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抱箍法施工方案

桥梁抱箍法施工方案

星辉路(高鼎路-瓦浦路)新建工程盖梁抱箍法施工方案江苏宏鑫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星辉路新建工程项目部二零一二年十一月目录一、方案概述 3二、编制依据 4三、施工重点与难点 5四、盖梁抱箍法结构设计 5五、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计算 8六、安全管理及保证措施 20七、施工应急救援预案 22盖梁抱箍法施工方案一、方案概述1、工程简介星辉路新建工程本次施工部分道路长度约1860 米,宽度为14 米。

其中桥梁三座:3#桥三跨简支梁桥8m+10m+8m 装配式空心板梁,桥宽,5#桥三跨简支梁桥8m+8m+8m 装配式空心板梁,桥宽,6#桥三跨简支梁桥8m+8m+8m 装配式空心板梁,桥宽。

墩柱为五柱(6#桥)式、及八柱式(3#、5#桥桥)结构,立柱高2m,立柱上方为盖梁,如图1所示。

本图尺寸为三号桥盖梁示意图,该盖梁设计尺寸为2460mm×1600mm×1340mm(长×宽×高),设计砼立方米(最大方量),计算以该图尺寸为依据,其他尺寸形式盖梁施工以该计算结果相应调整。

图1 盖梁正面图(单位:cm)2、设计概况1、上部结构:采用三跨简支梁桥8m+10m+8m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预制吊装。

采用桥面连续式,三跨一联。

2、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排架式桥墩,桥台为轻型桥台,桩基采用直接1000mm钻孔灌注桩,单排布置。

3、桥面铺装:从上至下采用100mm沥青混凝土+防水层1mm+100mmC40钢筋砼。

4、伸缩缝:全桥在0#台、3#台处各设置一道RGC-40型钢伸缩缝,在1#墩、2#墩处各设置一道桥面连续缝。

5、搭板:桥台台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部分设置长8m的搭板,板厚400mm,材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

6、桥面设2%横坡,由墩台形成,桥面标高不足部分可由砼铺装层调整。

3、周边施工概况桥梁南侧施工便道畅通,无任何障碍物。

桥墩盖梁施工困难,所以本桥盖梁采用抱箍法施工。

本次计算选择3#桥墩盖梁为例,验算盖梁施工中的抱箍应力是否达到施工要求。

3#桥墩盖梁为八柱式桥墩,墩柱中心距离为3m,上方盖梁长,宽,高,砼浇筑量为。

二、编制依据1、星辉路新建工程桥梁施工图纸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GJ041-20003、《星辉路新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20106、《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7、《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0、《模板施工规范》JGJ162-2008三、施工重点与难点根据昆山市住建局安监站要求对危险性较大需论证的抱箍内容如下:1、3#桥1#墩、2#墩墩帽梁截面:24600mm×1600mm×1340mm(长×宽×高)2、5#桥1#墩、2#墩墩帽梁截面:24600mm×1600mm×1240mm长×宽×高)3、6#桥1#墩、2#墩墩帽梁截面:16600mm×1600mm×1160mm长×宽×高)四、盖梁抱箍法结构设计抱箍法其力学原理:是利用在墩柱上的适当部位安装抱箍并使之与墩柱夹紧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来克服临时设施及盖梁重量。

设计原理图(见附件)安放柱箍前先在墩柱四周用钢管搭设简易支架,计算好柱箍安放高度,用吊车将柱箍安放到位。

抱箍安放好后,用汽车吊将I16工字钢(160mm×88mm×6mm,高×宽×腹厚)装置在抱箍牛腿上,用作纵梁用,为防止两个工字钢侧向倾覆,两根工字钢间用钢筋焊接加固,每处工字钢上下各焊接一道钢筋,每处间隔2m。

当纵梁安放完毕后,即可在其上边安放横梁,然后铺设底模具体顺序如下抱箍安装纵梁安装横梁安装盖梁底模安装复核底模测定轴线安装盖梁钢筋安装盖梁侧模安装端模浇筑混凝土 .1、侧模与端模支撑侧模为特制木模板,竹胶板厚度为15mm,木方肋板高为90mm。

在侧模外侧采用间距60cm的双道φ48的钢管作竖带,竖带高;在竖带上下各设一条φ12的栓杆作拉杆,上下拉杆间间距,在竖带外设φ48的钢管斜撑,支撑在横梁上。

端模也为特制木模板,竹胶板厚度为15mm,木方肋板高为90mm。

在端模外侧采用间距60cm的双道φ48的钢管作竖带,竖带高;在竖带外设φ48的钢管斜撑,支撑在横梁上。

2、底模支撑底模为采用高强度竹胶板,板厚t=15mm,在底模下部采用间距φ48钢管作横梁,钢管长4m。

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三角支架支撑,三角架放在横梁上。

横梁底下设纵梁。

3、横梁在底模下部采用间距φ48的钢管横铺作为横梁,钢管长4m,型号为φ48mm。

在底模两边外侧用长4m的纵向钢管把间距为的横向钢管连接成一个整体。

纵向钢管与横梁钢管之间采用扣件连接。

4、纵梁在横梁底部采用两根I16工字钢作为纵梁,单根纵梁长30m。

为防止两个工字钢侧向倾覆,两根工字钢间用钢筋焊接加固,每处工字钢上下各焊接一道钢筋,每处间隔2m,使纵梁形成整体,增加稳定性。

5、抱箍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2mm)制成,M24的高强螺栓连接,抱箍高30cm,采用18根高强螺栓连接。

