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课标,说教材的目的(新)

说课标,说教材的目的(新)

---------------------------------------------------------------最新资料推荐------------------------------------------------------说课标,说教材的目的(新)说课标,说教材的目的其实,说教材是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教师如果不能熟练的把握教材体系,就难以有效的引领学生学习。

掌握课标是教学文化的基础,是把握教材的关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四个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一个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三个体现),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三个规定),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两个建议)。

教材包括了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

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认为:当代教学论从三个层面对教材进行了广义的界定。

首先,教材是儿童应当掌握的知识体系,包括事实、概念、法则、原理等等。

第二,教材是知识背后的能力体系,通过各种作业和活动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

1/ 14第三,教材还包括了能力体系背后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这三个层面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通过说教材活动,引导教师钻研和把握课标和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课标、说教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之一。

房涛(996957583) 2019-3-19 19: 25: 32 说课标,说教材的好处 1、亮相学校是个大集体, 正常的风气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认为: 年级间应该比团结、比专业、比面貌、比成绩, ;教师间比水平、比能力、比贡献。

所以应该给每个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表现良好的精神状态, 展示突出的能力水平, 让大家在一个展示真才实学的平台上充分表达、证明自己。

给每位教师亮相的机会, 用实力说话。

2、反思有一个公式: 教师的成长= 经验+ 反思。

通过说教材活动, 让老师们对一学期的教学情况能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反思, 这既是目前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 也正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不会反思、不愿反思、怵头反思, 制约着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所以我们要激发老师们去梳理自己, 反思自己, 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3、传承教师的发展需要积淀, 积淀来自传承, 有传承才---------------------------------------------------------------最新资料推荐------------------------------------------------------ 能使发展不断站在更高的平台上。

绝大多数教师已经不是第一轮教新教材, 再加上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 肯定对教材有个人的独到感悟和理解, 把这些感悟和理解加以传递, 把共同的财富持续地传承下去。

4、交流新课程的教研理念讲求同伴互助, 合作总比单干效果好, 所以我们还要把教师间的合作互助发展下去。

说教材本身就是一次大的交流活动, 既有个人面向全体的交流, 也包含同年级间的、不同年级间的, 新老教师间的交流, 听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什么是说课标、说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两个支点一个支点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另一个支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甚至考试大纲都不能把握,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有限,就像一个对道路本身就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效率很低。

在教学方法方面,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即使 24 小时都在工作,也没法顾及到每个学生,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今天我们着重说第一个支点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

开车最怕路不熟, 教学最怕教材不熟。

3/ 14很有道理。

我们要重视重视说教材活动的开展。

知识树是一种建构主义的做法,运用知识树说教材让人感到神奇, 几棵简单的知识树就把整个学段或一册书的内容整合起来, 简便实用, 一目了然, 为钻研课标和教材找到了一个好抓手。

运用知识树说课标、说教材是一种原创性的教研活动, 是一种区域和校本教研的新形式, 是深入把握课标和教材的好方法。

知识就像一棵树,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嫁接。

但自嫁接比嫁接更重要。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十一个年头,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仅仅靠转变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够的。

许多地方的课堂教学很活跃, 而学生的负担却很重, 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不到位。

鉴于此, 凡是开展了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学校, 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提高了教师把握课标和教材的能力,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做别的事情不敢说都有效果, 唯有钻研课标和教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所以使说教材成为教师必做的功课。

说教材不同于过去的通教材,通教材仅仅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从头到尾通一遍,把不明白的问题和重点、难点搞清楚,一般---------------------------------------------------------------最新资料推荐------------------------------------------------------是教哪册通哪册,并没有注意教材的整体性。

也不同于说课 , 但是和说课拉近距离。

说教材和说课的区别 1、说的对象说教材课标、教材、建议说课一节课的设计 2、说的目的说教材强化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整合使用,为备课做准备说课强化教学理念在一节课设计的体现,是备课的提升 3、说的方法说教材吃透课表、教材、精心设计说课从备课出发,指向上课,说理解、说分析、说设计、说流程、说反思 4、说的意义说教材宏观、整体说课微观、理念使用 5、我们提倡将说教材与说课拉近距离说的对象:将说教材的对象趋于微型,更贴近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说到单元。

说的目的:将说教材的理念与课堂理念、课堂的目标贴近,将整合成果带进课堂。

说的方法,找出说教材与说课的近似点,进行串联、融合。

说的意义:说教材的成果最终要落实到课堂,要为实现高效教学服务。

房涛(996957583) 2019-3-19 19: 27: 09 如何进行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材要求教师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要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来把握教材。

5/ 14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提高全体任课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对学段教材的整体把握,对所教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建构平实、真实、丰实、扎实的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

写教材分析和说教材包括哪些内容 1. 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2. 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如何体现课程标准)和体例是什么; 3. 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要画出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并加以介绍); 4. 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5. 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三个体系可用一棵知识树表示,也可画三棵树:知识树、能力树、价值树,提倡老师们创新); 6. 要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 7. 如果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

要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煮教材,要与评价考核结合起来。

写完教材分析后,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登台演讲,把自己画---------------------------------------------------------------最新资料推荐------------------------------------------------------ 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

这项工作可能不是一遍就能完全把握的,要反复讨论,煮教材,煮熟煮透,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体系并熟能成诵。

(二)要把握一册教材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

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

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

(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

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

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四)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纲要何为纲要?是一个学段知识的汇总,是学生必须掌握、理解、能运用的主要知识。

7/ 14由每册书的各个章节或者单元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组成,将这些知识提炼成明确的知识要点,分配到每一节课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多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直接接触每一个知识要点,面对面地去突破,形成学生学习的知识行为链条。

平时学生主要学习活动区在课堂,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必须突破学习要点,抓其一点,兼及其余,也就是选点、学点、用点的过程,学生通过透视和理解那些原生态的知识,实现悟透其一,识其本质,掌握一类的目的。

突破了知识要点,完成了单元教学的目标,掌握了每个学段的知识纲要。

此时教师要做的是对每一节课的知识要点、某一单元的目标、乃至某一学段的知识纲要做到心中有数,建立点和类的联系,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聚焦点。

抓住了知识的关键点,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脉络、主调,将原生态的知识推到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思维碰撞,产生感悟。

下一步教师要做的就是强化教学策略的多元化和切入点,目的是引领学生学,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多元的教学策略是为学生寻找学习的切入点服务的,将学生学习的那个点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面对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开发,形成思维的碰撞,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把握知识纲要必须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最新资料推荐------------------------------------------------------ 另一个支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