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思修考试
2019最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的表现有()
A、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
B、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
C、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
D、认为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手段
2.要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就是要()
A、以原则促团结
B、当好好先生
C、好人主义
D、搞江湖义气
3.根据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恋爱应以()
A、个人纵欲为目的
B、排遣孤独为目的
C、寻找和培养爱情为目的
D、丰富与异性交往的经验为目的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是()
A、在试用期内的
B、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C、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D、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5.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过失致人死亡罪更重的法定刑,这体现了以下哪种原则?()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C.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
D.罪刑相适应原则
6.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A.平等的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7.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D)。
A在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B用个人理想改造社会理想
C在个人理想中实现社会理想D使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
8.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灯的道路上,遇行人横过马路,应当避让。
这条规则体现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基本的原则——(C)。
A依法管理B以人为本
C以人为本、与民方便D人车平等
9.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B)。
A制定新法和沿用旧法B制定和认可法律
C制定国内法和参加国际条约D制定和解释法律
10.法律的一般含义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B、法律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11.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
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二、填空题
12.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理论品质。
三、背景选择题
13.
材料1
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表现在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上,而且表现在精神世界的不断充实上。
青年素有“开风气之先”的关荣传统,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
广大青年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建设,为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方面,要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学习,积极践行,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代代相传,使党和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光荣传统薪火永续;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大力发扬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诚信和谐的社会风尚,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全社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展现当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
——摘自2008年6月14日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材料2
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一个骑兵连的进攻力量或一个步兵团的抵抗力了,与单个骑兵分散展开的进攻力量的总和或单个步兵分散展开的抵抗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同样,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械总和,与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所发挥
的社会力量有本质的差别。
在这里,结合劳动的效果要么是个人劳动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要么职能在长得多的时间内,或者职能在很小的规模上达到。
这里的问题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
且不说由于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3
我再谈一个论点,这个故事不是我编的,是北大光华的EMBA讨论我的课程的时候的发言,龟兔赛跑难道就赛一次吗?兔子在半道睡觉了,所以乌龟跑第一了,我们的EMBA的同志就说了,龟兔赛跑不是在第一次兔子睡觉的时候就成功了,所以第二次赛跑是兔子赢,乌龟就不服了,咱们赛第三次吧,前两次是由你兔子指定的路线跑,这次我来指定。
兔子想了,反正我跑得快,就跑吧。
兔子跑到中间的时候有一条河挡住了,但是乌龟游过了河,第三次乌龟就跑第一了。
后来又说赛第四次,结果说我们干什么要跑来跑去,我们协作吧,于是在陆地上兔子跑,在过河的时候乌龟驮着兔子游,这就叫双赢。
——摘自 2003年12月9日厉以宁《在“中国与WTO论坛”的讲话》
材料4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摘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材料5
“经济人假设”的原则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社会上不存在纯粹的利他行为,所有个体都从自身效用最大化方面选择行为方式。
按照通常的理解,“经济人”似乎是不讲道德的人。
在“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原则指导下,个体之间会形成共同利益。
生物界普遍存在着为群体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的本能,很多情况下,个体在采取利他行为时也会产生快感。
同样,如果个体采取过于不道德的行为,会产生痛苦。
研究发现,道德感强的人心态良好,能促进人体内分泌更多有益的物质,甚至会出现生理变化,使人体处于更好的状态,增强机体的抗病力,促进人们健康长寿。
而违反道德的人常常会出现紧张、恐惧、内疚等心态,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损害机体健康。
因此,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道德健康”的概念。
道德健康的标准是: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伪、善恶、美丑、荣辱的能力,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摘自2009年5月25日《中国教育报》,《“道德”的多版本解读》
请回答:
1)如何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结合材料1阐明促进个人和他人关系的和谐应坚持什么原则。
2)结合材料2、3论述如何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3)人既然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那么如何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点是否正确?
四、单选题
14.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标准答案:D)
A. 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
B. 个人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
C. 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个人的自我完善
D. 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15.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标准答案:A)
A. 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B. 自我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关系
C. 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D. 个人通过劳动为社会所作的贡献
16.“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
穷理之要,必在乎读书。
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
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这段话语自()。
A、程颐
B、陆九渊
C、朱熹
D、王阳明
17.在物质和福利高度保障的瑞典,人们的职业冒险精神非常强。
()
五、多选题
18.爱国主义是()。
A、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B、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C、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D、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E、民族精神的核心
19.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有()。
(标准答案:AB)
A. 协商解决
B. 调解
C. 提起诉讼
D. 仲裁
20.法律的制定,是指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标准答案:ABCD)
A. 制定
B. 补充
C. 废止
D. 认可
六、判断题
21.个人主义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
(错误)
22.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不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都不是犯罪。
(错误)23.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权。
(正确)
24.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正确)
25.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决不是告别学习。
(正确)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正确)
27.任何个人的人生意义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上。
(正确)28.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所提倡的。
(正确)
29.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处罚。
()
30.自主学习就是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