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邓中甲:大柴胡汤

邓中甲:大柴胡汤

邓中甲:大柴胡汤导读:大柴胡汤是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即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的结合,其功效为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临床中随证加减,在治疗急腹症、胆道疾患方面可收到明显疗效。

大柴胡不同,它是个典型的常用方,涉及到的可以临床用的病种很多。

从主治证候来看,它是一个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也就是具体讲承气证和小柴胡证的结合。

那我们根据这个证又要来看看它的归类,我们现在放在和解少阳里,那阳明腑实和和解少阳,相对而言少阳证偏表一些,半表半里。

过去把这个方,像四版教材、六版教材到现在都放在和解少阳,五版表里双解,有很多把它放表里双解。

但过去表里双解那一章呢我总有点,每次讲起这一章心里总有点别扭。

因为概念上的表里双解表是指的太阳表证,太阳;里呢,那阳明了,那就表里同病它才是表里同治。

你从和法定义,表里同治之谓和,表里同治。

你这是半表半里和里两个证的结合,并不典型那个表证。

那包括原来那个治疗外邪入里化热造成协热下利,这个葛根芩连汤证认为是表里同治,表里双解剂。

但目前来讲,葛根芩连汤很重要是里热为主,应该说里热为主,表里之间的比例,那里热占绝对的主要的地位。

所以也有点就是说不是个(和法),如果这个都叫表里双解,那多呢。

那就像《医方集解》上面,那藿香正气这些都是表里双解,就没考虑它有专一的一个侧重的病位,侧重是在哪里?当然有些方你通过调整剂量来侧重于表侧重于里,都可以。

但是它原方比较典型,或者在现代运用上应该说是侧重于哪个方面,不是表里只要都有证就算,麻杏石甘汤你也不能说它是表里双解。

那这类方太多了,柴葛解肌汤从太阳一直到少阳、阳明都病,那为什么不放在表里双解呢?所以像大柴胡,葛根芩连汤放在表里双解,有点把表里双解的概念泛化了。

表里双解应该是表里基本无侧重啊,像小柴胡,典型的它半表和半里啊,并重,有这种特点,所以这是和法它没有一个单一主要矛盾方面,起支配地位的。

那所以单从主治来讲,它是两个证的结合,两小加起来等于一个大,这样把握它。

小柴胡汤证加小承气汤证,因为热实互结并不重。

那从小柴胡汤证来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证。

到这里开始有变化,为什么呢?由于小柴胡汤证本身有胆胃不和,有胆热犯胃的,胃气就上逆,就有心烦喜呕。

这里呕不止是由于它又加上阳明腑实,有一定程度的热实互结。

所以它的胃气上逆要比小柴胡证要重,它就呕不止。

从主治证候上,《伤寒论》写的郁郁微烦,郁郁是一种持续貌,就是持续的。

在小柴胡证里边,心烦,胆热上犯可以扰乱心神,所以他可以心烦喜呕,有心烦。

这个郁郁微烦,郁郁是一个持续的,这种心烦要比小柴胡证心烦重,持续。

古人用的文字特点。

那你说用的微烦,郁郁微郁,微是一个语气停顿词,持续的那种烦。

郁郁微烦,并不是不太烦,并不是比小柴胡证心烦轻,是这个古人用字那个特点,这是一种语气停顿词。

郁郁微烦,他心下、胸胁,包括胃脘不是仅仅苦满胀闷,而是心下有满痛,为什么?胃脘气机阻滞更重了,有这种热实互结,有阳明证,有这个。

大便不解,那就是说热实互结在内。

协热下利,那是又是一种情况,那是热邪有热实互结,热邪逼迫津液下泄,有协热利。

所以舌正黄,里热重,为什么有半表半里证呢?再加上小承气证的热实互结,所以里热重,脉就弦数有力。

所以从大柴胡证来讲,简单的说是既有小柴胡证这种邪聚少阳特点,又有热实互结在胃肠。

当然还不是像大承气那样的重证,但有这个呢造成里热较重,胃气上逆,胃气上逆较重。

所以这是在半表半里证结合热实互结以后,半表半里,侧重于半里,里热较重,有的叫少阳阳明合病了。

这个表基本是一个归纳,少阳阳明合病,具体来讲,大柴胡汤证的一种归纳了。

有的属于像往来寒热、胸胁胀满、呕不止、持续心烦,这个是以少阳证结合了有里热实证以后,里热加重、实邪明显,有产生在少阳证基础上的变化。

心下满痛、便秘是胃肠方面热实互结的表现;苔黄、脉弦数,基本上是偏重于里热。

所以它是少阳证加上阳明腑实轻证,应该说是一种少阳初入阳明,少阳证还在这种阶段。

那作为治法来讲,和解少阳。

既然少阳还有往来寒热,就要采取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这个方法,那就用小承气汤、小柴胡汤结合了。

