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赏析中情感的把握

古诗词赏析中情感的把握

古诗词赏析中情感的把握南通市陈桥中学卫峰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词中思想情感抒发的常见类型。

2.初步掌握赏析古诗词思想情感的解题技巧。

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性学习1.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南浦、酒、孤舟、孤舟(孤帆)、月、杨花等(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双鲤、捣衣、风雨、夕阳、秋月等(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夕阳、落日)等。

(4)山水田园类意象(或表达对自然风景的喜爱,或表达对田园闲适生活的憧憬)田野山林、清风明月、野老隐者、松竹梅兰、龟鹤鹿兔、蓬门柴户、榆柳桑麻等。

(5)边塞类意象(或表达羁旅漂泊的孤寂、伤感,或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对边塞雄奇风光的赞美)大漠、黄沙、霜雪、碣石、瀚海、海(朔)风等2.古诗词中的常见题材及相关感情:(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白居易《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立功报国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十月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②保家卫国、驰骋沙场的决心。

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③山河沦丧、身世浮沉的痛苦。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夏完淳《别云间》(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抑郁。

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②思亲念友。

如: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③乡思乡情。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生命体验①沉浸山水的安宁。

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②向往田园的悠闲。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③年华易逝的伤感。

如: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豪迈乐观的胸襟。

如:苏轼《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⑤凌云壮志的豪情。

如: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⑥执着追求的心志。

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生命哲理的阐发。

如: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当堂学习1.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作为一个生活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因此,近几年来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中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

但是从历年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一板块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那么如何才能增加考场胜利的因素呢?《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我们先来看近5年南通中考诗歌赏析题。

2.活动一:考题回眸,自主探究。

自主研读近五年南通中考诗歌赏析题,探讨考题的类型,重点考查的内容,发现相同的问题。

【2014南通】望江南①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________、________、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3分)2.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试以末句“笛在明月楼”为例,加以赏析。

(3分)【2013南通】狼山观海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1.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012南通】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

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2分)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飞虹”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2011南通】春草【宋】刘敞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水边原上乱抽荣”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3分)2.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010南通】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推开门。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分)结论:______________的考查是必考的重要内容。

(总结:四年考题直接考查了思想感情,一年间接考查思想感情,可见,思想感情的考查是必考的重要内容。

)3.活动二:研读诗歌,捕捉技巧。

(1)看题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以下两首诗歌,看看诗人传递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并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

【例题展示】悯农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感情?明确:表现对农民的同情,从题目《悯农》中可以直接看出。

“悯”字便是直接抒情的字眼。

归纳:方法一,借助题目把握内容情感。

【练习巩固】赏读第二首诗歌(先不展示题目),表达了什么感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感情?明确:从“孤灯”“梦未成”大致可以揣测到是孤寂的情怀,可是并不确切地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孤寂,(展示诗歌题目——《闺情》),通过诗题我们很容易把握住这首诗是写闺阁女子对远方男子的思念。

透过诗歌题目,分析诗歌题材,也能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感情。

《塞下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便是如此,从题目中可知它们是典型的边塞诗和送别诗。

小结:诗歌的题目是一首诗的浓缩,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出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

同学们在读诗时养成首先看题目的习惯,这对大家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非常有利。

尤其注意诸如“喜、怨、恨、送、别、忆、赠、吟、怀、寄”等字眼。

(2)看注释: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题展示】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③水通村,岸阁④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⑤。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感情?明确:诗中的“桥西”、“曲水”、“岸阁”、“浮萍”、“石湖”、““藕花”描绘出恬淡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作者闲适自得的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