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

第八章 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


3
第一节 国际投资争议的概念和类型
二、国际投资争议的类型
1、外国投资者 VS 东道国政府 2、外国投资者 VS 东道国投资者 3、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企业 VS 东道国国内其他企业
4
第二节 传统的投资争议解决方法
一、非司法方式
1、谈判与协商 P245 (1)含义 争议双方互相谅解自行达成协议。 (2)特点 • 节约时间和费用 • 灵活 • 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33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3)同意的效力 • A25S1:当双方表示同意后,不得单方面撤销其同 意 • 争端双方的同意未指明采用调解或仲裁解决方式, 会否导致同意无效?
34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4、管辖权的认定 • 争端当事人在调解或仲裁程序初期,仍可向ICSID 的管辖权提出异议。 • 仲裁庭或调解委员会对异议的处理 视为先决问题处理 并入争端的实质部分一同裁决 • 仲裁庭或调解委员会有权在程序开始阶段或任何 阶段考虑其受理的争端或任何附属请求是否在 ICSID的管辖范围内。
26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②法人投资者 • 必须是缔约国的国民(登记地、住所地、资本控 制) • 必须是另一缔约国国民 A25S2(b) 具有争端当事国以外的缔约国国籍 虽具有争端当事国国籍,但由于“外来控制”, 经争端当事人同意视为另一缔约国国民
27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18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 我国1990年签署《公约》,1993年正式生效。 2、运行特点 • 受理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 被诉人多为东道国(发展中国家),且大部分案 件中东道国政府败诉,需承担赔偿责任 • 案件仲裁时间长(3-4年),费用较高 • 争端类型多样,所涉投资领域众多 • 被申请撤销的案件较多 • 受理案件的仲裁员调解员来自众多国家,绝大多 数来自发达国家
5
第二节 传统的投资争议解决方法
(3)原则 • 自愿 • 平等互利、协商一致 • 合法 • 书面 (4)弱点 争议双方立场相距甚远或实力悬殊时不适用
6
第二节 传统的投资争议解决方法
2、斡旋与调停 P249 (1)斡旋的含义与特点 • 斡旋的第三方促使争议双方谈判,不直接参与谈判 • 斡旋对当事人不具有拘束力 • 斡旋的第三方大都是有声望的专家 (2)调停的含义与特点 • 调停的第三方直接参与谈判,并提出实质性建议作 为谈判的条件 (3)适用 • 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争端
29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2)各缔约国对ICSID管辖的投资争端范围的保留 • A25S4:任何缔约国可在批准、接受或认可该公约 之时或其后任何时间,通知ICSID接受或不接受何 类争端由ICSID管辖。 • 保留方式 积极列举式:规定仅向ICSID提交某一类或某几类 投资争端。 消极排除式:明确宣布某一类或某几类投资争端 不提交ICSID管辖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2)同意的识别 各国外资法中有关将争端提交ICSID管辖的规定可 分为两类: • 强制性接受 投资者有权将投资争端提交ICSID调解和仲裁 • 意向型接受 东道国不负有将争端提交ICSID管辖的硬性义务, 发生争端后,仍需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达成仲裁 或 调 解 协 议 , ICSID 才 能 予 以 管 辖 。 东 道 国 对 ICSID的管辖保留着控制权。
14
第二节 传统的投资争议解决方法
②反托拉斯诉讼 • 含义 原告指控与其有竞争性的公司为摧毁其经营,与 东道国共谋并唆使东道国对其财产国有化或对其 采取其他不利措施,从而违反了其本国的反托拉 斯法,并在其本国法院进行的诉讼。 • 目的 从被指控的公司处获得对其损失的补偿,间接解 决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争议。
21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四、 ICSID的组织机构和法律地位
1、组织机构 P270 • 行政理事会 • 秘书处 2、法律地位 完全的国际法律人格者
22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五、ICSID的特点
1、审慎地在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之间求得利益平衡 • 表现: (1)之于外国投资者,排除了东道国的管辖。 (2)之于东道国,排除了外国投资者向母国寻求外 交保护或向其他司法、仲裁机构诉求。 2、业有专攻,仅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的投资争端
9
第二节 传统的投资争议解决方法
5、东道国当地救济 P250 (1)含义 (2)弱点 • 外国投资者和母国政府对东道国政府司法和法律 制度不信任,不愿选择这一方式解决争议。
10
第二节 传统的投资争议解决方法
二、准司法方式——国际商事仲裁 P257
主要用于解决私人投资者之间的争议,对东道国 政府与外国私人投资者之间的投资争议适用效果 不尽如人意。
