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者黑旅游业发展与思考吴家荡【摘要】对普者黑旅游业的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普者黑旅游业思考与对策翻开云南省丘北县的发展史,时至二十世纪后十年,才出现“旅游”二字,在文山州古代“十六名胜”中,也没有丘北普者黑,然而,短短的十多年,旅游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普者黑为中心的丘北旅游业,已成为彩云之南又一颗耀眼的旅游“新星”,在全国旅游中也取得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2009年1月23日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公布,普者黑认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一、普者黑旅游业的现状(一)普者黑简介普者黑是从彝语“墨吉黑(音)”翻译而来,墨吉:虾子之意,黑:指水塘,意为虾子塘,盛产鱼虾的地方。
据史载,早在170万年前,就有古猿人在丘北普者黑景区内居住。
普者黑以景区内以独特的喀斯特孤峰群、高原湖泊群、溶洞群为主体,辅之以古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猴爬岩大峡谷、瀑布、云南最大暗河系、云海、古树、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相辅相成。
景区范围宽,景点多,容量大,而且比较集中,景观独特,类型多样,质量较高,环境优美,酷似桂林山水和江南风光。
在景区16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256个景点各具千秋,312座孤峰星罗棋布,83个溶洞千姿百态,54个湖泊相连贯通,万亩荷花组成的四十里荷路婀娜多姿,2000亩水面清澈透明。
13公里绿色长廊大峡谷雄险壮观,3公里茶马古道神秘古朴,4万亩高原喀斯特湿地让人叹为观止,6万亩云南最大的人工草场彰显高原风光。
汉、壮、彝、苗、回、白、瑶等45万民族兄弟世代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彝族“花脸节”、僰人“跳乐”、壮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一个节日一个传说,一个传说一种向往,彰显了各族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
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摸黑全身、吉祥终身”为主题的“花脸节”,天下独有,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狂欢节”。
2006年在全省盘点云南旅游评选活动中,普者黑花脸节被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
可供观光、游憩、休闲度假,进行攀岩、漂流、水上娱乐及科考活动,旅游开发大有可为。
(二)普者黑旅游业的发展史与现状丘北旅游业的兴起可追溯到1989年,就是在这一年,普者黑村以李灿刚、陈忠、胡建林等为首的8户农民,悄悄自发筹资开发普者黑村边青龙山脚的月亮洞。
然而正是这擅自偷偷开发的小小的举动,拉开了丘北县旅游大开发的序幕。
1993年4月成立丘北县风景区管理处,至此,丘北县旅游业发展步入正轨。
丘北县近20年来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对普者黑进行了全方位的大开发。
软件方面:由于丘北县过去地处偏僻,基础设施条件差,特别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禁锢,这里丰富的旅游“富矿”,长期藏在深山人未识。
丘北旅游业犹如小农经济模式里长不大的一株苦苗,直到1992年正值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全国迎来了又一次对外开放的春天,丘北旅游业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才开始实现零的突破,并得以茁壮成长。
回顾近20年的发展历程,开发旅游业在丘北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所以,丘北县首先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丘北实际出发理清了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通过实践,丘北县在旅游开发中充分认识到:解放思想就是要使主观符合于客观,思想符合实际,旅游开发也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树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可能性相统一的新观念,排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障碍。
居于这种认识,丘北自1993年以来,丘北县抓住旅游作为一项大产业迅速在云南崛起,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打通国际大通道的决定,并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先后两次在全县展开了“发展旅游大产业”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通过讨论,全县上下逐渐认识了要在丘北开发旅游业,必须大胆解放思想,从丘北实际出发,破除“唯书唯上”、“等靠要”、“肥水不流外人田”等思想,旅游业才有可能发展。
因此,县委政府一开始就作出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丘北县旅游业”的决定,将发展旅游业写入丘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中,确立了“三年打基础、五年成雏形、十年成规模,把丘北建成旅游大县”的规划,并提出“你赚钱、我发展”的思路,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由于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快,旅游业开发政策灵活优惠,很快催发了丘北旅游业春天的到来。
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层次融资开发旅游业的路子。
其次是适时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敢为天下先,把旅游业确定为富民兴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
旅游业对于丘北来讲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丘北过去没有搞过,没有现成经验可取,而旅游业又是一个开放型产业,搞不好“负面影响”,过大就会造成“吃不了兜着走”的结果。
丘北县一届又一届县委政府班子在种种压力下,排除干扰,始终旗帜鲜明地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来定位。
为了争取上级的支持,丘北县委政府多次向省州党委政府和旅游部门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
云南省连续几任省委书记令狐安、白恩培和省长和志强、李嘉廷、秦光荣,副省长牛绍尧、戴光禄、邵琪伟,以及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俊等领导都先后来到丘北视察旅游工作,并提出了重要指示, 1996年9月25日,原云南省省长和志强视察普者黑后,对丘北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说:云南几个旅游景点中,石林是老大,普者黑算老二,很有开发价值。
