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蛋白质结构案例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骨架盘 绕折叠而形成的构象,借氢键维系。主要分 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无规卷曲等类型。
1. α螺旋(αhelix)的结构特征为:
(1)主链骨架围绕中心轴盘绕形成右手螺旋; (2)螺旋每上升一圈是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 0.54nm; (3)相邻螺旋圈之间形成许多氢键; (4)侧链基团位于螺旋的外侧。
2. 膜蛋白三级结构的基本特征
a~c. 细菌视紫红质蛋白,结晶时结合了大量脂类 (2BRD.pdb);
d. 人淋巴细胞激活抗原 CD98(2DH2.pdb);e. 鸡β1-肾上腺 素受体,七螺旋跨膜蛋白(2VT4.Pdb)并结合有其配体;f. 大 肠杆菌NANC离子通道蛋白(2WJR.pdb)。
Introduction
一、诺贝尔奖与蛋白质结构分析
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劳厄(M.von Laue) 发现晶体中的X 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布拉格父子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 研究 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德拜(P.J.W.Debye)用X射线衍射技术 探明分子中原子的排列与结合形式 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拉比(I.I.Rabi) 发明核磁共振法
(二)蛋白质家族分类
目前建立在结构域基础上的蛋白质家族数据库有 PROSITE、PRINTS、Pfam、SMART、SWISS、PROT、 ProDom 和BLOCKS等,每个蛋白质结构数据库运用 不同的原理来识别结构相似的蛋白质超家族;将它 们结合起来可以更准确地归类蛋白质家族和描绘结 构域。InterPro数据库,是联合PROSITE、PRINTS、 Pfam和ProDom 四个独立完整的蛋白质结构域数据 库组成站点,它是将蛋白质的结构域和功能位点加 以统一建立的数据库资源。
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桑格(F.Sanger) 分离和测定一 种蛋白质--胰岛素的氨基酸结构 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佩鲁茨(M.F.Perutz)和肯德鲁 (J.C.Kendrew) 用 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肌红蛋白和血红 蛋白 的原子排列 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霍奇金(D.C.Hodgkin)测定维 生素B12等复杂晶体的结构 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安芬森 (C.B.Anfinsen) 、莫尔 (S.Moore)和斯坦 (W.H.Stein) 对核糖核酸酶的三维结构及 其 124个氨基酸顺序的研究
X-衍射晶体分析技术和NMR技术的比较
与X-衍射晶体分析技术相比较,NMR技术在蛋白质 结构测定的速度上、和研究的对象上都存在一定的 限制,成本太高,步骤繁多。但其无需制备晶体标 本,可在溶液中直接测定,也可进行固相测定,因 此利用NMR法使得某些无法获得晶体结构的蛋白质 或非液相蛋白质(如膜蛋白)的结构测定成为可能 。相对而言,NMR技术更适合小分子质量以及水溶 性较好培养晶体困难的蛋白质结构的分析,对于蛋 白质折叠、局部动力学或构象分析、蛋白-蛋白相 互作用,NMR更体现其优越性。
二、蛋白质高级结构信息
1. 二级结构 (secondary structure) 2. 超二级结构 (super secondary structure) 3. 三级结构 (tertiary structure) 4. 四级结构 (quaternary structure)
三、蛋白质结构分析的主要目标
三、蛋白质结构域与家族分类
(一)蛋白质结构域
结构域是构成蛋白质亚基的紧密球状区域,为 介于二级与三级结构之间的一种结构层次;是蛋白 质中可以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部分,通常由一个基 因外显子编码,并可具有特定的功能。 最常见的结构域约含有100~200个氨基酸残基, 一般至少40个、多的可至400个以上;对于一个较大 球状蛋白质分子来说,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 独立的三维实体缔合而成三维结构体。
2. β折叠(βsheets) 的结构特征为:
(1)若干条肽链或肽段平行或反平行排列成片; (2)所有肽键的C=O和N—H形成链间氢键; (3)侧链基团分别交替位于片层的上、下方。
人细胞珠蛋白(2DC3.pdb)的第121到140位残基 对应的a-螺旋侧面和顶部(N端)视图
β折叠示意图
a. 反平行和平行的多个β折叠链形成一个完整β折叠结构的氢 键示意图;b.来自人pi型谷胱甘肽-S-转硫酶中单个亚基中连续 主链的部分β折叠结构(2DGQ.pdb)侧面视图,可见转角(turn); c. 来自人pi型谷胱甘肽-S-转硫酶一个亚基中连续主链的部分β 折叠结构顶部视图,可见转角(turn);d. 来自人信号传递蛋白 SMAD4(1DD1.pdb)的一个亚基中部分β折叠结构顶部视图,可见 到大的环区(loop)。
1. 水溶性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基本特征
a. 飘带显示全α螺旋人血清白蛋白单体三级结构,结构略微松 散(2T2Z.pdb);b. 飘带显示全α螺旋人血清白蛋白单体三级结 构,树枝状显示氨基酸侧链,结构明显紧密;
c. 飘带显示全β折叠人晶状体蛋白三级结构,结构略微松散 (2JDF.pdb),全蓝色的树枝状结构为配体;d. 飘带显示全β折 叠人晶状体蛋白的三级结构,树枝状显示氨基酸侧链,结构非 常紧密,全蓝色的树枝状结构为配体。
