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具运用领域及模具产品分类,掌握不同模具的典型结构、了解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模具装配工艺以及模具设备的选用。
使学生掌握模具的结构,加工方法、装配工艺能与本专业的职业要求联系起来,并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统一。
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冲裁、弯曲和拉深工艺理论知识,会编制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冷冲压模具。
2、了解胀形、翻边、冷挤压和覆盖仲成形的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理论知识。
3、掌握塑料注射成型工艺及注射模设计的理论知识,会设计塑料注射模。
4、了解塑料的压缩成形、压注成形、挤出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理论知识。
5、掌握模具成形表面的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及模具装配知识。
6、对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如快速模具制造技术、逆向工程技术)作一般性的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模具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和生产实际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行塑料模具设计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冲压工艺进行分析计算,正确设计冲压模具、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实用和成型工艺参数等要求,达到了解和掌握模具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相关的技术资料、运算、绘图能力。
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4、熟练掌握绘图和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课程设计课是学生在修完本门课程后所进行的为培养学生获得实践动手能力而设置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一次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训练,学生应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在塑料成型工艺与冲压加工模具设计技术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并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冲压、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冲压塑料制品的成形方法与过程,从了解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幸福,从快乐中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科学设计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对冲压、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的实践,加深对涉猎有关的技
术、知识、态度、经营、交往的理解。
从而逐步形成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立志创业的意识。
3、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锐意进取品质,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求真务实、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学习和体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模具的基本知识
1.1 模具的定义
本节主要是掌握模具的定义。
1.2 模具的分类及应用
本节了解模具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1.3 模具的特点
本节了解模具的特点。
1.4 标准化的意义
本节了解模具标准化。
1.5 模具设计与制造现代化
本节了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现状、发展趋势。
1.6 快速成型及快速模具制造技术
本节了解快速成型及快速模具制造技术。
第2章冷冲模工艺与结构
2.1 冷冲压模具基本概念
本节主要是掌握冷冲压模具基本概念。
2.2 冷冲压模具结构基础
本节主要是掌握冷冲压模具结构。
2.3 冷冲模标准件
本节主要是掌握冷冲模标准件结构与类型。
2.4 冷冲压模具的设计基础
本节理解冷冲压模具的设计要点。
2.5 冷冲压模具加工工艺
本节理解冷冲压模具加工工艺。
2.6 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本节理解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方法。
第3章塑料模工艺与结构
3.1 塑料模的分类
本节主要是掌握塑料模的含义及分类。
3.2 注射塑料模具结构
本节了解注射塑料模具结构。
3.3 塑料注射模具标准件
本节主要是掌握塑料注射模具标准件结构与类型。
3.4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基础
本节理解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要点。
3.5 塑料制件的设计
本节理解塑料制件的设计要点。
第4章模具的机械运动
4.1 模具运动的概念
本节主要是掌握模具运动的基本概念。
4.2 冷冲模的机械运动
本节主要是掌握冷冲模的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4.3 塑料模的机械运动
本节主要是掌握塑料模的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5章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5.1 模具材料
本节了解模具材料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5.2 选材原则
本节主要是掌握模具材料选材原则。
5.3 模具的表面处理
本节了解模具表面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5.4 冷冲模具的热处理
本节了解冷冲模具热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5.5 热作模具的热处理
本节了解热作模具热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5.6 塑模具的热处理
本节了解塑模具热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第6章模具设备
6.1 模具的加工设备
本节了解模具的加工设备。
6.2 模具的生产设备
本节了解模具的生产设备。
第7章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
7.1 模架的加工
本节了解模架的加工的工艺过程。
7.2 模具工作零件的加工
本节了解模具工作零件的加工方法。
7.3 型腔的抛光和表面硬化技术
本节了解型腔的抛光和表面硬化技术。
7.4 模具工作零件的工艺路线
本节了解模具工作零件的工艺路线及制订方法。
第8章模具装配、调试和维护
8.1 模具的拆卸
本节了解模具的拆卸方法及注意事项。
8.2 模具的装配
本节了解模具的装配方法及注意事项。
8.3 模具的安装与调试
本节了解模具的安装与调试及注意事项。
8.4 模具的使用与维护
本节了解模具的使用与维护及注意事项。
四、学时分配建议
五、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种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技巧。
4、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5、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指导,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多作示范。
6、教学中注重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7、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学院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考核的成绩主要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70%)+平常表现(30%,包括实践成绩和平常表现)。
此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在以往评价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
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因此,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
在课程改革体系中,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也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也能充分反映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
新课程的评价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这就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作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
而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只有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才
能更全面的对改革后的课程进行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提倡课外评价是开放性的特征之一。
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把学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由社会、家长和同学给予评价,这种宽松的评价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易获得的。
4、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通过对用工单位的走访,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课程更能适应用工企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