变第12条的保护范围“限于不同性别间”的婚姻此种见解。
需注意的是,英国的性别承认法(Gender Recognition Act)现在要求其中一人为变性人的已婚伴侣,在其变性的一方取得性别承认证书(Gender Recognition Certificate)以前,必须要去注销他们的婚姻关系。
[。
第13条- 有效获得国内司法救济之权利第13条规定,在人民于公约中规定拥有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必须要能够获得国家机关的有效救济。
若人民无法有效的获得国内法院之救济,该国将违反公约所规定得此等义务,而人民可以就此对该国提起独立的诉讼。
第14条- 禁止歧视本条的内容主要在规定禁止歧视,而其禁止的范围可谓宽,亦可谓窄。
一方面,本条所保护禁止歧视的对象相当的广泛,本条列举了像是性别、种族、肤色、语文、宗教、政治...等对象,且更重要的是,本条规定并非完全以列举的方式规定,尚包含了概括式的规定。
但另一方面,本条禁止歧视的范围却仅限于公约中有规定的权利和自由,因此,主张受本条保护之人,必须要说明其所受到歧视的是属于公约中的哪一种权利。
不过第12号议定书对于此种保护延伸到了任何法律上的权利,即使是公约中所未保障,而仅为国内法所保障的权利或自由,亦得援引本条做为禁止歧视的依据。
第15条- 公约义务的免除第15条允许缔约国于其处于“战争或其他危及国家存亡的紧急情况”时可以“减免(derogate)”公约所保障之特定权利。
然而,其受到下列要件的限制:1.必须要是危及到该国存亡之公共紧急威胁;2.其采取的程度必须被严格限制在“排除该等紧急状况所必须”;3.且该手段仍然必须要符合该国基于国际法所应遵守的其他义务。
2001年11月,英国政府表示,该国目前正处于一种紧急的状态,且其因此而有必要实施2001年反恐怖活动、罪行和保安法令第四部分,并且在未经控诉的情况下,无限期的将数名恐怖分子嫌疑犯拘留在贝尔马什监狱(Belmarsh Prison),一直到将那些人驱逐出境为止。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5年4月,在英国上议院高等法官于2004年12月16日认定英国政府的主张将有违公约的规范之前,英国政府皆如此为之。
霍夫曼法官于判决中更进一步的说道:其他像是爱尔兰于1957年7月到12月期间以及1978年、希腊于1969年、北爱尔兰于1988年、土耳其于1996年时,皆曾经是用过本条款而免除该国履行公约上的义务。
第16条- 对于外国人的限制第16条规定允许成员国可以限制外国人在其国内的政治性活动。
而欧洲人权法院曾经判决指出欧盟成员国的国民并非本条所指之“外国人”。
第17条- 权利滥用公约的第17条规定,任何人皆不能利用其于公约所保障的权利去废止或限制公约上的权利。
亦即,任何人或国家都不能借由公约所赋予其的权利或自由去限制或是破坏他人于公约上所保障的另一种权利或自由。
第18条- 权利范围限制第18条则在规定,任何公约所许可对于上述权利或自由的限制,不应该被适用于公约规定以外的任何目的。
譬如说,第5条规定中所规定对于人身自由的限制,必须被严格限制在逮捕嫌疑犯并将之移送至法庭审理的状况。
借口预审而将之拘留,并做为胁迫的手段,此乃限制了该人之自由,且不能被认为属于第5条所规定的限制目的(将之送至法庭审理),因此而违反了第18条之规定。
公约议定书直至2010年1月,第15号议定书已经开放签署了。
而这些议定书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种类:变更公约中所规定之机关的议定书、以及增加公约所保护之权利范围的议定书。
就前者而言,其必须要经过所有成员国一致性的批准后才会生效开始施行;而后者则无此种要求,而其仅在批准该议定书的成员国中生效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