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管理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管理


三、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苦练“内 功”。
要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钻研所教的学科,
精心备好课、在授课过程讲究互动性、艺术 性,用汉语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地引导学生,让 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求知的快乐与满足。
四、在学生中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专业 形象。
作为一个老师,要想让学生接纳你,认可你,并配
2、注意力特点。
青少年注意力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长 时间的集中。要求学生在每天十几节课的每 一个40—45分钟内,都保持高度的集中,也 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乱”有时候其实 是学生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放松”与“自我 休息”。
三、课堂教学进程设计不科学,安排不合 理,使学生感到无聊或疲惫。
教师没有认真对待备课或者在备课时没 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导致课堂内容过于紧 凑或松散,一方面,容易让学生感到过度紧 张或疲惫,有喘不过气儿的感觉;另一方面, 让学生觉得课堂安排过于随意,上课东西太 少,使学生无聊犯困。
——课堂上的“乱”
一、教师个人的素质低。
1、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不够,基础不牢,无法及时有
效地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问题,也满足不了学 生的求知欲。
2、教师所授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
汉语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 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而兴趣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主 导动机之一。学生因为失去了兴趣,自然兴味索然, 注意涣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别的事——课堂自然 也就“乱”了。
的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活动顺利进 行的保证。如果课堂秩序混乱,老师要在一节
课上花很多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那这堂课学
生能学到多少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课堂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 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课堂管理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外在控制向内在控制转 化,为学生形成自律心理机制和促进“他人标准” 与“自我标准”的统一创造条件,因而可以减少产 生矛盾与冲突的可能性,并消解许多潜在的矛盾与 冲突。
五、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 束自己的仪表举止。
课堂教学应当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师语言简洁风趣、 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 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反之,如 果教师情绪失控,动辄发火,学生就会焦虑不安; 如果教师没精打采,教授随便,那么学生也会情绪 低落;若教师情感过度,渲染过重,语调始终高昂 激越,学生就会趋于疲惫麻木,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如此种种情形,都难以使学生产生与教师情感上的 共鸣,影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同样,教师的仪表、 举止等如果失度,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 堂气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切 忌把坏的情绪带入课堂,同时也要适度约束自己的 仪表、举止等。
3、教师应该秉有基本的教师准则,公平、 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待所有学生,教师都不能戴着有色眼镜。
谁犯了错,该受何种惩罚,就要严格执行下 去,而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学习成绩特别好, 就可以放任他犯错而不受惩罚。但是在现实 情况下,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存在“特殊问 题”,对待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另想对策。
(二)展开 进行新内容的讲练是课堂教学的主干部分,也 是主要环节。这一环节的特点是教师适当的讲解与 学生的练习相结合,因此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应特别 注意:
六、精心编排课堂教学程序 。
(一)开头
一堂课的开头若引人入胜,就能立刻把学生的 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常 见的开头方式有: 1.从检查学生预习新课的情况开始。检查的 内容可以是听写生词、句子等,也可以是检查学生 对生词或新的语法现象或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温故而知新”式的开头,也就是从复习 旧课开始。复习的重点内容要跟新课的内容有关, 通过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出新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新课的内容。
3、些老师只抓学生的学习,只重视学生的成
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能够 满足学生一些合理的心理需求,甚至有些老 师对待“优生”、“差生”不能一视同仁。 这样,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上 的隔阂,甚至对立。有些学生就会制造一些 “小麻烦”,故意气老师——“乱”就不可 避免了。
二、中小学生的特点使然。
第三,课堂管理通过激发课堂活力和促进 课堂生长,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
课堂活动对于学生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蕴涵着巨 大的生命活力。只有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 开掘,才能有真正的课堂生活,课堂上人的生长 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管理就是要调动各种可能的 因素,开掘课堂的活力,发挥其生长功能。通过 人的生长功能的开掘促使课堂的资源不断再生。 这样,课堂便得以生长,课堂的生长又进一步为 学生的持久发展奠定基石。
