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文本解读
——合庆镇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12课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事。
告诉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要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课题既清晰地点明了课文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
文章条理清晰,通过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的阐述,表现出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关键问题展开教学。
阅读本文时,围绕“华佗怎么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抓住华佗前后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句子、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当华佗发现帮折了腿的醉汉接骨,他丝毫没有痛苦时,华佗是怎么想的?请学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再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对华佗沉思的那句话,刚开始学生的理解会停留在表面,“华佗要发明一种药,使病人吃了,做手术没有痛苦。
”学生通过朗读,教师的启发,才会深刻体会到,华佗作为一名医生,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他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体现了他崇高的医德,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华佗在偶尔事件中发现问题的同时,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这时,分别抓住“时时”、“处处”、“终于”,说明华佗在研究麻沸散的过程中刻苦钻研,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最终获得成功,体现了他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优秀品质及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3、抓住描写数字的词语,激发学生对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的敬佩。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这样,华佗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抓住句中的“第一个”和“一千多年”这两个词语,让学生自学、交流、理解、讨论,通过感悟使学生知道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更加值得我们自豪和敬佩。
4、挖掘课文中的说话素材,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一二句话介绍华佗其人;根据相关内容介绍麻醉剂,学生的说话机会多,说话内容广,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使他们积累、发展了语言。
在学生拓展练习说话时,我们能让学生凭空想象,而是补充了一些课外内容以丰富学生的想象。
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先说后写效果较好。
5、课外扩展,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人类造福。
类似“华佗发明麻沸散”的这种古代名人故事还有很多,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并在午间班会课上交流。
目的在了解他们故事的同时,学习他们身上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那种一丝不苟、寻求真理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