2000年文山州委州政府还专门在普者黑召开了书记、州长现场办公会。
2001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视察了丘北旅游业。
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极大地推动了丘北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是理顺机制,加强行业管理。
为了理顺旅游经营机制,丘北县旅游业在开发初始就成立了旅游开发领导小组,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1993年成立丘北县风景区管理处的基础上,1994年1月正式成立丘北县旅游局,负责全县旅游行业管理。
为更进一步理顺上下开发关系,1996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了普者黑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由当时分管旅游业的副州长彭效军同志任主任。
2000年,州里再次成立了文山州普者黑景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分管的副州长任组长。
为了实现政企分开,开发好普者黑旅游业,1997年9月,丘北县又专门成立了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县旅游局两块牌子一个队伍,认真组织了人力财力,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对景区内的建设作出计划和实施。
2008年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景区管委会和县旅游局合并,新成立丘北县风景区管理局,并面向社会招聘旅游开发公司经理。
为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丘北县以贯彻国家有关旅游业管理规定和《云南省旅游业管理暂行办法》为核心,加快旅游法规体系建设,并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站和旅游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对旅游开发和旅游市场进行监督,受理旅游投诉。
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旅游业规范经营,从业人员规范服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第四是狠抓旅游宣传促销工作,使旅游产业建设与民族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在景区民族村寨组建了10支业余文艺队,让中外游客能观赏到当地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歌舞及习俗表演。
实施旅游宣传促销工程,出版了一本反映旅游的书《美丽的普者黑》、一本画册《今日丘北》、一盘风光光碟《神奇的普者黑》、一部电视剧、办好四个节日(彝族火把节和花脸节、苗族花山节、普者黑荷花节、丘北辣椒节)。
先后参加了第8、9届昆明旅游交易会、大连旅游交易会、新疆旅游交易会、成都旅游交易会,共发出各种旅游宣传材料10万余份。
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激情广场》、《梦想剧场》、《五一七天乐、农家乐也快乐》和云南省委、省政府《云之南》艺术团先后来普者黑慰问演出。
举办了三届昆明国际旅游节普者黑分会场节庆活动,2008年参与昆明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推荐展览,制作发放宣传资料8000多份(册),充地向中外游客展示了普者黑美丽的风光和浓郁的民风民俗。
创办了文学季刊《普者黑》杂志,出版了普者黑文丛一、二辑。
创作了《哪有这里更美丽》等歌曲,并制作成光碟。
十分注重旅游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相结合,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建设,2000年与昆明千龙信息网络公司合作,在英特网上注册了“中国普者黑旅游区”的域名,域名为,2008年创建了普者黑网站。
普者黑披上了互联网的“嫁网”,通过互联网大大提高了景区知名度。
同时针对丘北是驰名中外的“中国辣椒之乡”和拥有万亩荷花及多民族的实际,认真抓好辣椒系列、腻脚酒系列、太阳魂葡萄酒系列、藕制品系列和少数民族服饰系列等旅游商品的开发。
邀请中外新闻记者、作家、艺术家到普者黑采风,与云南省记者协会联合,在普者黑创建了记者疗养基地,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等中外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普者黑。
第五是旅游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开发近20年来,以国家和省州旅游和环保法律法规以及《云南省文山州壮族苗族自治州普者黑景区保护条例》为依据,丘北县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开发原则,按规划分区控制,明确界定了普者黑一、二、三级保护区,规定开发建设中新建项目必须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杜绝景区开发建设中新污染的产生。
实施景区水体绿化、沿湖绿化和河道疏浚等工程,强化和规范农家饭店、宾馆的污水净化处理.在2000年申报国家AAA级旅游区期间,丘北县还运用了IS09000质量保证体系和ISOl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严格管理,2006年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区期间,又导入并实施ICO9001和IC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进一步规范了经营秩序,提高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优质、环保、高效、可持续”的管理目标。
硬件方面:在旅游硬件建设上,丘北县一开始就采取超前的融资渠道开发普者黑。
在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资开发的同时,积极争取省、州人民政府的支持,省人民政府先后投入旅游发展资金1000万元,扩大内需资金600万元,无偿扶持资金400万元。
招商引资1.2亿元,旅游部门贷款1800万元。
先后开通了昆明—石林—泸西阿庐古洞—丘北普者黑—砚山浴仙湖—广南八宝—广西白色,昆明—石林—砚山浴仙湖—广南八宝—广西百色,昆明—石林—阿庐古洞—普者黑—罗平鲁布格—贵州兴义,昆明—普者黑—麻栗坡老山—越南四条旅游线路。
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层次融资开发的路子。
丘北县经过近20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开发初期提出来的“三年打基础、五年成雏形、十年成规模”的构想,已具备了吃、娱、购、游、行、住的旅游六要素。
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初步实现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了丘北经济的追赶式和跨越式发展,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
二、普者黑旅游业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旅游区域市场开发不均衡1、用地功能布局不合理。
观光游览区太小,景区游览区域被众多项目建设压缩,游览缺乏前导空间组织,游人直接进入主要景点,游程缺乏序列组织,主要景点游人密度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