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知识点汇总
方法,介绍了 客家民居 和 傣家竹楼 。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
9.* 和田 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的维吾尔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
《和田的维吾尔》运用了 对比 的写法, 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作用是 突出了维吾尔的豪气与乐观 ,运用了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
2. 树的生长 “不确定” 指老天下雨, 种树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复习题
人浇水没规律 。人生活的 “不确定” 指 生活 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 。桃花心
1. 文言文两则
木在不确定中 寻找水源、 拼命扎根, 就能长
1. 《学奕》选自 《孟子·告子》 。通过写 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 人在不确
喻 人的成长 。写一个种树人让 “树木自己学 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的育苗方法, 说明了 在 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 的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
重要意义。
题鲜明突出。
6. 北京的春节
1. 本课以 时间 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 为纬
要善于作斗争)。
1.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人要 善于观察,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美)
问,锲而不舍的追根
国的(马克·吐温 ),他的四大名着是 (《汤 求源 ,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 2.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 : 提出观点—论证观
13 一夜的工作 作者: 何其芳 。本课着重叙述了 作者 陪同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 ,从 工作 劳苦 和生活简朴 两个方面表现了 周总理的 崇高品质 。 写作特色: 本文选材以小见大, 以点带 面,用质朴无华的文字, 生活中的小事表现 人物崇高人格,中心突出,有详有略。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1. 课文是 丹麦 作家 安徒生 的一篇 童话 ,他 的作品还有: 《海的女儿》、《丑小鸭》、 《拇指姑娘》 。本课讲述了 一个卖火柴的小 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的故事。
印象深刻。
作用: 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
4. 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 以时间为顺序, 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有详有略。
( 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 直
7.* 藏戏
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藏戏》开头运用了 三个排比反问句 ,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
它的作用是 强调藏戏的三个特点 ,强烈表达 捕的工友阎振三。
( 2) ①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
( 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
3. 课文按 时间 顺序,对 除夕、大年初一、
日 ……
元宵节 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
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点面结合、主次分明、 4 月 28 日。”……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
线,结构全文
组织被破坏, 父亲只好把一些书
2. 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 (1)
籍和文件烧掉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作用: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
吃团圆饭、守岁。( 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 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16、《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 的作者是 ( 英)国的 (1)答:“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
( 笛福 )。《鲁滨孙漂流记》是以(第一) 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
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了 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 28)年,高度浓缩地体现着(人)的本质 (2)美丽的含义:美丽不仅指居里夫人美
话有理有据 和孔子 实事求是 的态度。
是一样,再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
3.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思想家,教育家 。孔 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
子是 春秋 时期的 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 心。”这句话的意思是 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
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 的人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
2.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 看到了 暖和的 火炉 ,是因为 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 ; 第二次擦燃火柴, 她看到 喷香的烤鹅 ,是因 为她十分饥饿, 渴望得到食物 ;最后擦燃整 把火柴,她看到了 慈祥的奶奶 ,是因为 她想 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 饥饿、痛苦。
3. 文章之所以打动, 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 达方法:写实 和写虚 交替进行, 美丽的幻想 和残酷的现实 交替出现。
的回忆,展示了 革命先烈终于革命事业的伟
脸。
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 “没戴眼镜” 和“乱蓬蓬的长头发” 说明了
表达了作者 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李大钊遭受了苦刑 ;“平静” 说明了 他经历
2. 本文按 时间 顺序写了 四 件事:
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慈祥” 表现了 李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也。
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
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 “第一次失败──第
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 为线索进行描
(3)孰为汝多知乎?
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 前后照应,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首尾呼应,最后感悟出“ 失败乃成功之母 ”
2. 匆匆
和(人类进步)的历程,他成了一位独自 (创 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
造文明) 的英雄。 小说给你的启示是 (面对 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
挫折要不畏不惧; 要积极应对困难和动脑思 着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考解决问题; 要敢于向困难作斗争, 同时也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5. 凡卡 1. 本文的作者是 俄国作家 契诃夫 ,通过 凡 卡给爷爷写信 这件事,反映了 沙皇统治下, 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 ,揭露了 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 2. 本文由 作者的叙述、 信的内容、 凡卡的 回忆和想象 三部分穿插组成的, 凡卡在信中 通过 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 几 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 并回忆了乡下生 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岁的情景 和砍圣诞树 的情景。 3.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 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 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 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 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 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奕秋教两人下棋 的事,说明了 学习必须专心 定中生活, 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
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坚有所作为的人。 树似人, 人如树, 这篇
2. 《两小儿辩日》选自 《列子·汤问》 , 文章是 借物喻人 的表达方法。
故事体现了 两小儿善于观察, 敢于提问, 说 3. 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 “不知是树, 人也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
3. 课文 前后照应 有多处
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
(1)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 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
4. 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 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 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 饥饿和痛苦。 (2)他曾经多么幸福,跟着他奶奶一起走 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 火柴擦燃后的幻想 。前一个 “幸福”指 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 度过的,是幸福的 ;后一个“幸福”指 小女 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 幸福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对穷苦人民的深 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 满。
作者 对藏戏艺术魅力的惊叹 。文章还运用了
作用: 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
总分总 的结构。
清楚,印象更深刻。
8.* 各具 4. 理解句子
特色的民居
(1)那年春天, 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 每
《各具特色的民居》 是一篇 说明文 。作 天早晨……出去了。
者用 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等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的人生哲理。
1. 《匆匆》 的作者是 朱自清 ,他的作品还
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
有 《绿》、《背影》 。
写;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 采用了
2. 文章紧扣 “匆匆” ,写了 时光流逝的踪 拟人的手法对 “碗” 进行描写, 侧面描写不
迹 ,表达了作者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 还烘托了表演的
12. 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 毛泽东 于 1994 年 9 月 8 日在 中共中央警备团 追悼 张思德 会议 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 论说文。 2. 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 地为人民服务。 (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 重”的生死观。 ( 2)正确对待批评, 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 改正错的。 (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 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 解释词语 泰山: 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 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 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 大雁的毛,比喻事情微不足道。 五湖四海: 泛指全国各地。 本文指革命队 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精兵简政: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死得其所: 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