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晉鞌之戰①(左傳·成公二年)癸酉,師陳於鞌②。
邴夏禦齊侯,逢醜父爲右③。
晉解張禦郤克,鄭丘緩爲右④。
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⑤。
”不介馬而馳之⑥。
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⑦,曰:“餘病矣⑧!”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餘折以禦,左輪朱殷,豈敢言病。
吾子忍之⑨!”緩曰:“自始合,苟有險,餘必下推車,子豈識之⑩——然子病矣!”注釋①本文選自《春秋左氏傳•成公二年》,西元前589年春天,齊頃公(名無野)率兵入侵魯國北邊的邊城,圍住了龍城,頃公的寵臣被俘,頃公請求龍城的軍民不要殺掉他,但龍城軍民不聽,不但殺了他,還把這位寵臣切成肉片,晾曬在城牆上,這下惹怒了頃公,發動了大規模地向魯國的進攻。
而這時衛國趁齊國空虛,襲擊齊國,但遇得勝回朝的齊師,吃了敗仗。
魯衛兩國就向晉國求救,晉景公就派出了以卻克爲中軍統帥、士燮爲下軍統帥、韓厥爲司馬的八百乘(甲士2,400人,步卒57,600人)的部隊去援救魯衛。
在齊地鞌(今濟南市西北部)與齊師正面交鋒。
齊頃公的麻痹輕敵導致了這場戰爭的慘敗。
②癸酉:古人以干支記年月日時,這一天據史家推算,爲六月十七日。
陳:布陣。
這個意義後來寫作“陣”。
按:陳本丘名,爲太昊之墟,故可引伸作陣。
③邴夏禦齊侯:邴夏爲齊侯駕車。
邴夏,齊大夫。
禦,用作爲動,主語爲(替)賓語而動。
齊侯,齊國在五等爵位中屬侯爵,故其國君稱侯。
齊侯即齊頃公,是齊桓公的孫子。
逢醜父:齊大夫。
右:車右,又稱驂乘,是負責車上安全保衛工作的人。
④解xiè張:晉臣,下文稱張侯。
卻xì克:晉國大夫。
又稱卻獻子。
在這次戰役中充當晉軍的主帥。
是一位跛腳將軍,造成齊頃公輕敵,也可能因此之故。
禦,用作爲動,同“邴夏禦齊侯”中的“禦”。
鄭丘緩:姓鄭丘(複姓),名緩,亦爲晉臣。
⑤余姑翦滅此而朝食:我姑且剪除消滅這幫窩囊廢才來吃早餐。
姑,姑且,語氣副詞,表示一種輕蔑的語氣。
翦,本義指鳥初生的毛或箭杆上的羽毛,鳥毛初生,似剪過的一樣,箭杆上的羽毛也是精過細心剪裁的,故與剪義相通。
翦、剪都是“前”的孳乳字,“前”爲剪之古字。
今借用作歬(前進義的本字),故在表示“斷齊”義時,加一刀字,構成從刀、前聲的“剪”。
⑥不介馬而馳之:不給馬戴上護甲就奔跑開了。
介,義與甲同。
甲骨文的介作,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以爲象人著介甲形。
馳之,驅馬前進。
之,代指馬。
“不介馬而馳之”是“驂絓於木”的一個直接原因,故此句爲下文設下伏筆。
⑦卻克傷於矢:卻克被箭射傷。
於,引進行爲的施動者。
流血及屨,未絕鼓音:血一直流到鞋子上,沒有停下擊鼓的聲音。
按:古代車戰,主帥居中,親掌旗鼓,指揮三軍,鼓聲就是前進的信號。
⑧餘病矣:我傷得很重啊。
病,與“疾”爲同義詞,但同中有異,異在程度上。
在上古文獻用例中,一般是疾輕病重。
疾從疒nè、從矢,最初與箭傷有關,故傷得很重也可說“病”。
⑨張侯:即解張。
自始合:從一交戰開始。
合,你一刀我一槍,爲一個回合。
矢貫餘手及肘:箭射穿了我的手,一直穿透到胳膊肘。
及,動詞,到。
餘折以禦:我折斷(留在外面的)箭,繼續駕車。
以,連詞,連接兩個動作性的詞語。
左輪朱殷yān:左邊的車輪都成了深紅色。
朱,紅色。
殷,紅中帶黑。
豈敢言病:哪里敢稱傷得很重。
豈,表反詰的語氣副詞。
吾子忍之:您還是撐一下吧。
吾子,是對聽話人的敬稱,相當於“您”。
⑩苟有險,餘必下推車:假如遇到有坎坷不平的地方,我一定要下去推車。
子豈識之:您難道不知道這一點嗎按:卻克對解張、鄭丘緩說“餘病矣”,目的是要讓二人中的一個代替他擊鼓,故此二人要表明是否能代替領軍主帥職責的態度。
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①。
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②,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③擐甲執兵,固即死也④。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⑤!”左並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⑥。
