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师范大学2010-2011第一学期大众传播学期末试题B

四川师范大学2010-2011第一学期大众传播学期末试题B


.zh 得分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w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ww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警钟效果又称( )。
A.感情诉求 B.恐惧诉求
C.免疫效果 D.强化效果
2.格伯纳的“培养分析”研究表明,人们对社会不安全感程度的增强主要源于( )。
www.zhinan 2.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
《大众传播学》试卷 (A 或 B)
第X页 共X页
__________________系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__________________系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14.“人们永远无法说出一种事物的全貌”。这句话表明( )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抽绎的 D、语言是灵活的 15.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口头传播时期也叫( ) A、部落前文化时期 B、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e. 1.文化行为模式理论和心理图像理论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_____________理论。 h 2.1974 年,伊丽莎白·内尔——纽曼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_”说。 nc 3.传播按照传受范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言自语属于_________。 a 4.1948 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 5W 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_________。 n 5.所谓报刊的四种理论,实际上是美国学者总结的自从大众传播诞生以来出现的关 i 于大众传播的四种_________观念。


线

答题无效
3.廉价报纸产生的原因?
得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5 分)
举例说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大众传播学》试卷 (A 或 B)
第X页 共X页
答题无效

………………………………(密)………………………………(封)………………………………(线)………………………………
__________________系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A.性别的差异 B.年龄的差异
线


《大众传播学》试卷 (A 或 B)
第X页 共X页
C.知识的差异 D.电视媒介的接触量
3. 选择性因素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时遇到的第一关是受众的( )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暴露
C、选择性记忆 D、选择性理解
4.对报纸上网的好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12.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有三个功能,但不包括( )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化传递功能 D、重申社会准则功能
13.《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一词,泛指( )
A、印刷媒介 B、大众传播事业
C、报纸和杂志 D、新闻出版事业
《大众传播学》试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或 B)
第X页 共X页
答题无效

………………………………(密)………………………………(封)………………………………(线)………………………………
《大众传播学》试卷 (B)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 6 页,五个大题,满分 100 分,120 分钟完卷。 2、闭卷考试。 3、适用班级:09、10 广告班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m 评阅人:_____________
总分人:______________
co 得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A.信息量更大了
B.新闻时效性增加了
C.可以取消印刷版了
D.反馈及时了
5.传播文化知识,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这一功能也就是( )
m A.认识功能 B.教育功能 C.娱乐功能 D.宣传功能 o 6.作曲家对于音符的编排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 ) c A.编码 B.译码 C.解码 D.设码 . 7.受众对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he A.抵制 B.来电、来函 C.反馈 D.质询 c 8.“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首先提出的。 n A.卢因 B.德弗勒 C.施拉姆 D.波特 a 9.下列( )属于循环化的传播模式。 in A.施拉姆模式 B.申农——韦弗模式 C.守门人模式 D.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 h 10.传播学“五个 W”公式的创始人是( ) z A.卡尔·霍夫兰 B.拉扎斯菲尔德 C.哈罗德·拉斯韦尔 D.施拉姆 . 11.最早提出“两级传播理论”的学者是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 ) ww A、麦奎尔 B、卢因 wC、阿特休尔 D、拉扎斯菲尔德
得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om 1.韦尔伯•施拉姆 www.zhinanche.c 2.信息社会:
线


3. “休眠效果”。
《大众传播学》试卷 (A 或 B)
第X页 共X页
4.大众传播:
得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