那这个表实际上就是小承气汤和小柴胡汤合方加减的一个过程。

小柴胡汤本来是和解少阳的,但是有热实互结在胃肠,人参、甘草不宜使用,所以去掉了。

小承气汤,那作为热实互结轻证,在这里不用厚朴,里热在这里用枳实、大黄相配,这个轻下的基础上,泻下更加和缓一些,尤其又加了芍药,加芍药可以缓急止腹痛,因为芍药和枳实相配,是仲景用来治疗调和气血止腹痛的,后世也是常用来调和气血止腹痛的基本组合。

这样调整以后,这个方既有柴胡、黄芩能够和解少阳,同时半夏、生姜又能和胃降逆,呕不止。

全方偏凉,治疗里热为主的。

所以既是少阳阳明合病同治,又考虑到胆胃不和基础上又胃肠有腑实,这是一个复方了。

从具体方义分析来讲,大黄、枳实是作为内泻热结的基本结构,那这个结构还是体现一种轻下。

柴胡、黄芩是和解少阳基本结构;生姜、半夏是和胃降逆的一种基本结构;芍药有益阴缓急,热邪要伤阴、伤津,而且热实互结本身这个证就有腹痛,所以可益阴缓急止痛;姜枣配合,调和脾胃、调和气血。

实际上这个方也反映了很多个后世常用的基本结构,所以我们说经方里仲景给后世确实提供了很多常用的基本结构,不仅仅是很多好的基础方、常用方了,从配伍结构上作了很大贡献。

在临床运用上。

证治要点,那是在少阳阳明合病各提取出一部分代表性的。

当然这个和我们现代临床实际使用,它可以各有侧重。

现代临床使用大柴胡汤很多,包括是像胆道疾患,用得比较多了;急腹症,用得比较多了。

都是偏重于里热,热实为主了。

运用当中有寒热往来可以,没有寒热往来的很多也在使用。

等下这个方一些特点,我(讲)运用的(时候)我们还要讨论。

它常用于治疗胆道疾患。

胆道疾患的一个特点,特别胆道多热证,容易化热、容易上炎、容易犯胃。

但是肝胆疾患,气郁(气机阻滞)是常见的,同胆道疾患,胆阻,包括那些结石啊这一类了,以及胆汁的郁滞不畅,特别湿热熏蒸、泛滥,黄疸这类,都和胆阻、胆道不利有关,从病理特点这几方面多见。

所以经常用清利胆热,疏肝理气,利胆方面,以至胆道疾患要清、疏、通、利这类基本治法。

这个方在清、疏、通这些方面是常用的,所以用(于)胆道疾患用得较多。

这里一些不是重点了,是一些提供参考了。

临床的一些胆道疾患,分型用大柴胡汤治的状况。

这个方在胆道疾患方面,我觉得疗效很确实的。

因为它里边像大黄这些,能够“六腑以通为用”,降;同时它能够利胆退黄也是很擅长的,治疗黄疸常用的。

像柴胡也有疏肝利胆作用,黄芩清泄胆热,加上像胆道疾患,特别胆阻不通,疼痛是比较剧烈的,发生胆绞痛这一类,芍药在这个方里,经常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在缓急止痛上,用到一定量它可以起很好的作用。

那这方面的报道很多,我们临床用的病例也很多,有些个量就不同,都不一样,有的时候疗效很快。

如果用好了,就不亚于西医药的疗效了。

我们带研究生实习,当时正好那个时候带我们(的是)现在教研室的主任贾老师一起在看的时候,那有一例胆囊炎急性发作,那痛得非常厉害,那一来西医说这个要住院,很厉害,病人不愿意,是个干部,担架抬来,痛得叫,当时就开那个大柴胡汤,当时跟他,能不能住院观察,(因为那样)更好。

