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果ppt

雨果ppt


第四个时期


4、50-60年代:流亡生涯,走向共和主义。
1851年路易·拿破仑发动政变,雨果参与共和党组 织的反政变起义,因此遭受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 历时十九年。 流亡使雨果回到了自我。在流亡期间,雨果不屈不 挠地与独裁政权作斗争。发表《小拿破仑》、《一 桩罪恶史》、《惩罚集》。《最后的话》。 流亡期间达到创作的高潮。生活方面悲哀相继,他 仍笔耕不辍,以非凡的毅力写出了《静观集》、《 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作品。


《最后的话》
如果只剩下一千个人, 我定是其中之一, 万一只剩下一百个人, 我还是不放下武器, 如果只剩下十个人, 我就是那第十名, 如果只剩下一个,
我就是那最后的一个人。
第五个时期



5、70-80年代:走向新的人道主义。 1870年,拿破仑第三垮台,雨果回到巴 黎,受到热烈欢迎。普法战争爆发后,他 表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巴黎公社失 败后,他奔走呼吁,保护社员。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雨果仍然创作不辍。 完成《凶年集》、《九三年》、《历代传 说》等。 “在绝对的正确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 正确的人道主义”。
一出破坏“三一律”的浪漫剧
《欧那尼》是五幕诗剧,以16世纪西班牙为 背景,叙述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与公爵吕古 梅的侄女莎尔相爱,遭到国王卡尔洛阻挠,公 爵破坏,最后双双死去。
时间:没有明确标志。 地点:五幕的场景都不同,分别在5个地方。 公爵卧室、广场、山间别墅、墓室、欧那尼阳 台。 情节:两条情节线,欧那尼和莎尔的爱情, 欧那尼与国王的斗争,为父复仇。
由于偶然原因,朗特纳克得以逃脱,共和国军 为搜捕他而放火烧了一座城堡,城堡有很厚的 铁门,钥匙拿在朗特纳克手中。当看到三个小 孩困于火海中的惨况时,人性使他回来解救孩 子而自愿落入共和国军队手中。郭文震惊于朗 特纳克的人道主义精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将他放走,自己承担全部责任。作为郭文童年 时的老师,西姆尔丹视郭文如己出,他理解郭 文放走朗特纳克的人道冲动,但国民公会的铁 的纪律和他执行革命纪律的坚强意志战胜了私 人感情。西姆尔丹最终下令处死郭文,在郭文 人头落地的一刹那,他承受不住沉重的打击, 举枪自尽。
表演、劫持、受刑、幽会、 审判、回报、认亲、受难
(二)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法国路易十一时期一个天真少女惨 遭封建王朝和教会迫害而死的故事,表达了 作者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思 想。 两方面,反对封建专制,反对邪恶的宗教势 力。爱斯梅拉达是被这两条绳索联合绞杀的。
在这样一个人世间,在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 你看到了怎样的光明与黑暗的交织,看到了多少 美与丑的对比? 鲜 明 的 对 比 加西莫多
上演图片
巴黎圣母院(1831)
雨果浪漫小说代表作。 小说故事以15世纪路易十一 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表现 反封建的主题。
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 遭到教会和王权的迫害,巴 黎人民举行起义,攻打巴黎 圣母院,国王派遣军队镇压。
第三个时期



3、30-40年代:思想困惑、精神探索时 期。 1834年中篇小说《克洛德· 格》探讨了工 人贫困和由此造成的犯罪问题。 三十年代,《秋叶集》、《暮歌集》、《 心声集》、《光影集》。
外国文学史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欧美文学
第三节 雨果
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维克多·雨果(18021885 ) ,19世纪伟大的浪 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 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 一。 雨果一生坎坷而丰 富,他是法国积极浪漫 主义诗人、戏剧家和小 说家,浪漫主义运动的 领袖、浪漫主义文学运 动的倡导者。
2、《巴黎圣母院》 (1831年) ——浪漫主义的杰作
爱斯梅拉达 与加西莫多
爱斯梅拉达在广场跳舞
副主教克洛德
加西莫多受刑
贵族公子法比
(一)情节人物
爱斯梅拉达:吉卜赛少女
克洛德:副主教 路易十一:法国国王 法比:弓箭队长
加西莫多:敲钟人 克罗班:乞丐国王 甘果瓦:落魄诗人 女修士:爱的母亲


从40年代开始,雨果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1841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 1845年进入上议院, 被封为“法兰西贵族世卿”。 1850年成为贵族 院议员。 1846年,雨果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转向资产阶 级共和主义。1848年的法国革命对雨果的思想和 创作的转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积极参加共和 主义的政治活动。
2、你能从伽西莫多的一大颗眼泪中读到什么?
人性的光辉
——对弱者的同情与帮助是世上最美的人性。 世界上最宽广的
是海洋, 第一次有人同情并帮助他,他感动级了!他流 的是悔恨、感激的泪,也是善良、知恩的泪。 比海洋更宽广 • 的是天空, 而比天空更宽 广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
释放无限光明的 是人心,制造无边 黑暗的也是人心。 光明和黑暗交织着、 厮杀着,这就是我 们为之眷恋而又万 般无奈的人世间。 ——雨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艺术特征与成就



