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课件1
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 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为了与陋室作类比.
山-----水-----陋室 仙-----龙-----吾 名-----灵-----德馨
3. 陋室真的很陋吗?作者 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
何陋之有:有 何陋 宾语前置 谓语 宾语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了。这是简陋的屋子,仅仅我(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 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 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平民。能够弹奏朴素 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 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 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 1、关于文体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 力。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座右铭 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īn 苔痕 hén 鸿儒 rú 案牍 dú 西蜀 shǔ
•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与开头的“惟吾 德馨”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表明作者要立志效仿古人,做一个品德 高尚、受人敬仰的君子,这就深化了文 章的主题-------------
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 写法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
引申2: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以古人自比,衬托出“陋室不陋”,自己德行高洁。
想一想
作者写陋室不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 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 情趣。
山水
陋室
比喻起兴 仙 龙 喻 德馨 高 安
陋
洁贫 环境清幽(景) 傲 乐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 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填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
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指官府的公文。
无丝竹之乱耳, 能够调素琴,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
高 雅 脱 俗
反面——虚写
不 慕 富 贵
使动用法, 使……扰乱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扰乱耳朵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劳累。
使身体劳累
居室环境
交往之人
日常生活
4.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恬静、雅致
令人赏心悦目。
5. 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 生活又怎么样? 交往之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高雅之士,谈笑风生, 日常生活: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读
课
文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能够/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释下列字词
鸿儒: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
志
陋室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 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 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引申1:既然“陋室不陋”,甚至理应称“雅 室”,那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表现景色之雅、交往 之雅、情趣之雅的句子。
景色之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交往之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之雅:能够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你觉得陋室的主人是一 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有高洁傲岸的节操 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人。
• 7.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和 “西蜀子云亭”呢?
• “诸葛庐”、“子云亭”和“陋 室”形成了类比,他们的主人都是 受人敬仰的古代名人,作者提起他 们,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 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暗示陋室不陋。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陋 室铭 唐 ·刘禹锡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 2、朗读、翻译、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 用法。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及陪衬的 表现手法,复习论证方法。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
尚品质。会用名言警句。
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
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
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
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
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
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
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
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
客集》。本文选自《全唐 刘禹锡
文》。
(772—842)
作品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 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 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 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 写了《陋室铭》。
联系现实,发表见解
你觉得下面的学生铭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 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能够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室 铭
陋室不陋
交往高雅(友) 岸 道
生活恬适(趣)
节情 操趣
古贤自喻 反诘(反
问)点题
比喻起兴 反衬类比 托物言志
考考你?
一、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文。 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