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骏眉审评
第一泡至第十泡时长分别为:15秒、25秒、35秒、45秒、1分钟、1分钟10秒、1分钟20秒、1分钟30秒、2分钟、2分钟30秒。
香气浓郁(刚开始是蜜香味,后来慢慢转成花粉香,而外山金骏眉一般没有什么味道,或者是带涩和地瓜味),味甜,醇厚,杯底香浓郁。
稠度好,回甘快好。
茶汤甜醇,泡浓有粘稠感。
金骏眉,首创于2005年,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正山茶业承制,由北京张先生、孙先生、武夷山的江元勋先生、梁骏德先生等共同研制成功。
该茶青为野生茶芽尖,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2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野茶树,6至8万颗芽尖方制成一斤金骏眉,结合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由师傅全程手工制作,是可遇不可求之茶中珍品。
其外形黑黄相间,乌黑之中透着金黄,显毫香高。
银骏眉等级仅次于金骏眉,由一芽一叶茶青作为原料,品质略次于金骏眉。
金骏眉、银骏眉的问世以及畅销,树立了中国红茶的顶峰,是对中国名优茶的市场模式的一种总结、一种诠译
首创于2005年。
金骏眉是采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采集芽尖部分,每天每个采茶工人只能采芽尖约2千粒,结合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由师傅全程手工制作,每500克金骏眉需数万颗芽尖,是可遇不可求之茶中珍品。
其外形黑黄相间,乌黑之中透着金黄,显毫状,置于茶盘中似奔腾之骏马。
金骏眉的出现带来了银骏眉的产生。
在制作过程中,由一芽一叶茶青作为原料,品质略次于金骏眉者,便称为银骏眉。
金骏眉是于清明前采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采集芽尖部分,由熟练的采茶女工手工采摘,每天一女工只能采芽尖约2千粒,结合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由师傅全程手工制作,每500克金骏眉需数万颗芽尖。
金骏眉外型细小而紧秀,颜色为金、黄、黑相间,细看,金黄色的为茶的绒毛、嫩芽,开汤汤色为金黄色,啜一口入喉,甘甜感顿生。
其水、香、味似果、蜜、花、薯等综合香型,滋味鲜活甘爽,喉韵悠长,沁人心脾,仿佛使人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
连泡12次,口感仍然饱满甘甜,叶底舒展后,芽尖鲜活,秀挺亮丽。
总之,金骏眉实属可遇不可求之茶中珍品。
金骏眉闻其有烤红薯味,品其有淡淡蜜味,水入口甘醇。
其泡出后出汤好似滴油一样,实在是视觉和味觉的绝妙享受。
金骏眉,正山小种红茶中的极品,仅仅三年,就创造了一个从无到有茶叶新品崛起的奇迹,从最初500克市场售价3600元升至今年的10000多元。
金骏眉的识别:
正山与外山汤水区别,无论发酵轻重,正山的茶青做的茶泡出的汤水是金黄色、色拉油的颜色,从第一泡到十五泡都是这种颜色,正山的汤水就是红的也是泛黄,外山的汤水就是黄的也无金圈(杯子口沿),正山最少十泡以上滋味口感不变,口感异常甘甜!外山的茶青是很难仿制到位的,外山的茶青多数撑不过三泡颜色就已转红了,原形毕露!
还有正山的茶青做的到位要泡到十泡后,茶叶才开面,外山的有时泡到第二泡就什么都展开给你看了。
真正桐木高山的金骏眉是有很明显的蜜香、花香、粘稠度很好,喝过后有时感觉杯壁都有点粘唇。
再一个区别的方法就是价格,如果进价低于3000元/斤的,基本就不是真正桐木的金骏眉,因为其制作成为都在3000元以上,高海拔的地方还不止这个价。
引用来源于《海峡茶道》的这篇文章,似乎感到这个茶不应是红茶:
骏眉的由来:2005年,一北京的张姓客人提议武夷山某知名茶厂制作一部分顶级正山小种红茶。
当年6月份,该厂梁骏德师傅用来自1500~1800米高的原生小种野茶的茶青,根据张姓客人所提供的制作方法进行全程手工制作,制作出来的茶叶很受北京客人的欢迎,并愿意以
每公斤6000元的价格进行收购。
因其外形毫极显,似人的眉毛,又因制作的第一个人为梁骏德师傅,故取名骏眉,又根据茶叶的品质及采摘的标准不同,在前面加上金、银、铜来区分骏眉的等级,后传入民间,茶农们常把铜骏眉叫做赤甘(一芽两叶),又根据叶子的张开程度,分为小赤甘(叶子未张开)和大赤甘
(叶子张开)。
[U]制作方法:骏眉的制作只是沿袭了部分正山小种传统的制作方法进行制作。
[B]在萎凋时,茶青和原本的鲜绿色转为暗绿色即视为成熟[/B]。
发酵是最重要的环节,应根据天气进行,如若发酵程度不到位,容易产生苦涩感;[B]发酵时间过长,则跟平常的正山小种一样,不会产生骏眉所特有的蜜香[/B]。
烘干亦很关键应正确把握时间和温度,才能做出骏眉真正的蜜糖香。
与传统的正山小种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正山小种要经过松枝烟熏,而骏眉除了在萎凋过程中有小部分的烟熏之外,并没经过用松枝烟熏的过程。
[/U]
骏眉的制作对茶青和工艺要求极高,产量有限,故金贵。
红茶是全发酵茶,这已是全世界公认的了,但这个茶从上文说明中可知
不是全发酵茶,应当不是红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