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文化村镇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策略

历史文化村镇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策略

历史文化村镇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策略
作者:张贵连张祥永于鲸
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08期
摘要:历史文化村镇景观风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此以文山村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从自然环境、形态布局、空间特色和历史建筑这几个方面对文山村展开研究,找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其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文山村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乡村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中突出的挑战之一是乡村传统风貌的变化。

文山村作为古琼州四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现已逐渐衰败,亟待保护和发展。

1 文山村概况
文山村位于海口市龙华区西南部的新坡镇南部,东邻长柳村,西接雅德村,南连仙头村,北与田头村毗邻,与定安县仅一江之隔,距离镇政府约6km,距离海口市区约30km。

村中有一文山湖,环绕旧村,旧时有村人种莲塘中,荷花水光互相掩映,色呈苍碧,水如玉带,故有“文山八景”之“水环玉带”的美称。

2 文山村景观风貌现状
景观风貌是指乡村自然环境和当地历史文化的综合特征。

乡村景观风貌保护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山水格局和塑造乡村特色。

文山古村落具有独特的乡村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绿水环绕,还有典型的火山岩建筑、散布的周氏宗祠成为文山村独特的景观风貌。

在自然环境方面,污染较为严重,水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也遭到一定的人为破坏;形态布局上,文山村较为完整的传统特色的景观空间格局和独具魅力的火山岩建筑群体,巷道形态规整保留了不少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保留了火山岩的独特风貌,受现代进程的冲击村里建起不少水泥建筑,破坏了当地建筑景观风貌,但仍有一些历史建筑得以保留下来,如蔚起人文牌坊、周宗本进士牌坊、周世昭进士牌坊等文物保留较好;在空间特色上,文山村有着独特的景观空间格局,如绿水环绕整个村庄,岸上有遮荫蔽日的广场,村民喜欢在古井旁榕树下的小广场谈笑风生。

文山古村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纯净质朴的民风民俗,彰显了历史文化名村景观的特殊魅力,形成了独特的古村风貌。

3 文山村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3.1 坚持整体保护原则
保护措施不当,破坏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正确指导,无论是建筑修复还是旅游开发等,均存在着一定的盲动性,拆真建假、弄巧成拙的情况屡有发生,有些甚至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原有景观风貌。

如变石头路为水泥路、改变墙体铺装结构和屋顶、门窗样式等,造成了特色景观元素的流失。

对策:坚持整体保护原则。

就文山村的建筑风貌来看,大都为历史建筑,但其独特的建筑布局和环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样的乡土建筑和村落风貌并不多见。

因此,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应对历史建筑所存在的物质空间环境进行整体保护,使保护规划系统化、层次化。

注重村庄整体景观风貌的保护,统筹兼顾建筑单体、村落地理环境、传统格局和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和修复。

3.2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原则
由于乡村自然景观风貌的破坏,导致了乡土风貌流失,造成了传统农业景观特色的消失;乡村大量自然环境的蜕变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境,致使很多中老年村民记忆中小时候常见的动物都已经销声匿迹;一些历史性场所消失,祭祀场所被破坏,劳作、生活的公共聚集场所消失;生活污水处理不当造成水体污染排水不畅。

对策: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原则。

充分考虑村庄和水体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相互影响作用,把污染防治与生态景观保护有机结合,保护文山村饮用水源,防止农作物的污染,控制规模化畜禽渔养殖业的污染,促进村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3 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原则
文山村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质量有待改善,主要体现在:村落内商业、餐饮、旅游接待等服务设施基本为零;村落环境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习惯差和内部环境乱,成为开展对外旅游活动的“瓶颈”。

对策: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原则。

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文山村新建筑风貌、村庄与田野,村庄与周边环境,在景观、产业发展上互补,营造良好的整体生活环境,科学管理,使其能可持续发展。

为保护乡村整体风貌,总体要求其建筑及景观环境应与保护区相协调。

对其山水植被、农田景观可进行改造设计,禁止任何改变老村山水格局的建设。

控制新建建筑体量,从形式、色彩、屋顶形式等方面控制其风貌。

3.4 坚持村民参与原则
村民生活方式改变,老村文化日益流失,随着村民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有的基础设施、居室格局与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生活需要。

目前村里生活的居民多为老年人和儿童,老村文化无法延续,代表文山村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流失。

对策:坚持村民参与原则。

重点保护古建筑景观风貌,居民院落肌理、铺地、水井、古树等。

保护和发展古村是每一位村民共同的责任,只有大家团结合作,挖掘文山村景观特色,保护好古物,才能发展其旅游业,带动古村的经济发展,传承古村的物质文化遗产。

4 结语
通过对历史文化名村文山村传统景观风貌特征、古村落当代景观风貌的研究,针对文山村目前景观风貌逐渐丧失、日趋城镇化,乡村景观风貌特征、乡村地域美学不够突出和乡村规划项目缺乏统筹、建筑絮乱等突出问题,文山村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相互结合,共同构建美丽乡村。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深入对各历史文化名村进行调查研究,汇集乡村各方面的资料,继续加强历史文化村镇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的研究。

根据文山村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策略,建立《历史村镇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策略体系》,在古村落改造建设过程中有效引导景观风貌建设,避免当前出现的系列问题。

合理开发和保护生态景观,保护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加快生态景观建设,共同构建一个富有景观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

(责任编辑荷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