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案【3篇】初二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及其危害,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会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认识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学会正视自然灾害,正确面对气象灾害的发生,通过了解抗灾救灾的事件,学习不畏灾害的精神,培养在灾害发生时采取积极主动抗灾救灾的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知识结构本节从知识上结构非常清晰,即对每一种灾害都是从原因(或基本活动规律)、影响范围及危害等方面介绍的,但其中各有侧重。
如寒潮和水旱灾害的产生与季风的势力关系密切,所以侧重成因的介绍,而台风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不作过多解释,直接介绍它的运动轨迹,实际上指出了台风在我国的影响范围,这就为教师安排学生思考预防台风的地区提重点: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危害;收集相关气象灾害资料;灾害产生的原因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本节内容与前一节紧密相关,当冬季风活动强烈时,产生寒潮;台风是受夏季风影响产生的灾害;水旱灾害是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灾害。
它们共同受气候特征的影响,季风是其中的关键。
但其中寒潮和台风属于天气灾害,水旱灾害则属于气候灾害,也就是说,水旱灾害一旦出现,对我国农业生产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本节在知识上并无难点,所以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如教师应该通过气象灾害的'产生与季风关系密切这一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季风对我国是极有利又有弊的;通过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并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通过我国准确预报台风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气象灾害的主观能动性在不断加强。
另外,还可以在讲完形成水旱灾害的自然原因之后,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人为造成水旱灾害的例子,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有些灾害不仅需要预防,同时可以避免,人类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达到人地协调的境界。
教法建议本节可以安排学生先收集材料,然后学生通过读教材以及对材料的分析,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归纳出各种气象灾害的基本规律及危害,之后进一步安排学生讨论进行预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这样,整个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就会是学生自然向前推动,而不是老师按条介绍了。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法。
教学媒体:有关寒潮、台风和旱涝灾害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等。
课时安排:本节计划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上一节我国气候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
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
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
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
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及景观图,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主要自然景观的分布。
2、能够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能分析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二、教学重点: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景观特征三、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四、教学过程:(一)由“探索”活动导入教学1、简单介绍自然景观2、自然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纹、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3、由于地形、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二)学生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回答汽车拉力赛沿途经过哪些气候类型(三)借助教材上回幅景观图来讲解什么是自然景观(四)读教材“热带气候类型”图,说出四种气候类型依据四个地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森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1、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就应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2、不同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同,形成不同气候的特点3、归纳四种气候类型的异同点并明确四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五)亚热带气候类型1、让学生观景雅典和上海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比较这两个同属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地中海气候,这两种气候的分布特征,这两种气候景观差异和对比3、阅读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经一部加深对地中海气候类型的理解(六)温带气候类型1、三种:伦敦、乌兰巴托和北京的气温分别代表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类型。
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异同。
2、齐齐哈尔和巴黎分别位于亚欧大陆东西岸且唯独相当但温差很大,归纳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差异。
(七)寒带气候类型1、读图读出寒苔原气候和寒带冰原气候分布地区。
2、读卡扎奇耶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其代表的寒带苔原气候和特点。
3、东方主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所代表的寒带冰原气候。
(八)高原、水地气候,教师通过板书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关于气候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变化成因。
(九)教师对全文总结。
(十)作业:1、从统计图上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的依据是()2、欧洲、亚洲、南北美洲都具有的气候类()3、欧洲西部温和多雨的气候受大西洋影响很大,据此可看出其影响因素是()4、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的主要因素()5、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这种气候是()附答案:1、气温和降水2、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水地气候。
3、洋流4、地形5、热带雨林气候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图中提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1.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2.熟记较多的地形区名称。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二、新课教学(一)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设疑导读(1)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们为什么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他们呈现出什么特点?①类型齐全。
②纵横交错、相互交织。
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
③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看图学新知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地认识一下我国的一些地形(请对照图2.2)。
(1)高原: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
(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里有高原牧场、荒漠、草原,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山脉、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峰。
山巔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彩。
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东部水草丰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2)平原:集中在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
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如东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这里。
(4)盆地:主要位于群山环抱中。
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下面让我们对照图2.3来分析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面积比例。
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山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达到70%.这说明山区在我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广大的山区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开发建设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但也有不少有利条件。
请同学们从利和弊两个方面来考虑山区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二)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1.我国有众多的山脉,请同学们首先阅读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让我们从图中找出一些规律,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生答)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2)在几个主要方向上有哪几条山脉?(生答)①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③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⑤弧形走向的有喜马拉雅山。
大家看看,在这些走向中,哪些走向的山脉比较多呢?(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
)2.完成课本P25“活动2”和“活动3”。
我们按照课本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将不同走向的山脉分别连线。
连线以后,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盆地、高原、平原等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三、课外作业此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五种地形,同学们下课后去调査一下我们家乡所处的地形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进而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3篇《八年级地理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