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研究课题名称: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设计者姓名杜伟群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九年级研究学科语文
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在九年级古诗词复习中,学生发现吟咏思乡情愫的诗歌确实不少。
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禁问道:“老师,为什么古人会写下那么多思乡的诗句?”有些同学就回答:“是古时候交通不发达,想家不能立刻回去,又没有电话打回家,就会思乡了。
”真的那么简单吗?如果谁通信工具发达,随时可以打电话回家就不会思乡,那么每年那挤破头的春运现场,那冒着严寒风雨兼程的摩托返乡大军又如何解释呢?于是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让学生探究一下我们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了解一下我们华夏民族“根”的文化。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自小就生活在城市里,对故乡的意识很淡薄,他们往往只在父辈的口中知道故乡所在,但体会不懂乡情的浓厚,甚至跟某些媒体唱到“老乡见老乡,背后捅一刀。
”导致人情的冷漠。
试想没有了思乡的根,又何谈爱国的情?
3、课题介绍
所谓乡土情结就是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它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拥有乡土情结的人他们不会忘记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
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
但乡土情结不应因此消失。
我们应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
本课题的研究以思乡主题的文学作品为学习契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品读经典、上网查询、翻阅史料等方式与渠道,探究华夏民族的乡土情结,感受一个民族向心力之所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教学目标:
1、学习性目标:收集有关思乡情感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故事等),并做好分类,品味文学作品的选材与写作特色。
2、思想性目标:增强民族情感,激发爱国情怀。
3、行为性目标:培养深入钻研,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珍惜我们民族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收集有关思乡情感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故事等),并做好分类,品味文学作品的选材与写作特色。
2、分工合作: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等方式进行阅读。
3、个别探究:了解家乡具有文化特点的民风民俗。
4、合作探究:分组制作幻灯片汇报读书成果。
5、作品展示:撰写读后感或小论文、读书报告会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
参与本次活动的是九(8)班,该班学生共48人,他们具有灵活的思维,喜欢打破传统,特别是这样的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他们更乐意接受,而且比较适合他们富于挑战性的精神。
再者,他们乐于表现自己,能积极的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
但由于他们是九年级的学生,各科作业量较多,特别是一些更喜欢钻研理科的男生,要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外阅读方面,有些同学觉得时间不够。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研究目标:
1、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品读探讨民族的情感
2、探究民风民俗
研究内容:
1、感悟诗歌中的乡愁
2、品读散文中的思乡情愫与民风民俗
3、积累思乡的故事
4、探究高明区的地方风俗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预期成果:
1、通过品读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写出读后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通过扩大阅读量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大语文的理念。
3、通过读书报告会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成果展现形式:
每个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小论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报告会
六、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
1、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2、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网站
学生准备:
1、读书笔记本
2、电脑、网络器材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
段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
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
并了解一些研究性学
习的方法
确定课题,明确研究的
目标和内容,动员学生
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
介绍有关研究性学习
的方法。
第1周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
课题
选择自己适合
的课题
提出总课题并
分为若干子课题,指导
学生选好课题
第2-3周
成立课题组按课题组为单
位,成立课题小组
协调好分组,帮
助学生选好自己小组
的研究任务,选择适合
的探究方法
形成小组实
施方案
制定本小组的
实施方案
指导各小组制
定实施方案,并审核指
导各小组的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各小组分工合
作分头行动收集阅读
有关文学作品,探访高
明区的民风民俗;把收
集到得资料进行汇总、
分析、赏析、整理;撰
写小论文或读书笔记、
制作幻灯片准备读书
汇报会
指导各项研究
活动的开展,检查验收
学生的研究成果
第4-7周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本次课题的研究,体现了新课程中“大语文”的理念,各小组通过对专题文学作品的研读,提升了自己的阅读水平,对中华民族的乡土情结有了更深的理解。
民族的情感得到了增强了。
但这样的课堂所花费的时间较长,需要处理好教学任务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