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精品教案附精品试题【教学重点和难点】美利坚民族的构成和不同民族、种族在美国经济发展中所做的巨大贡献。
【课前准备】1.美国挂图2.有条件的学校自制“美国小网站”(小网站并和新浪网超链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活动:打开地图册,阅读“世界政治地图”,在图中找到以下国家:日本、印度、埃及、英国、巴西、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从半球位置看,它们分别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学生:日本、印度、埃及、英国——东半球;巴西、美国、加拿大、阿根廷——西半球教师:东半球的国家具有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和千姿百态的人文环境,那么西半球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西半球及其国家。
讲授新课:一、西半球概况活动:阅读教材和地图册“世界政治地图”,完成下列问题:1.西半球包括哪两个大洲?洲界在哪里?2.这两个洲被划分成哪两个区域?它们的界线在哪里?教师:在北美有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国家——美国(学生答),它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呢?下面我们先了解美国的概况。
二、移民国家1.美国概况活动:打开“美国小网站”中的“美国概况”页,了解美国的面积、人口、种族、国旗、语言、宗教及其他情况。
2.美国的自然环境活动1:读地图册美国图,找出美国的位置、范围并完成下表格。
活动2:阅读“网站”中的“美国概况”页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了解美国的两个海外州。
活动3:阅读地图册“美国”图上找到主要港口:纽约、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还有密西西比河、五大湖等内河航道,它们构成了美国航运体系。
活动4:读教材图“美国的地形”,找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说一说美国地形分布的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美国地势西高、东低、中缓,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
活动5:读教材图“美国降水量的分布”,说一说美国降水量的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活动6:阅读“网站”中的“自然环境”页的“美国的农业、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美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3.移民国家—居民构成复杂活动1:读“美国的人种构成”图,说出美国的人种构成。
(学生:美国人种主要为白色人种,占84%;黑种人占13%,其他占3%。
)活动2:读教材的阅读资料“美国几名公民的祖籍”、“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图“美国纽约的唐人街”,了解有色人种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学生:华人在交通建设、医学、航天、物理、建筑设计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美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勇敢、勤劳、聪明、认真等。
)活动3:读教材的“华人、印第安人、黑人的对话”图,“角色扮演”——把学生分成4组,每一组分别扮演黑人、华人、印第安人、白人,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同学根据教材的文字叙述设置情景,表演不同的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的感受,加深对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种种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的了解,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4.人口分布不平衡:活动1:阅读地图册的“美国本土的历史与发展和移民”图,说一说美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学生: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西部山区人口稀少。
)活动2: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与美国地理特征相符合的词语,组成一段流畅的文字来概括你所了解的美国:气候温和、资源丰富、人口分布均衡、人口和城市集中在东北部、人口分布不均、气候寒冷、资源贫乏靠进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家、森林密布、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交通便利、交通不便、工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在地图上寻找东、西半球国家等一系列的活动和大量的电子阅读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一种轻松、好奇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美国作为一个西半球的国家与我们东半球国家的差异,同时还培养学生了从资料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习题精选——“美国”选择题1.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的()A.纽约B.华盛顿C.波士顿D.芝加哥2.移民是指()A.到国外去留学B.到国外去旅游C.中国驻外使馆工作D.到国外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3.下列国家中,北极圈和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国家是()A.加拿大B.中国C.美国D.俄罗斯4.有关美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硅谷是美国西部的大峡谷B.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稀少的一州C.安第斯山脉是美国最高峻的山脉D.波士顿是美国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5.美国国土跨两个大洲,它们是()A.北美洲和大洋洲B.北美洲和亚洲C.北美洲和南美洲D.北美洲和欧洲6.美国的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A.玉米、大豆、牛奶B.玉米、小麦、牛奶C.大豆、肉类、鸡蛋D.小麦、稻米、大豆7.美国濒临两个大洋,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读“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5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与以下哪条经线一致()A.90°WB.100°WC.110°WD.120°W(2)美国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是()A.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B.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C.大致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增加D.大致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减少8.美国华人最我的城市是()A.纽约B.旧金山C.洛杉矶D.西雅图9.美国地跨五带中的()A.热带、北温带、北寒带B.热带、南温带、北温带C.热带、南温带、南寒带D.南温带、北温带、北寒带10.关于美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区域专门化的突出特点B.棉花主要分布在西北部C.小麦区位于美国南部D.实现农业地区专门化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科学管理和机械化作业11.有关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几十年来,人口由西北部稠密区向东部、南部迁移B.美国对外贸易出口大于进口C.平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D.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港口,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12.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9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
(1)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资源都比较丰富。
()A.煤炭B.石油C.铂矿D.稀土矿(2)今后连接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最佳、最短航空线是()A.北美洲——夏威夷——亚洲、欧洲B.北美洲——大西洋——沿北纬40°直飞欧洲、亚洲C.北美洲——北冰洋上空——亚洲或欧洲D.欧洲——印度洋——亚洲——夏威夷——北美洲非选择题一、填空题1.北美地区的国家通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拉丁美洲地区国家通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
2.美国的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等城市有_______聚居的,富有民族特色的_______街。
3.美国共有______个州,本土上有______个州。
与本土不相连的州是______州和______州。
4.美国的首都是________,所在的地区是________。
5.五大淡水湖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湖,全部在美国境内的是________湖。
6.美国的人口居世界第________位,居________、________之后。
7.美国的地形呈_______分布,_______面积占国土的一半以上。
8.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________长河,它流经美国,注入________湾。
9.美国国土濒临三个大洋,北临________洋,东临_________洋,西临_______洋。
10.美国有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请将下列产量居世界第一、第二位的工业产品填入表格的相应位置中(填序号)①合成橡胶②新闻纸③小汽车④磷肥⑤家用电器⑥煤炭⑦电子计算机芯片⑧轮胎⑨水泥⑩乙烯 11 铜 12 发电量二、综合题1.读“一些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图”回答问题:(1)图中A、B、C、D、E、F等国家中,表示美国的是________,表示中国的是__________。
(2)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国和_________国。
2.读“美国”,回答问题:(1)图中A城市是__________,在该城市东南郊外的__________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__________产业中心,也是美国以至世界__________工业中心。
(2)简要分析刺激该地区迅速崛起的有利条件: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美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地理事物A 国,B 国,C 洋,D. 平原,E. 平原。
(2)图中数字代表的山河(湖)是:①山脉,②山脉,③河流,④湖。
(3)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名称是:⑤,⑥,⑦,⑧。
参考答案:选择题1.A2.D3.C4.B5.A6.A7.(1) B (2)B 8.B 9.A 10.AD11.CD 12.(1)B (2)C非选择题一、1.英语拉丁语2.华人唐人街3.50 48 阿拉斯加夏威夷4.华盛顿哥伦比亚5.苏必利尔密歇根6.三中国印度7.南北纵列平原8.四墨西哥9.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10.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①④⑧ 12 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的有:②③⑥二、1.(1) A E (2)资源消费、废物排放(3)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高,它们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大大高于人均消费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2.(1)旧金山硅谷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工业(2)位于旧金山市的东南部,背靠太平洋,面对旧金山湾,地理位置优越。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温暖湿润,气候宜人。
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技术力量雄厚。
临海、有旧金山航空港、便捷的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3. (1)A.加拿大 B.墨西哥 C.大西洋 D.密西西比 E.大(2)①落基②阿巴拉契亚③密西西比④密歇根(3)⑤华盛顿⑥芝加哥⑦旧金山⑧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