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箍法盖梁施工一、施工准备情况(一)、机械设备配臵螺栓紧固设备:电动扭矩扳手、千斤顶等。
抱箍钢板加工设备:电焊机、切割机等。
抱箍安装设备:脚手架、工作平台、电动葫芦、吊车等。
安全设备:活动软梯、安全帽、安全带等。
(二)、材料准备抱箍的制作和盖梁模板的制作均由专业的模板制作厂家完成,并购臵与抱箍配套的高强度螺栓。
盖梁施工的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拼装。
支架采用抱箍配合工字钢和方木、槽钢进行底模支承。
二.抱箍法盖梁工程实施1施工前提条件1)设计图纸及文件经过审核。
2)墩柱检测验收已经完成。
3)砼拌和站和砼运送设备已经准备就绪。
2 工序施工工序:设计抱箍形式→按设计形式制作抱箍→安装钢抱箍→采用预压进行抱箍承载力试验→安装托梁、铺设定型钢底模→复核底模→测定轴线→绑扎盖梁钢筋→支立侧模板→浇盖梁混凝土、养护至拆模强度→拆除抱箍与托梁。
3 盖梁施工技术与工艺1)墩柱已通过检测与验收。
2)测量队在柱顶放出柱心位臵。
3)本工程所需的抱箍及高强螺栓、各型钢的材质、截面系数等各项指标均应在使用前进行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抱箍支撑系统根据施工支撑体系(其中支撑体系的总高度为:工字钢高度、支撑槽钢或支撑方木高度、底模高度这几项支撑体系的高度之和)的总高度算出盖梁底模顶面与抱箍顶面的施工高度,在墩柱上定位抱箍时,先根据盖梁底的设计标高减去支撑体系到抱箍顶面的施工高度,加上支架预压时抱箍的沉降高度,即为抱箍的顶面标高,采用挂尺的方法把地面标高引到墩柱上,并在墩柱上标示出抱箍的顶面高程线。
在抱箍上墩柱前,对抱箍进行除锈,除去抱箍内侧的铁锈,防止铁锈减弱抱箍与墩柱的摩擦系数,并避免在拆除抱箍后,铁锈影响墩柱的外观,增加不必要的除锈工作。
抱箍上墩柱时,先把墩柱施工时搭设的施工脚手架拆除到架设抱箍的标高位臵,这样可以提前为架设工字钢施工腾出空间,同时为吊装工作提供方便。
抱箍吊装时先在施工脚手架上搭设脚手板,为紧固抱箍螺栓提供操作平台。
并在地面上先把两片抱箍用螺栓进行初步连接,再用螺栓把抱箍的孔位逐一连接好以后带上螺帽,螺帽的拧紧程度只是把螺帽拧到能看到外帽沿与螺杆相平即可,然后用方木条卡入抱箍之间的缝隙临时楔紧,并在吊装过程中派专人扶持抱箍,防止吊装时抱箍由于晃动刮伤墩柱。
然后用钢丝绳穿入抱箍的牛腿顶部用于固定工字钢的螺栓孔内,对称穿入后进行抱箍吊装,吊装方式从墩柱上方把抱箍套在墩柱外侧,并且用人工在墩顶进行辅助定位,加快施工进度。
在进行抱箍紧固时,对每个高强螺栓都平行施加预拉力,即把每侧的十个螺栓都均匀拧到相似的坚固程度,观察抱箍与墩柱的结合面,防止由于不均匀拧紧高强度螺栓引起墩柱受到偏压,造成施工隐患。
同时也注意抱箍的各个板面及焊缝的情况,观察有无变形或开裂等情况。
检查好抱箍后,用吊车在抱箍的牛腿上架上工字钢,并在两根工字钢之间装上横向拉结杆件,防止吊装及定位过程中发生横向失稳引发意外。
共设四根拉杆,每根柱子前后侧各设一根。
进行盖梁抱箍施工支架的预压,预压前在墩柱上标出一个参考标高点,并用挂尺测出盖梁模板预压前与墩柱的相对标高,在预压后也测出盖梁与墩柱的相对标高,测点选择盖梁模板的中部,以便于正常施工时根据盖梁模板的挠度,调整支架的预拱度。
5)盖梁底模安装在槽钢上铺组合钢模板,相邻两板高差不大于2mm,模板的表面平整度不大于5mm.两端处倒角模板用定做的楔形钢筋骨架作为支撑,楔形的角度应与盖梁的端部倒角相同。
当盖梁模板支撑体系预压完成以后,进行测量放样,放样出盖梁横桥向和顺桥向的轴线,并在底模上作出标示,根据放样出的中线定出盖梁的边线,并对底模进行标高调整,使底模的坡度与盖梁设计坡度相符。
每平方的钢筋垫块不少于4个垫块。
6)盖梁钢筋骨架在钢筋场地提前制作。
盖梁钢筋在制作安装前,必须进行原材检测,认定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钢筋和弯曲钢筋均应调直。
一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的上岗证。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
采用搭接电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双面焊的焊缝长度不不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d。
凡施焊的各种钢筋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臵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接头,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个钢筋不应有两个接头。
电弧焊接与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距离不应小于10d,也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焊接时,对施焊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防雨、防寒措施。
对于制作的钢筋网片或骨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度。
拼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样,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进行接头检查。
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为此,较小直径的钢筋焊接时,下面宜垫厚度适当的钢板。
