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传播学第二章 复习题

大众传播学第二章 复习题

第二章大众传播的过程与要素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过程性)与(系统性)。

2.在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他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为(5W 模式)的过程模式。

3.香农、韦弗模式描述的传播过程由五个环节和一个不速之客——(噪音)构成。

这一不速之客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

4.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的缺陷与不足可以概括为(单向性)与(孤立性)。

5.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

6.相对于香香农、韦弗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增加了(反馈)机制,同时拓展了(噪音)的概念。

7.美国大众媒介体系模式表述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与传播过程的关系。

8.田中义久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概念出发,把人类的交往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与人的体能有关的“能量交往”;一种是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相联系的(物质交往);一种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精神交往,即(符号交往)。

二、选择题
1.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构造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过程的(A)模式。

A“5w”B循环C平衡D螺旋
2.香农、韦弗模式描述整个传播过程由五个环节和一个不速之客(B)构成。

A信源B噪音C信道D信宿
3.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由两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以及联结它们的线条组成。

其中左边那个大圆中的文字,依次为(A)
A.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B.编码—讯息—译码
C.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D.译码—讯息—编码
4.1959年,美国一对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夫妇J.W赖利和M.W赖利在《大从传播与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C)模式。

A双向传播B大众传播C传播系统D传播控制
5.德国学者(D)1963年提出的传播过程系统模式,显示出大众传播是一个心理学上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

A拉斯韦尔B诺依曼C奥斯古德D马莱兹克
三、名词解释
1.传播模式
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传播模式是直观而简化地再现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

2.传播过程模式
基本上利用文字和图表构筑的描述传播过程本身的功能性模式,描述内容包括:描述过程中的各要素及相互关系;过程本身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传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特点和规律。

3.5W模式
指的是1948年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他的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
的描述传播过程的模式,拉斯韦尔在这个模式中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5个W代表这五个要素,它们分别是英语中5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四、问答题
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
(1)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

(2)受传者。

又称信宿,即信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3)讯息。

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4)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是讯息的搬运者。

(5)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2.拉斯韦尔“五W”模式的意义与不足。

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实际上,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5W”这条思路形成的。

当然,
3.请指出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的缺陷。

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终于另一点的直线,没有信息的反馈;将传播过程视作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即内部发生的活动不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与传播所生存的环境进行任何交换,忽视社会的客观制约性。

4.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这个模式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1)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2)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4)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5.大众传播过程的本质特征
(1)大众传播是整体性的过程:传播过程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的每一个因素,每—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是相互关联而不能被切割、分离的。

(2)大众传播是双向性的过程:所有的信息交流都不是传播者向受传者发送讯息的单向过程,而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过程。

(3)大众传播是动态性的过程:从信息的角度看,交流就是信息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移动和变化。

(4)大众传播是社会性的过程:传播过程是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本质不但与系统本身相关,而且与它的外部环境有关。

五、模式分析题
1.请画出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并分析其特点与缺陷。

课本第52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