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抱箍法)施工工艺技术方案
工艺流程
盖梁施工采用双抱箍法进行施工,抱箍上横桥向布设单层贝雷片为主横梁,贝雷片上纵桥向布置I14工字钢为分配梁,支架平台上设置防护网。
图 0-1 盖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方法
测量放样
在盖梁施工前,对墩顶标高及墩柱中心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放出盖梁轴线,作为安装盖梁底模的依据。
墩柱施工测量与控制的内容包括:墩柱中心位置测量,立柱顶高程测量;墩柱中心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高程根据施工中设立的临时水准点进行控制。
抱箍安装
(1)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制成,面板厚12mm钢板,连接边厚20mm钢板,高0.50m,加强板厚20mm钢板,为保证支撑体系满足受力要求,浇筑砼过程中不移位,50cm抱箍一侧用13个M24(7.8级)高强螺栓连接、25cm抱箍一侧用8个M24(7.8级)高强螺栓连接,采用电动扭矩扳手将螺栓逐个对称拧紧。
图 0-1 抱箍示意图
(2)安装之前要准确测设抱箍安装位置,并做好标记。
抱箍顶距盖梁梁底为215cm,其中模板11cm(包含板厚及板肋),I14工字钢14cm,贝雷片150cm,砂箱40cm。
抱箍安装必须在墩柱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才能进行,为增加抱箍钢带与墩柱之间的摩擦力及保护墩柱砼外观,在抱箍与墩柱间加垫3mm 厚橡胶皮。
(3)抱箍安装时,两个抱箍支撑点应对齐,且高强螺栓交错满上,禁止全部指向同一方向。
抱箍螺栓拧紧时,应全部上完后对称拧紧,避免螺栓卡位等。
支架搭设
(1)抱箍就位并对高强螺栓安装检查合格后,在每组抱箍上安放两个砂箱,砂桶安装时,应对抱箍顶面进行调平处理,调平时,再抱箍顶上放一块小钢板找平,钢板与抱箍间间隙用砂子填塞密实;再在砂箱上放置放两片贝雷片作为承重梁(下图所示),两片贝雷片之间用20mm 的拉杆连接(每根柱两侧均至少布设一根,并且呈对角布设),墩柱中间贝雷采用手对拉杆对拉,以增强整体稳定性。
纵梁上铺设I14工字钢作分配梁,间距0.6m 。
盖梁支架平面图60606060606060
60盖梁支架立面图
图 0-2 盖梁支架布置示意图
(2)盖梁支架搭设完成后,进行盖梁施工人员上下爬梯搭设,爬梯由项目部统一购买,爬梯现场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再采用C20处理10cm 。
图 0-3 爬梯图片
墩顶处理及底模安装
(1)待墩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对墩柱顶进行凿毛处理,凿除顶部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至新鲜混凝土,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标高控制在比盖梁底设计高程高1cm左右,以便于安装盖梁底模。
然后调直墩柱顶预留伸出的钢筋,对伸出的预留钢筋按设计图纸要求的形状调整成型。
(2)模板采用工厂预制的组合式钢模,采用底包侧形式,可减少对拉杆使用数量及稳定性好。
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调校并除锈,待抱箍安装完毕后开始架设底模,用吊车把拼装好的底模安装就位,待测量人员对底模高程复测后调整底模至设计标高,调整好后对底模进行固定。
底模安装应在跨中预留5-8mm的上拱度,按抛物线布置,以消除由于承重工字梁受荷载作用后引起的下挠,盖梁底模标高安装施工误差不应大于±5mm,轴线偏位误差不应大于±10mm,模板接缝间要垫双面胶,防止接缝漏浆造成砼面色差或麻面。
底模架设完成后,经现场监理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支架预压
平台安装完成应进行试压,试压采用沙袋试压的方法。
压力大小为盖梁自重的1.2倍,本标段按照K11+616大桥盖梁(本标段最大盖梁)自重的1.2倍进行试压,试压力为1.2*G盖梁=113KN。
抱箍加压后通过在抱箍下方作标志,检查抱箍是否下沉,并做好记录。
只有当抱箍试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应当注意的是,施工时每一次加载都应检测抱箍是否下沉,经检测抱箍未下沉后,方可
进行后续加载和下一道工序。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也应派专人随时观测抱箍是否下沉。
支架安全防护
(1)高处作业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并搭设作业平台及做好临边安全防护措施。
(2)为方便施工人员高空作业,在墩旁安设专用安全爬梯。
爬梯由专业厂家生产。
顶部和各节平台应满铺防滑面板,四周应设置安全护栏,脚手架连接螺栓应紧固,采取防退扣措施。
爬梯通往作业面通道的两侧设置钢丝网进行封闭。
(3)施工平台使用I14搭设而成,I14上铺设φ12的钢筋网作为施工平台,施工平台钢筋网间距10cm,平台护栏采用φ20的钢筋,横杆40cm一道,布置3道,竖杆成L型与I14分配梁采用U型卡扣卡紧。
施工平台防护栏杆均布置安全网,且底部应设置高度不少于18cm的挡脚板。
施工平台安装时若钢筋与分配梁有冲突可适当调整施工平台位置,施工平台宽度1.2m。
图 0-4 盖梁平台示意图
钢筋加工及安装
(1)钢筋进场后,现场技术员或物资部通知试验室取样送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现场技术员填写现场材料确认单,报现场监理确认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使用。
(2)钢筋在加工场地集中加工,钢筋下料前应将钢筋除锈、调直,并不得有局部弯折钢筋。
下料严格按设计尺寸进行,根据骨架长度,尽量减少接头和废料,尽量用整根钢筋。
钢筋骨架焊接采用单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
(3)钢筋加工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加工好的钢筋按规格、编号整齐堆放,并注意防雨防锈。
为方便施工,加快进度,确保施工安全,盖梁钢筋尽可能在地面拼装,然后用吊机进行吊装;在施工不便处,在加工场制作成片状后运至现场直接在底模上拼装钢筋。
加工成型的盖梁钢筋骨架从加工场地由平板车转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多点吊装法吊装至盖梁底模上。
(4)钢筋骨架安装前,根据设计图纸在底模两端或地面上用石笔进行定位标记,再在骨架片上画出箍筋位置,方便工人施工。
(5)骨架片在吊装过程中注意吊点的位置,防止吊点放置不对称,使钢筋变形,在便道上行使时,注意其他工作中的行人和车辆。
(6)进行钢筋安装前,检查墩顶位置的砼凿毛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骨架的安装。
盖梁钢筋较密集,模内绑扎困难,施工时先支底模,然后绑扎钢筋,最后再支侧模。
钢筋骨架制作时,严格控制钢筋骨架尺寸,防止骨架过大或过小。
(7)盖梁钢筋绑扎时应注意预埋垫石以及挡块预埋筋,其位置应定位准确且稳固,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移动。
钢筋骨架绑扎成型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表 0-1 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1)盖梁模板为底包侧,侧模安装时在接缝底部粘结一层双面胶,在内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