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


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 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 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 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 起看星斗正阑干。
鲁迅书稿欣赏
练习
1、下面各句中的“绝唱”的意思 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明星已经去世,这盒录音带成了她 的绝唱。 D、曹雪芹著作长篇小说《红楼梦》, 历时十余载,增删四五次,终成千古 绝唱。
自读思考:
1、鲁迅的诗歌和书法各有什么 特点? 2、郭沫若对鲁迅的诗歌作何评 价?
3、文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
论证结构
内容
诗歌
特点
犀角烛怪 绝唱 肝胆照人 自成 朴质,不拘挛 风格 洒脱,有非因人而贵
分 述
书法 诗 书 人
总 评
好其人,更好 其诗,好其书
郭沫若为《鲁迅诗稿》一书 写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小品 文。 也 是序中之奇文。它用文 言写成,句式参差又有对仗, 语言平实却又出奇。富有节奏, 琅琅上口,是骈散结合的小品 文。
解“序”
写在书或诗文前的文字,申述其 写作的因由、内容、体例等。也写作 “绪”或“叙”。序文始于西汉,以司
马迁《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为最早。 写在后面的称“跋”或“后序”。序之 “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一曰叙事。”现
出全文成语
特色鉴赏
3,含蓄 。不说鲁迅先生的思想、品
德、学问、文章,而思想、品德、学 问、文章自见;不言鲁迅先生伟大, 而伟大自见。引用“春温”“秋肃” 言有温驯、严肃两面, “文笔增华” 一语,既说了文章也说了书法,回顾 了全篇的题旨。发人深思,情味无穷。
鲁 迅 书 稿 欣 赏
序 中 引 用 的 鲁 迅 诗 稿

特色鉴赏
2,优美。——可试行堂上背诵
章法:一段论诗,一段论字,末一段
结到学习鲁迅的诗、字和为人,犹如 燕尾归身,清晰优美。
句法:变化多。似散实骈,顺乎自然,
毫无斧凿痕迹,而大有助于文章的变 化、生动。
特色鉴赏
成语:用得都恰到好处。有些还是创
造性的运用。如“前无古人,后启来 者”,一字之易,新意立见,而又那 么自然。又如“远逾宋唐”一句, “唐宋”连用虽最习惯,但因此处是 说超越前代,自可由近及远,就顾及 了平仄。这些正是所谓“看似寻常最 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 ——可画
代序文的做法,或介绍书的内容,或 对内容及作者有所评议,仍不外议论、 叙事。
字词解释小试
解释红色的字词:
每臻绝唱: 臻于至治 犀角烛怪: 洞幽烛微\洞烛其奸 方生与垂死: 方兴未艾\如日方升 功败垂成\垂暮之年 其人宛在: 音容宛在
朴质而_______,洒脱而_______ A. 不拘挛 有法度 B. 有法度 不拘挛
《鲁迅诗稿》序
郭沫若
一《鲁迅诗稿》序
郭沫若
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 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如“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 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 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鲁迅先生亦无 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熔冶篆隶于一炉, 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 ,洒脱而 。 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然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 《荀子· 劝学篇》有云:“学莫便乎近其人”,“学 之径莫速乎好其人”。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请 更好其诗,好其书,而日益近之。苟常手抚简篇, 有如面聆謦欬,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 涯,文章增华有望。
内容与特色
目的是评价鲁迅诗歌、书法的 价值和成就,向人们展示鲁迅 诗歌和书法的精髓与魅力,其 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内涵丰 赡,语言精简。
特色鉴赏
1,简练。 “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
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 者”(《伯子论文》)。全文只有三段, 不足二百五十字,对《鲁迅诗稿》这 一题旨,表现具足。 “简而不遗其 意”,而且意在笔先,从容布置。实非 文章老手不能为此。——可多析言简而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