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

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7mm厚的橡胶垫,纵梁与抱箍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

6、防护栏杆与工作平台设计⑴、施工准备阶段安全预防措施①、模板施工,浇筑混凝土过程风险大,隐患多,是施工重点控制环节之一。

因此,在施工准备阶段对上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作业人员都要进行岗前安全操作培训②、选责任心强、业务精干、思想素质优秀的工区管理人员,充实到施工生产一线,切实保证现场施工组织管理③、进入高空作业区域配专职安全员对施工现场不间断巡逻监控④、盖梁施工平台采用脚手架及脚手板铺设,周围采用钢管做护栏,并布设安全网;为方便施工人员上下工作,操作防护架上设置通道爬梯。

⑵、盖梁施工安全预防措施①、高空作业时施工人员系安全带,戴安全帽;上下交叉作业时采取隔离措施。

②、施工平台采用脚手架及脚手板铺设,周围采用钢管做护栏,并布设安全网;为方便施工人员上下工作,操作防护架上设置通道爬梯;③、制定安全文明施工经济责任制,设立专项职安全文明生产监督员。

④、在施工区设立安全文明生产警示牌,并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立。

⑤、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

⑥、设有专门的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内外在安全问题的检查与督促。

⑦、用电开关板均做成盒式,专人操作,电工持证上岗。

⑧、保证钢管支架的稳定性:钢管底部支垫脚手板,支架底落在硬地基上,支架连接牢固,做到立杆竖直、横杆水平、剪刀撑到位。

⑨、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检查制度,严格执行,随时检查,并有必要的安全保护设施,凡从事电工、电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特种作业安全培训,通过考试合格持证才能上岗操作,以避免发生各类事故⑩栏杆采用φ48的钢管搭设,在横梁上每隔2米设一道高的钢管立柱,竖向间隔设一道钢管横杆,钢管之间采用扣件连接。

工作平台上铺设5cm厚的木板,木板与横梁之间采用铁丝绑扎牢靠。

五、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计算(一)、设计检算说明1、设计计算原则(1)在满足结构受力情况下考虑挠度变形控制。

(2)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

(3)采取比较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

(4)尽量采用已有的构件和已经使用过的支撑方法。

2、对部分结构的不均布,不对称性采用较大的均布荷载。

3、本计算未扣除墩柱承担的盖梁砼重量。

以做安全储备。

4、抱箍加工完成实施前,必须先进行压力试验,变形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二)、横梁计算采用间距工Φ48mm钢管作横梁,横梁长4m。

共设横梁100根,横梁总重G4约为18kN。

1、荷载计算(1)盖梁砼自重:G1=×26kN/m3=(2)钢筋和模板自重:G2=(3)施工活荷载与其它活荷载:G3=25kN横梁上的总荷载:G=G1*+G2*+G3**+G4*=q1==m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q2= =m2、力学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横梁计算模型3、横梁抗弯与挠度验算横梁的弹性模量E=×105MPa;惯性矩I=712cm4;抗弯模量Wx=102cm3为了简化计算,忽略两端悬挑部分的影响。

最大弯矩:Mmax= ×1/8=·mσ= Mmax/Wx=×103/(102×10-6)≈<[σw]=158MPa满足要求;最大挠度:fmax= 5 q2lH 4/384×EI=5××14/(384××1011×712×10-8)=<[f] =1/400=满足要求。

(三)、纵梁计算纵梁采用单层2道I16工字钢,工字钢规格为高16cm,宽,每道长。

1、荷载计算(1)横梁自重:G4=18kN(2)纵梁自重:G5=55KN纵梁上的总荷载:GZ=G1*+G2*+G3**+G4*+G5*=纵梁所承受的荷载假定为均布荷载,单排工字钢所承受的均布荷载q3=GZ/2L=(2×)≈m2、力学计算模型建立力学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纵梁计算模型图3、结构力学计算(1)计算支座反力Rc:Rc=×6/2=最大剪力Fs=Rc=(2)求最大弯矩:根据叠加法求最大弯矩。

图5 纵梁计算单元一跨中最大弯矩Mmax1=q3L2/8=*9/8=·m图6 纵梁计算单元二梁端最大弯矩Mmax2=2=*2=·m叠加后得弯矩图:图7 纵梁弯矩图所以纵梁最大弯矩Mmax产生在支座处,Mmax= Mmax2=,远小于工字钢的允许弯矩[M0]=200kN·m。

(3)求最大挠度:工字钢刚度参数弹性模量:E=×105MPa,惯性矩:I=250500cm4。

易知纵梁最大挠度发生在跨中或者梁端。

纵梁端挠度fc1=qal3/(24EI)(6a2/l2+3a3/l3-1)=42500××33/(24××1011×250500×10-8)(6×32+3×33-1) ≈跨中挠度fc2=ql4/(384EI)(5-24a2/l2)= 42500×(384××1011×250500×10-8)(5-24×≈所以最大挠度发生在纵梁梁端为fc1=fc1<[f]=a/400=400=,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