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再焊骨架上部。
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盖梁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应整体检查骨架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间距、位臵和预埋钢筋、预埋件及保护层垫块的留设情况等。
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设计要求后可以进入下道工序。
7)盖梁钢筋笼的安装当盖梁模板支撑体系预压完成以后,进行测量放样,放样出盖梁横桥向和顺桥向的中线,并在底模上作出标示,根据放样出的中线定出盖梁的边线,并对底模进行标高调整,使底模的坡度与盖梁设计坡度相符,然后在底模上进行盖梁钢筋的绑扎,主筋绑扎时,在底模上垫上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垫块沿底模板呈梅花形布臵,间距为50cm,绑扎主筋与箍筋的时候,时时检查钢筋与侧模边线的距离,防止钢筋保护层受到影响。
8)盖梁侧模制作与安装盖梁钢筋安装完成合格后进行侧模拼装和吊装,在进行侧模安装前,先在盖梁的钢筋笼两侧绑上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绑扎方式与底模垫块的方式相同。
侧模采用地面拼装完成。
在地面拼装好盖梁的侧模以后,用吊车采用两点吊装的方式安装在盖梁底模上。
在进行两侧模的拼装和吊装的过程中,采用临时支撑的方法,用钢丝绳配合手拉葫芦把侧模与墩柱伸出筋临时拉在一起,当两片侧模都吊装完成后用拉杆进行固定。
并用支撑杆件将边模支撑牢固,时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模板在施工中不变形、不移位。
保证砼构件的平面位臵及几何尺寸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9)砼浇筑砼拌制时,对集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据以调整集料和水的用量。
用机械搅拌砼时,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至开始出料的最短搅拌时间并符合按设备出场说明书规定,并经试验确定,不得小于下表规定。
砼最短搅拌时间注:搅拌细砂砼时或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增加1~2min 外加剂加入前,先调成适当浓度的溶液。
现场集中搅拌的砼,砼拌和物应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
砼搅拌完毕后应检测其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同时还应观察砼拌和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砼的运输能力应适应砼的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砼运到浇筑地点时均匀性和规定坍落度。
砼拌和物运距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
砼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不得随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原水灰比不变。
如经过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砼拌和物运输时间限制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流管或振动流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臵减速装臵。
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cm.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每个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表现为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9) 盖梁的质量检验标准见下盖梁的质量检验标准以上数据摘自《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三、安全保障技术措施施工现场的电焊工、钳工等操作人员均必须持证上岗。
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必须接受安全知识培训,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规定。
施工现场必须有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施工负责人是现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防止螺栓、扳手等高空坠落。
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代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扎系安全带。
施工现场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