这才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
总的来说,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
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 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 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 管理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具 有促进和完成教学的功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堂管理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
1、心理特点。
青少年活泼好动、朝气蓬勃的特点决定了中小
学课堂活跃的特点。思考积极、发言踊跃、敢于并 善于怀疑,这是青少年的心理优势。然而正像硬币 有两个不同的面一样,他们的这种心理优势有时候 也会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思路漫无边际、
脱离正题,说一些无关的话,做一些无关的事等
等——“乱”自然就产生了。
1、从点到面,从个人到小集体。一个班级,总有
纪律差的学生,先从纪律最差的同学抓起,以点带 面,可以促进全班纪律好转。学生不守纪律的原因 很多。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基础薄弱,对学习不 感兴趣;不理解纪律要求,上课听不懂或吃不饱, 师生关系不好,自制力差等,都可能产生一时或长 期的不守纪律。这些原因在学生身上也许几种并存, 但必有一种在起主导作用。为了解决问题,必须找 到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对待这些学生,不能嫌弃、 疏远,而要尊重、亲近,用爱心与真情感化他们。
在传统观念中,课堂教学管理,就是为了把
学生管住,让学生更好地、更安静地听讲。 如果“管”的结果,课堂上学生吵吵闹闹, 叽叽喳喳,就会被认为没管好,是课堂管理 上的失败。很显然,这样的管理是极为落后 的, “管”的目的不是“死”,而是“活”, 不是课堂上的死气沉沉,应该是生气勃勃,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上的活跃分子, 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根神经都活跃起来。
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概述 2.课堂管理在教学中的作用 3.影响课堂管理的各种因素 4. 课堂管理实用技巧 5.赴任国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前言
语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
术,这种教学的艺术性最终体现在 课堂教学上,而课堂的组织管理是
这门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堂管理概述
课堂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课
堂和管理的不同认识,正是由于这些不尽相 同甚至相反的认识,课堂管理便有了多种不 同含义:为实现课堂活动目标所运用的一种 程序;协调课堂中个体和团体各种关系的一 种决策;处理课堂活动中各种矛盾与冲突的 一种活动;促进课堂生长的一种特殊器官。 上述四种含义总体上体现出两种取向,一是 监督和控制学生,让学生遵守规范;二是引 导和激励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前者旨在 维持,后者重在促进。
(1)简短、明确、合理、可行。 课堂要求活跃, 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为所欲为”。上课期间,不
可以吃零食,不可以跟邻桌聊天,不可以随意走动。 (2)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多用积极的 语言, 如“希望……”、“建议……”等,少用或不用 “不准……”、“严禁……”等语句。从心理学的 角度看,有时候越是限制做的事情,越会激起学生 们做的念头。 (3)课堂规则应及时更新和不断调整。
3.从讲述故事、传说、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或 新闻事件开始。讲述的内容应与本课的内容密切相 关,通过这些情景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堂上来达 到引入的目的。 4.从直接解析课文题目开始。有的课文题目本身 就有一定难度,有的是一个典故、成语等,通过对 题目的解析,使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实践中,一堂课的开头不止这四种方式,采 用哪一种,要从本班的具体情况和每一课的教学内 容出发,不能千篇一律。
第二,课堂管理通过促进交流与互动,
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展开。
课堂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或相互影响构成课堂情境中的互动。有效的 课堂管理促进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信息 交流。而这种对话与交流使课堂活动得以更 充分地展开,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 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以及教师课堂教 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 人与环境之间自由的信息交流,才能使课堂 活动不流于形式或表面化。
2、严格实施,维护权威。
尽管教师在第一堂课就给学生打了“预防
针”,但是事实情况就是有个别学生会尝试 一下老师所谓的“规则”,挑战一下权威。 这时候,就需要看那教师如何应对了。教师 对于第一个“违规事件”处理千万不能太 “善良”。否则,日后就会有越多的学生来 挑战老师的规则了。 以学生说话,跟别人聊天为例,教师经过警 告后,学生还是持续不改,那学生就应该受 到学校或者是教师所定的一些处罚。
五、教师对学生寄予的希望过高,导致责 罚多于鼓励。
教师对学生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一旦学 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能会对学生进 行过多的责罚或批评,而鼓励甚少,久而久 之,学生会对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六、教师有偏爱心理。
课堂管理实用技巧
——对症下药 ,由“乱”而“治”
一、制定和实施课堂规范
1、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把一切主要 的课堂规则明确地传达到学生身上。课堂要 有清晰、明确的规则。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持而温和地
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 的。”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学生 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只有在 教师很好地起到组织管理的主导作用的情况 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被激发出来, 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