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A)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萎缩
是指已经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2.肿瘤
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基因调控失常,导致的克隆性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
3.肠上皮化生
指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上皮和腺上皮被有杯状细胞、具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的上皮所取代,与小肠上皮相类似。
4.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时,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症状组合征称为肾病综合征,即①大量蛋白尿,≥3.5g/d;②高度水肿;③高胆固醇血症;④低蛋白血症。
5.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凝血酶增加,引起全身微血管内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低凝状态),从而出现出血、贫血、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6.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7.含铁血黄素,心力衰竭
8.增生
9.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
10.咖啡色或青石板色(答对一个即可得分),呼吸困难
11.自主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
12.过敏性休克,外周血管容量扩大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 分)
1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 10 分)
53.何谓癌前病变?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哪些(至少写出4个)?
答: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潜在癌变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果长期存在的话,即有可能转变为癌(1分)。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白斑、慢性子宫颈炎、皮肤慢性溃疡、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结肠息肉状腺瘤、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等(各1分,答对4个即可)。
54.简述CO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
答:
CO中毒的发生机制:
①CO与Hb的亲和力比O2大210倍,吸入较低浓度的CO就可产生大量HbCO,从而使大量的Hb失去携带氧的能力;(2分)
②当CO与Hb分子中某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三个血红素对O2的亲和力,使氧离曲线左移,Hb中已结合的O2释放减少;(2分)
③CO还能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导致HbO2不易释出结合的O2,从而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
(1分)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 20 分)
55.试述大叶性肺炎各期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
(1)充血水肿期:
起病 1-2d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内可见大量的浆液渗出物,混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
(3分)
大体观,病变肺叶肿胀,重量增加,呈暗红色,切面湿润可挤出带泡沫的血性液体。
(2分)
(2)红色肝样变期:
发病后第 3-4d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明显扩张,充血,肺泡内充满多量纤维素交织成网,其中有多量红细胞,少量中性细胞和巨噬细胞。
相邻肺泡内的纤维网经肺泡间孔相连接。
(3分)
大体观,病变肺叶明显肿胀,重量显著增加,切面暗红色,实变,硬度增加如同肝脏,故名红色肝样变期。
(2分)
(3)灰色肝样变期:
发病后第 5-6 天进入此期,镜下见肺泡内充满大量纤维素交织成网,其中有多量中性白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和红细胞,相邻肺泡内纤维素网相连接现象更明显。
由于肺泡内渗出物的增加,压迫肺泡壁毛细血管致充血消退,呈贫血状,红细胞渗出停止。
(3分)大体观,病变肺叶明显肿胀,重量显著增加,切面灰白色,实变,硬度增加似肝,故名灰色肝样变期。
(2分)
(4)溶解消散期:
发病后一周左右进入此期,镜下见肺泡内的渗出物开始消散,渗出的中性白细胞大部分已变性坏死,巨噬细胞明显增多。
纤维素网解体成碎块,并进一步熔解消失。
(3分)大体观,病变肺部质地变软,切面实质变病灶消失,最终肺组织可完全恢复正常。
(2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