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学(1.3.2)--MRI原理及新技术

医学影像学(1.3.2)--MRI原理及新技术

南方医科大学
教案

学年秋季学期
所在单位: 第一临床医学院 系、教研室: 医学影像教研室 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诊断学一 授课对象: 影像本科 授课教师: 职 称: 教授、 主任医师 教材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白人驹 主编)
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授课时间
第1章 总论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和技术
2012 年 10 月 10 日
1,何谓核磁共振成像?
2,MRI与其他几种影像方法比较及其优点
3,概述:利用人体内固有的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共振现象,吸收能量并
释放MR信号,将其采集并作为成像源,经计算机处理,形成人体MR图像。
二、自然状态下的原子核(自旋质子、磁矩、自旋)
三、外加主磁场B0后的原子核(重新有序化排列,产生纵向磁化Mz,围绕磁力线旋转 运动,即进动,进动频率遵循Larmor公式:ω=γB)
2、 手段:重点内容板书和幻灯片说明。辅助以CAI课件, 三、时间分配:(一)MRI 基本原理及其信号产生过程 40 分钟。(二)MRI 序列、信
号特点 45 分钟。(三)MRI 临床应用 40 分钟。(四)MR 新技术、新近展 20 分钟。 (五)提问、讨论 10 分钟。(六)小结 5 分钟。 四、教案内符号: 重点 难点 新进展 △ 板书
结合文字 PPT 图片 讲解 5 分钟
接受质子弛豫时释放的信号。
二、谱仪系统:梯度场、射频脉冲的发生和控制MR信号的接受和控制
三、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大容量的计算机和高分辨的模 —数(A/D)转换器,完成
数据采集、图象处理和图象显示。
一、前言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结合文字 CAI 课 件 讲 解 30 分钟
短TR(TR<500ms) 短TE(TE<30ms) T2加权像( T2 Weighted Imaging ,T2WI): 重点显示组织T2值的图像称为T2WI 长TR(TR>2000ms) 长TE(TE>90ms ) 二、反转回复序列(Inversion recover, IR) 反转回复脉冲序列(即1800 —900 —1800 )。 TI对成像的影像: 三、梯度回波序列 Gradient Echo, GRE) T1WI 短 TR(200ms)、短 TE(10ms)和较大翻转角。 T2WI 长TR(200ms)、长TE(10ms)和较小翻转角。 四、快速成像序列 FSE(Fast Spin Echo) HASTE(Half-Fourier Acquis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echo) EPI(Echo Plannar Imaging) 五、脂肪抑制成像技术(Fat Suppression) 1,STIR(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 2,ChemSat(Chemical Shift Selective Presaturation) 3,Dixon法 4,相位位移法(Phase-Shift) 5,综合法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扫描序列
一、自旋回波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Spin Echo Sequence, SE(TSE,FSE)
SE序列的两个重要参数: 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两个900 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 回波时间(Echo time ,TE):900 脉冲至采集回波信号的时间。 T1加权像( T1 Weighted Imaging ,T1WI):重点显示组织T1值的图像称为T1WI
2,质子的弛豫过程,纵向弛豫(T1)和横向弛豫(T2),T1 值、T2 值。
主要教学 媒体
主要外 语词汇
有关本内容的 新进展
主要参考资料 或相关网站
自制 CAI 课件一套。 PowerPoint 幻灯片 20 张,板书。 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 Spin Echo(自旋回波),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基本结构
一、磁体系统:由主磁体、梯度和射频系统组成 1,主磁体:使组织磁化,产生静磁场。常导型:永磁型:超导型: 2,梯度系统:梯度线圈形成的微弱梯度磁场与主磁场重叠,产生磁场强度上的梯度
差异,用于信号的空间定位。分为:GX、GY、GZ 3,射频系统:发射射频脉冲,使质子吸收能量并产生共振,同时又作为接受线圈,
六、MR信号强度决定因素及其与成像因素的关系
与组织内质子密度成正比
与T1值成反比、与T2值成正比 流动的血液在SE序列上呈低或无信号;在GRE序列上呈高信号
小结
结合文字 PPT 归纳、总结 5 分钟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纵向弛豫、何谓横向弛豫,T1 值、T2 值有何意义? 2,MR 的信号强度与那些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WWW·fimmu·com→NFYY·com→医学影像教学网
WWW·fimmu·com→151 工程→医学影像资源库
系、教研室 审查意见
课后体会
教学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
课堂设计及教学过程
1、 教学法: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法。①结合中学时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启发学生 思考,加深对磁共振成像原理的理解。②结合CAI课件中的三维动态模拟显示 微观原子核的变化过程,详细讲解 MR 信号的形成过程。③总结归纳主要问题, 设问、解答,。
time(纵向弛豫时间), 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横向弛豫时间), T1 weighted imaging(纵
向弛豫时间加权成像), T2 weighted imaging(横向弛豫时间加权成像), 1,MR 快速成像序列的原理和发展状况。
2,MR 功能成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张雪林,主编。医学影像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6-353
四、施 加 射 频 磁 场 R F 后 的 原 子 核 ( 吸 收 能 量 、产 生 共 振 现 象 、磁 矢 量 偏 转 , 形 成
Mxy)
五、射 频 终 止 后 的 原 子 核 ( 释 放 能 量 、 弛 豫 、 恢 复 到 平 衡 态 )
纵向弛豫(T1、自旋—晶格弛豫)
横向弛豫(T2、自旋—自旋弛豫)
授课形式 授课学时
讲授 2 学时
教学目的 与要求
基本内容
重点 难点
1,掌握重要的名词、概念 2,熟悉 MR 成像的基本原理、MR 成像常用序列 3,了解 MR 设备、结构 1,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信号的产生和相关因素。
2,磁共振成像常用序列的构成及其对MR信号的影响。
3,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结构 1,磁共振信号的产生、外加磁场的作用与产生信号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