2、常发生情节中断,产生非小说的因素。 两次大的情节中断: 巴黎的建筑:对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 法国中世纪文化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 并不否定整个中世纪的文化,并不认为 宗教是十恶不赦的。而是否定克的邪恶、 否定克的歪曲宗教。神殿中却藏污纳垢。 印刷和建筑的关系:克指着书说“这个 要杀死那个”。即印刷要杀死建筑。雨 果肯定印刷术的出现,人类思想的传播 带来社会的进步。 事实上,这都是不可或缺的,唯此才能 完整地反映主题。
雨果很早就显露文学才 华,早年的诗歌受到过法兰 西学士院褒奖并获得过路易 十八的奖金。1822年发表《 颂诗集》,歌颂封建王朝和 天主教,获国王的年金赏赐; 182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冰 岛恶魔》,有明显的消极浪 漫主义色彩,十分崇拜消极 浪漫主义代表夏多布里昂。 表示:“要么成为夏多布里 昂,要么一事无成。”

刑台
爱斯梅拉达
围观者
副主教克洛德

加 西 莫 多
爱 斯 梅 拉 达
围观者
副 主 教 克 洛 德
(三)人物塑造



爱斯梅拉达——真、善、美的象征。是15世纪黑 暗欧洲的一抹亮色。真诚、善良、纯美,从内心 的善良愿望出发对待任何人。 克洛德· 孚罗罗神父——双重性格的人物,应予 以否定。尽管他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但不 能抹杀他是个罪人。每次出场都带来阴郁的色彩。 仇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态度。性格变态。小 说中最有深度的人物。 加西莫多——比较单纯,内心善良,与克既象父 子又如仇人。克收养了他但又从精神上奴役他, 令人同情。
(四)艺术特征与成就


3、强烈的戏剧性。 ①运用戏剧结构组织情节,以广场为大舞 台,因而带来了戏剧般的流动的叙事视角。 内视角集中于一点,外视角不断流动,这 是戏剧手法。 ②采用了戏剧意义上的悬念、发现、突转。 悬念:爱斯梅拉达的身世。 发现和突转:克洛德的由爱转恨。 此外,爱斯梅拉达的身世揭开,带来 两方面突转,爱不是吉普赛人,不是女巫, 仍被送上绞架,突出残酷性;母女刚相认 就生离死别,悲剧感。——戏剧性就是艺 术效果的集中。
(四)艺术特征与成就


1、以浓墨重彩写哀惋动人的悲剧故事。 爱斯梅拉达是红色、亮色,周围的一切 都是黑色、暗色。 象征:黑暗的社会现实埋葬了无辜的纯 真少女。不论何时,爱斯梅拉达是红色 (爱斯梅拉达在广场跳舞),克洛德是 黑色(副主教克洛德),其他人物的出 场都与爱斯梅拉达有对比关系。法比虽 然衣服华丽,但总在晚上出现。甘果瓦 也是。红与黑的强烈反差。
1、《九三年》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小说,出版 于1874年,以共和国军队平息旺代叛乱为 中心事件,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 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 这个跌宕起伏、摄人心魄的故事寄寓 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被认为是雨果毕 生追寻人道主义的自我总结。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代,纷繁复 杂的阶级斗争极为激烈。法国封建王朝被推翻 后,保王党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地区和旺代地区 率领十万农民发动叛乱,前侯爵朗特纳克成为 叛乱的首领,企图占据一个海边据点引英国军 队登岸。国民公会派遣教士出身的西姆尔丹作 为共和国政府代表前往旺代的一支平叛部队督 战。这支共和国军队的年轻司令郭文是被作者 赋予美好理想的人道主义者,他是朗特纳克的 侄孙。共和国军队与叛乱的农民军发生数次激 战,后来,朗特纳克被围困,他以被他劫走的 三个小孩做人质,要求换取自由,被郭文断然 拒绝。
逝世
1885年5月22日,雨果因肺充血,在巴黎逝世,法 兰西政府为他举行国葬,两百万人参加了隆重的 葬礼。他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 祠”。

先贤祠
先贤祠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于1791年建成,是永 久纪念历史名人的圣殿,是埋葬历代伟人的墓地。安葬 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大仲马等。至2002年, 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雨果的夫人
为雨 他果 妻苦 子恋 的的 阿情 黛人 尔, 后 成
雨果的情人
柔与 情阿 的黛 朱尔 丽分 叶享 雨 果
雨果的情人
一与 段雨 时果 间热 的恋 德并 安同 娜居 过
雨果的情人
晚波 年哈 的特 一是 个精 漂力 亮充 情沛 妇的 雨 果
雨果的子孙
心满 爱脸 的幸 孙福 子的 乔雨 治果 与抱 珍着 尼他 最
夏多布里昂
第二个时期
● 2、
1827-1831年:走 向自由主义。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 《克伦威尔》。剧本因 不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而未能演出,但其序言 却成了法国浪漫主义的 宣言书。 在这篇文章里, 雨果提 出了一条新的美学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
《<克伦威尔>序言》
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丑在美的旁边, 畸形靠近着优美, 丑怪藏在崇高背后, 美与恶并存,光明 与黑暗相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