1982年诺贝尔化学奖,克卢格(A.Klug)将X射线衍 射技术与电子显微技术结合发明显微影象重组技术, 以及在结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1985年诺贝尔化学奖,豪普特曼 (H.A.Haupt-man) 和 卡尔(J.Karlc) 开发了用于X射线衍射确定物质晶体结构 的直接计算法 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恩斯特 (R.Ernst) 发明了傅 立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库尔特· 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 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1. 建立研究蛋白质结构信息发掘与预测的 方法; 2. 研究参与生命活动过程的蛋白质的物理 性质、空间架构、功能片段和相互作用; 3. 探索基于蛋白质结构表征蛋白质的生物 学意义; 4. 得到新的预测性的知识。
第二节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Advanced Structures of Protein
一、蛋白质的高级结构特征 (一)二级结构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三)三级结构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三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 即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 它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 。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稳定主要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 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二硫键、范德华力和静电作 用维持。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尽管局部结构分解后具 有很高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其含辅助因子的全部共 价相连原子空间的相对位置,即其二级结构的组装 (assembly)模式存在着差异,在三级结构层面不同 的蛋白质将体现各自整体的结构特征。
第九章 蛋白质结构分析
Analysis of Protein Structure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使用蛋白质结构数据库分析蛋白 质结构及可视化、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 基于蛋白质结构的功能预测方法 难点:蛋白质的三维结构预测及基于结 构的蛋白质功能预测软件的使用、蛋白 质高级结构特征的识别和指认
第一节 引言
3. 蛋白质三级结构中二级结构的折叠和组装
按二级结构组装模式对蛋白质进行分类对解析蛋 白质高级结构形成规律和预测蛋白质功能有重要 帮助。蛋白质二级结构组装模式主要是全α螺旋 、全β折叠、α螺旋/β折叠,还有少量α螺旋 +β折叠类。
全a-螺旋蛋白质
人血清白蛋白(上图a,b)和细菌视紫红质(下图 a-c)
四、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实验解析方法
蛋白质结构实验分析主要有 三大技术平台
(一)X-衍射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 (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三)冷冻电镜技术
(一)蛋白质晶体结构X-衍射分析
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结构测定方法,高通量晶体 结构分析中的几大重要环节是:数据处理与分析 、重原子的定位、密度修饰、分子替换、图形整 合、模型加工和确认。
4. 无规卷曲的结构特征为:
无规卷曲的特点为在主链骨架上无规则盘绕,其 构象状态仍遵循物理化学原理,但波动性较大, 对温度变化敏感;实验测定三级结构时往往无法 识别无规卷曲(缺失其座标),即使有座标则其温 度因子也较高。无规卷曲同Ω环的区分主要是其 长度和其形状的波动性。
(二)超二级结构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3. β转角的结构特征为:
多肽链180°回折部分,通常由四个氨基酸残基 构成,借1. 4残基之间形成的氢键维系。
β转角及其连接的β折叠链和α螺旋
a. 人谷胱甘肽-S-转硫酶pi第56到59位残基的β转角连接了来自相同主 链的两段β折叠链,片层末端残基显示为粗枝状,β转角中Gly和Asp显 示为细线,转角区域内第一个Asp的α羰基氧与其后第三位α氨基成氢键 (3DGQ.pdb); b. 来自人细胞珠蛋白(2DC3.pdb)的两段α螺旋由β转角 连接,用粗树枝状显示了两段螺旋末端的脯氨酸。
偶数亚基形成的四级结构具有较高的对称性
PBO-1蛋白质呈现的对称结构
二、蛋白质高级结构中二级结构的 测定与指认
蛋白质二级结构词典(dictionary of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proteins, DSSP) 来自模式识别技 术,其仅依据主链肽键基团的坐标判断主链肽键基 团间是否形成氢键,计算氢键能量低于-0.5 kcal/mol则有氢键形成,用于搜索α螺旋和β片层 结构是否存在。 STRIDE程序用特殊方法判定主链肽键之间的氢键 是否存在并用二面角参数辅助识别指认二级结构。
全β-折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白质
人晶状体蛋白(上图c, d)和大肠杆菌NANC离子通道蛋白(下图f)
a-螺旋/β-折叠蛋白质
细胞表面标志蛋白CD98(图d)及糖酵解的绝大多数酶蛋白 (图a)
a-螺旋+β-折叠类蛋白质
人TBP与双螺旋DNA复合物(1CDW.p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