齊師敗績⑦。
逐之,三周華不注⑧。
注釋①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全軍將士的眼睛和耳朵,都盯著我們的旗幟和戰鼓,前進和後退都聽從其指揮。
前一“之”爲結構助詞,用在定中結構中。
後一“之‘爲代詞,代指主帥戰車上的旗鼓。
②殿:鎮守。
集事:成功(獲勝)。
③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怎麽能因傷重而敗壞了我們國君的大事呢若之何,表示反問的習慣句式。
其,語氣詞,無實義。
以,因,介詞。
④擐huàn甲執兵,固即死也:穿上鎧甲,拿起武器(參加戰鬥),本來就是要去死的。
擐,穿。
兵,武器。
固,情態副詞,本來。
⑤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傷沒有到死的程度,您還是堅持一下吧!勉,努力,這裏是堅持的意思。
⑥左並轡pèi,右援枹fú而鼓:左手把繮繩並在一起,右手抓過(卻克手中的)鼓椎,就擊起鼓來。
轡:馬繮繩。
按:禦手本來是兩手執繩的,解張爲了騰出一隻手來替卻克擊鼓,就把右手的繮繩交到左手。
枹,鼓椎。
鼓,動詞,擊鼓。
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馬奔跑起來就停不住了,軍隊隨著主帥的車殺向前去。
從,跟隨,此與“從”的本義相關。
⑦齊師敗績:齊國的軍隊大敗。
績,本義是績麻(指把麻的青皮去掉這樣一道工序)。
這裏通“迹”,敗迹,猶今天所說找不到轍,即找不到逃跑的路,也就是潰敗之義。
⑧逐之,三周華不注:(晉軍)追趕他們,圍繞著華不注山(追趕)了好幾圈。
三,極言其多,非實數。
華不注,山名,在今濟南市東北。
華不,有人讀成huā fū.韓厥夢子輿謂己曰①:“旦辟左右②。
”故中禦而從齊侯③。
邴夏曰:“射其禦者,君子也。
”公曰:“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④。
”射其左,越於車下⑤。
射其右,斃於車中⑥,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⑦。
”從左右,皆肘之⑧,使立於後。
韓厥俛定其右⑨。
注釋①韓厥:晉大夫,在這次戰役中任司馬(掌管祭祀、賞罰等)。
子與,韓厥的父親。
②旦辟左右:天亮的時候要避開(兵車)左邊和右邊的位置。
辟,躲避,這個意義後來寫作避。
以上是插敍。
③故中禦而從zhōng齊侯:所以就在中間駕車追蹤齊侯。
按:韓厥非主帥,本應居左,但由於他已死的父親夜間投夢,讓他避開左邊和右邊的位置,故與禦手換了位置,冒充禦手駕車。
中,方位名詞作狀語。
從,追趕。
④射其禦者,君子也:射那個駕車的人,那是一個將領。
禦者,駕車的人。
者,特指代詞,與動詞禦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
“君子也“是一個承前省主語的判斷句。
謂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稱他爲君子卻要射殺他,不是合乎禮的做法。
按:邴夏所說的君子是說這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而齊頃公把君子理解爲是有德行的人,故以爲射殺有德行的人是不合禮的做法。
⑤越:墜。
⑥斃:倒下去。
按:斃本從犬、敝聲。
造字的本義是指犬受到打擊,一下子倒下去。
故可引伸爲倒。
今作斃,常用義(或稱基本義)是死,古今詞義已經發生了轉移。
⑦綦毋張喪車,從韓厥:綦毋張在戰鬥中丟失了戰車,跟隨著韓厥。
綦毋張,晉大夫,綦毋,複姓。
名張。
喪車,在戰鬥中丟失了車。
從,跟隨。
⑧請寓乘:請求搭車。
從左右,皆肘之:(綦毋張)跟隨在(韓厥的)左邊和右邊,韓厥都用胳膊肘去碰他。
肘,名詞活用作動詞,條件是在副詞“皆”之後,代詞“之”的前面。
要譯爲“用胳膊肘去碰”。
韓厥此舉是要告訴綦毋張這兩處有危險。
⑨俛:同俯。
定:放穩當。
其右:被射傷倒在車中的驂乘。
其,指代詞。
逢醜父與公易位①。
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②。
醜父寢于轏中③,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④。