他住院他怕做手术,怕用其他治疗了,他想吃中药了,他不愿意在医院,当时下午四点钟,你到晚上十二点还在痛,赶快到医院来,拿药就大柴胡汤回去吃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刚上班在医院里,他就来了,一见面,老师,我还吃药吗?因为他在担架上,头上包了个毛巾,我这眼睛都比较差,盖着被子,我没认出他,看来有点面熟,贾老师一看,你都好了,那倒没有什么了,缓解速度非常快,关键在(于)芍药的用量。

比如芍药用量问题,还有一个体会了。

我们学校一个学生处的,现在退下来,原来学生处处长,一个女老师。

八十年代的时候,胆囊炎急性发作,三天在家里没上班,痛得很厉害,然后找人跟我商量,我去看了一下,她说我们有个老中医开了个方,给她开了,吃了(药)还是痛,开了我就把那方看了一下,基本就是个大柴胡汤。

那大柴胡汤应该对这个作用可以的,看了看以后呢,我说这样好了,你这个药不是抓了两付吗?吃了一付还在痛,你还用另一付,但是加一点,把芍药增加,那个方里芍药把它加到二两,然后当时相当于用了60克,再加麦芽,麦芽疏肝养胃,10克郁金,麦芽用量可以大一些,我们当时用到15克,还是原来那个方,又加了麦芽、郁金,然后芍药不到60克,相差那个,叫她家里人捡了一个方在里边熬,那第二付药吃了,缓解疼痛非常快,然后八十年代到两年多前又一次发作,这么久都比较平稳,这次发作她又来,又来我们还是大柴胡汤那个构思,那吃了还比较快就稳定,缓解了,所以现在没有当处长,还在工作,所以她自己都知道,她不是搞中医的了,都知道这个大柴胡汤应该(用)。

所以它对于胆道的一类疾患应该说是疗效确凿。

而且这个方在临床上还有一些特点,有的人临床应用已经离开它那个少阳证,或者什么?就胆胃不和,“六腑以通为用”,像这个方体现很好。

因为它泻下力量并不大,它是芍药同用,比较好控制,有些胃肠道的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包括一些恶变的一些病证,它都会要分泌产生很多病理产物。

那这个方用比较慢性的排出病理产物的方法,缓解症状、减少痛苦、延长寿命相当好。

这里涉及到医疗的质量,有些癌症晚期了,那实在没办法,痛得很厉害,这类方用量自己调整好了,它能起到减少痛苦,延长寿命。

因为在当时八十年代,我们教研室在陈绍祖教授当主任的时候,大家都是年轻人,老中青,八、九个人有时候一起看病,开始在医院看,有意思的(是),下次预约都预约到教研室来看,那有人出差,其他老师就接着看,而且教研室还兴起义务出诊,有些病重。

所以有些也跟年轻老师借了一些经验了,所以实际上体内有很多病变产生病理产物,这个方排出病理产物很好。

你比如有个胰腺癌病人,癌王了,她的女婿来请我们,(他女婿)是我们四川航空公司飞行员,因为她女儿教育局的,所以就请教育局通过这个,我们那时候小孩读书在那个小学,八十年代了,小的一个在(那读小学),所以要请(我)帮她看一下病,不好不去,就去看了,一个六十岁的,年龄偏大了,胰腺癌住在省医院做手术。

手术打开腹腔,看到不好做了,涉及到一个范围很广了,又给关上。

关上,当时一般情况就比较差,像这种情况了,所以省医院说她那只有回家养,顶多一到二个月就不行了。

因为主要症状疼痛非常剧烈,多的时候一天注射吗啡,按医院规定量四次了,她才能缓解,就是控制不叫了。

那怎么样用中医的方法呢?慢慢,先第一步止痛,把这个吗啡顶下来,后来就是发现她排出乱七八糟的黑粘液、脓血这些,用大柴胡汤攻下,它带有一种缓下特点,芍药能止痛。

当然有时候针对具体情况调配一些理气的了,理气除湿,结果后来逐渐减,半年,那省院说两个月,她半年以后,吗啡全部停止了,基本方当时除了一般像香砂六君调理一下,每次都要吃大柴胡汤,都要排出很多东西,所以我对这个排出病理产物中医这个优势,“六腑以通为用”,体会挺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