三、司法方式
1、东道国法院诉讼 (1)含义 (2)依据 • 属地管辖 • 当地救济用尽
11
第二节 传统的投资争议解决方法
(3)主要适用情形 • 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企业与东道国其他企业间的争 议 • 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者间的争议
12
第二节 传统的投资争议解决方法
2、外国法院诉讼 p263 (1)含义 在东道国以外的国家(包括投资者母国和第三国) 的法院,通过诉讼解决争议。 (2)形式
第八章 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
1
第八章 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
第一节 国际投资争议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传统的投资争议解决方法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2
第一节 国际投资争议的概念和类型
一、国际投资争议的概念 P244
1、广义 国际直接投资及国际间接投资引起的争议 2、狭义 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引起的争议
7
第二节 传统的投资争议解决方法
3、调解 P246 (1)含义 (2)特点 • 调解人具有较大的发言权,提供解决方案 • 调解自愿 • 调解的建议不具有法律拘束力 (3)提供调解的常设机构 • ICSID • 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 • ICC设立的调解管理委员会
8
第二节 传统的投资争议解决方法
4、外交保护 P250 (1)含义 (2)原则 • 国籍继续 • 当地救济用尽 (3)评价 • 易使投资争议政治化 • 投资者的利益依赖于母国政府的决策,失去对争 议解决的控制权
23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3、与世界银行联系密切,可获得其财政上的支持; 同时,也使其成为促进投资的国际经济组织 4、根据《公约》进行仲裁,独立于各国国内法和国 内法院 5、是强制性仲裁 6、无实体法规则,但给予争端当事方合意选择实体 法律规则的充分自由 7、一般情况下,裁决具有终局性,不得上诉,也不 得采取其他救济途径 8、《公约》缔约国有义务承认和执行ICSID的裁决
30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 我国的保留 积极列举式,只同意将因征收或国有化产生的赔 偿额方面的争端提交ICSID管辖。 (3) ICSID的预先听证会制度 在仲裁程序开始之前先确定没有争议的事实,以 便聚焦真正的争议事项,加速仲裁进程和增强仲 裁的有效性,节省仲裁的费用。
31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25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2)适格的投资方 是争端当事人同意将争端交付调解或仲裁之日以 及在调解或仲裁申请登记之日,具有争端当事国 以外的缔约国国籍的任何自然人或法人。 ①自然人投资方 • 具有双重国籍时的处理 A25S2(a) 同时具有争端当事国国籍的自然人不能成为适格 投资方,除非申请放弃一国国籍。目的是避免 ICSID干涉东道国内政。
36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2、临时保全措施 A47 各国法院直接有权还是在ICSID仲裁庭的建议下才 有权采取临时保全措施? ICSID 《仲裁程序规则》第39条的补充规定: 只要当事双方在协议中有同意的规定,本规则并 不阻止当事双方,为了保障各自的权利和利益, 在提出仲裁程序或在仲裁程序进行中,要求任何 司法或其他机构采取临时措施。
①追索诉讼
• 含义 以国有化违反国际法或违反法院所在国公共秩序 为由,主张其行为无效,并对被国有化的财产或 该财产的销售收入的所有权甚至国有化国的其他 财产主张权利进行的诉讼。
13
第二节 传统的投资争议解决方法
• 被告 被国有化财产的实际持有人 国有化国(以被追索财产位于法院的管辖范围为 条件) • 评价 缺乏法律依据,易激发矛盾,不利于争议解决
*法人转让其股份时,能否将其提请ICSID仲裁的权 利一并予以转让? “阿姆科亚洲公司案”的裁决肯定了这一权利。
28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2、争端性质的适格 (1)《公约》的规定和ICSID的实践 • A25S1:直接因投资产生的任何法律争端 • 法律争端? 关于法律权利或义务的存在或其范围,或是因违 反法律义务而实行赔偿的性质或限度。 • “投资”? 《公约》未作任何说明,使ICSID扩大其管辖范围 成为可能。 ICSID实践中尚无以“投资”不适格为由对仲裁庭 提出异议的案件
24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六、ICSID的管辖制度 (一) ICSID管辖的必备条件 A25
1、争端当事人适格 • 一方是缔约国或其下属、代理机构(政府方) • 另一方是另一缔约国的国民(投资方) (1)适格的政府方 • 如何判断缔约国下属或代理机构是否适格? 是否由其本国向ICSID指定 其向ICSID提交调解或仲裁的同意是否获得其本国 批准 • 对我国的意义
35
第三节 《华盛顿公约》与ICSID体制
(二) ICSID管辖的排他效力
1、排除司法救济 A26 • 一旦ICSID对争端实行了仲裁管辖,可在所有缔约 国免受任何形式的司法干预。 • 排除司法救济原则的限制: 缔约国可声明以争端“当地救济用尽”作为接受 ICSID管辖的前提条件 争端双方可另作声明,允许接受ICSID管辖的当事 人保留其他救济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