韓厥執縶馬前⑤,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⑥,曰:“寡君使群臣爲魯、衛請⑦,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⑧。
’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⑨。
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⑩。
”注釋①易位:交換位置。
逢醜父估計齊侯有被俘的危險,故趁韓厥俯身安定車右的空檔與頃公交換位置。
②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將要到華泉的時候,驂馬被樹枝挂住就停下來了。
驂,在車轅外邊拉車的馬爲驂馬。
與轅內之馬即服馬相對而言。
絓,本義是指蠶繭上的殘滓挂在絲頭上,故可引伸爲挂住之義。
今借挂畫之挂爲之,人們反以爲絓通挂,不妥。
驂絓於木的直接原因是“不介馬而馳之”,此與上文照應。
③醜父寢于轏zhàn中:轏,棧車,用竹木編成車箱的輕便車。
從此句至“故不能推車而及”都是在追述頭天晚上的事。
④蛇出於其下:蛇從車箱底下鑽出來。
以肱擊之:(醜父)用胳膊肘去擊打蛇。
之,代指蛇。
傷而匿之:蛇咬傷他,然後跑掉了。
匿,是指蛇的藏匿。
故不能推車而及:這是一緊縮的因果複句。
“及”(被追趕上)是結果,“不能推車”是原因。
⑤韓厥執縶zhì馬前:韓厥拿著套馬索來到頃公的馬前。
按:此句與下面的描述反映出古戰場的一個遊戲規則:若遇敵軍的主帥是國君的,要抓他就不能魯莽,先要行隕命之禮。
即異國君臣之禮。
爲什麽要這樣做《司馬法》雲:“其有隕命,行禮如會所,爭義不爭利。
”這樣才能顯示出一種大度。
縶,同馽。
套馬索。
⑥再拜稽首:拜兩下,然後行稽首之禮。
稽首:古代最恭敬的跪拜禮,動作近似於磕頭。
先拜,然後雙手合抱按地,頭伏在頭前的地上。
並稍作停留,整個動作都較爲舒緩。
奉:捧。
觴:一種盛酒的容器。
璧:圜形的玉。
以:連詞,連接兩個動作性的詞語。
⑦寡君使群臣爲魯、衛請:我國國君讓我們衆臣替魯衛二國請求。
按鞌之戰的前奏是齊伐魯之邊城,衛趁火打劫卻吃了敗仗。
晉國出兵是應魯、衛二國之請求。
寡君,對對方國君稱本國國君加一“寡”字以表謙遜。
⑧無令輿師陷入君地:不要讓衆多的軍隊深入到貴國腹地。
無,同毋,不要。
表禁止性的否定副詞。
輿:衆多。
陷,深入。
此句以下都是用的外交辭令,說得很是虛僞。
⑨下臣:對別國國君稱下臣也是一種自謙。
不幸:與下文“不敏”都是委婉的外交辭令。
屬當戎行,無所逃隱:正遇上您的先頭部隊,沒有可以用來逃避隱藏的地方。
屬,恰好。
當,遇上。
戎行,齊軍的先頭部隊。
所,特指代詞,與逃隱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
⑩且懼奔辟而忝兩君:況且,我擔心我若逃跑躲避就會讓晉、齊兩國的國君蒙受恥辱。
且,進層連詞。
懼,擔心。
忝,受辱。
臣辱戎士:我在軍隊裏使軍人蒙受恥辱。
辱,用作使動。
攝官承乏:我是在人材匱乏的情況下代理官職的。
攝,代理。
乏,匱乏。
言外之意,我有公務在身,對不起了,我要把您抓起來。
醜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①。
鄭周父禦佐車,宛茷爲右,載齊侯以免②。
韓厥獻醜父,郤獻子將戮之③。
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④,有一於此,將爲戮乎⑤!”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⑥。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⑦。
”乃免之⑧。
注釋①如華泉取飲:到華泉去打水。
如,到,動詞。
飲,水。
《周禮》有六飲,即六種飲料,水爲上。
故飲可作名詞。
②鄭周父:齊臣。
佐車:副車,又稱萃車,是隨從主帥戰車的車。
宛茷fèi:亦爲齊臣。
免:免於被俘。
③韓厥獻醜父,郤獻子將戮之:韓厥以爲抓住了齊頃公,把逢醜父獻給主帥卻克。
卻克是認識齊頃公的,卻克曾作爲晉國的使節出訪齊國,齊頃公見他是一個跛子,就讓宮女們取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