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与结构和国外地理课设置与程结构进行比较,你认为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与结构具有那些方面的优点和缺点?一、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地理课程设置情况1.英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现今英国已成为西方国家中重视中学地理教育的典型2.法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法国年级数为逆数,九年级相当于小学三年级,六年级相当于初一,二年级相当于高一。
高中三年分长期中学和短期中学两类,长期中学的出路是升大学,学生按将来要考的不同学士学位分为五组:A组(哲学和文学)、B组(经济和社会)、C组(数学和自然科学)、T 组(农科学和技术)3.日本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日本对中学地理教育一直比较重视,二战后曾进行过多次地理课程改革。
1989年公布了改革中小学课程设置和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初、高中分别自1993年和1994年起实行。
初一、二地理安排在社会科目中,每周2学时。
初三地理安排在由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综合组成的“理科”中,每周3---4学时。
高中为学分制,修满80分方能毕业。
高中分社会科和理科。
社会科中选修地理A(2学分),理科选修地理B(4学分)。
4.德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德国统一后教育仍实行各州自治,各州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
各州把地理作为一门必修课,且有各自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德国小学为4年,称基础学校。
中学学制复杂,有9年制的完全中学、6年制的实科学校和5年制的国民学校,其中以完全中学最多。
5.美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美国普通基础教育学制为12年,分段则主要是6、3、3制,即小学6年、初中和高中各3年。
也有的地方实行4、4、4制,6、2、4制或5、3、4制的。
美国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不在联邦政府而在各州,州负有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
在这种教育管理体制下,全国没有统一的中学教学计划,各州自行其事,学校地理教育地位不稳定。
近年由于美国地理学界不断努力,以及地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结合需求,地理教育正在受到重视。
初中地理一般为必修课程,设置类似我国的初一和初二,每周2---3学时。
课程内容为地球、世界地理和美国地理;高中地理为选修课,课程内容由各学校自定,主要有地球和宇宙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地理等由学生自由选择。
过去地理教育在美国中学未受重视,公民地理知识水平低,导致美国在世界贸易竞争中比不上日本。
为了加强地理教育,1991年美国总统老布什提出《美国2000年教育计划》中将地理列为中学五门核心课程之一。
《国家地理标准》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基础地理教育中地理技能的培养划分为提出问题、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等五个环节。
6.俄罗斯中学地理课程设置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教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1992年7月《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中小学实行11年学制,5、6、7、8、9年级相当于初中,10、11年级相当于高中。
地理课时的安排为小学阶段每学期均有,每周2学时;初中阶段5年级每周2学时,6年级每周3学时,7年级6课时,8、9年级均为8学时。
高中阶段10、11年级每周均为4学时。
但目前俄罗斯许多学校仍实施原苏联的传统地理教学计划,在5---10年级单独开设地理课。
二、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我国地理课程的设置受历史沿革的影响比较大,在此主要归纳“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地理课程的设置情况。
文化大革命以后,地理课程逐步得到恢复,学时逐渐增多。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地理课程教育逐渐重视,从课程内容减少到只剩区域地理又逐渐调整、增加地理课程内容,课时也逐渐增加,到2000年我国地理课程设置在五个年级,共12课时。
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设置是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总体以区域地理为主;高中阶段课程内容涵盖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人地关系,教材侧重体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住区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理课程设置的优点:我国地理课程设置体系结构完整,地理理论基础覆盖全面,并且开始观众现代社会的人地关系矛盾及全球性问题;我国地理课程设置的缺点:首先理论基础体系完整,但缺乏实践性内容,其次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涉及较少,最后就是对地理科学研究前沿的问题涉及缺乏。
2.举例说明地理课程目标应如何处理好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答:按照课程理论的观点,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中级、各类学校具体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是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是对过于概括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发展、社会需要、学科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它对具体学科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目标设计,是为了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明确每堂课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和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将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巧妙整合在一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终极目标,应该优先考虑设置,能力过程和方法是组织地理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而知识和技能目标则是前两类目标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的最基础目标。
这三个目标在表述时候可以单独分开,也可以相互结合在一起表述,但知识与技能是载体和基础,过程和方法是依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终极归宿。
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将教学目标统筹考虑,实现最佳结合。
教学目标的切入口要小,必须着眼于本节(章)学生能达成的学习目标,切忌高而全,大而空。
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一是地理课程标准,二是地理教材,三是学生。
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中学地理各项教学活动的国家指令性文件,地理课程目标所把握的是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因此设计教学目标要综合以上三个要素,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①不能以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代替地理教学目标。
如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是地理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规定了学生在每一部分课程学习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但他不是详细,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因此,不能以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课时教学目标。
而应依据地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②在一则教学目标中尽量指出一条要求。
在设计地理教学目标时应避免在一则教学目标内,含有多条教学要求。
当学生没有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时,如果含有多条教学要求,教师较难根据此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③要正确协调好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关系。
教学目标设计是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方式,是以分析方式进行的,即按照三个领域分别设计出若干个目标。
在实施教学目标时,往往是将三方面目标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叙述时逐条分析的目地是为了全面具体的把握教学目标,综合的实现教学目标。
因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必须考虑到实施。
3.简述中外地理课程管理与课程类型的主要特点?答:(一)中外地理课程管理的主要特点:中外地理课程管理存在差异,归纳为以下管理模式。
(1)中、日统一型管理模式:中、日教育相似,由国家统一进行课程管理,全国具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方式。
这种统一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对地理知识进行一个完整、系统地学习和认识,基础理论较为扎实。
但缺点是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造成学科间、学科与社会间的割裂与分离,并由于学科未受到重视,造成地理学习的效率不高等问题出现。
同时这种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2)美国分散型课程管理模式:这是一种由地方或学校来管理课程的一种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灵活多样”,表现为地方或学校甚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教育需求,灵活地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课程。
但是对比中国的“统一型”模式,学生的学习不能完全照顾到知识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是,易造成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教学质量差异过大,不具有可比性。
(3)英国由分散型走向统一型课程管理模式:英国的教育历来重视个性发展和教育自由,长期以来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随着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的通过,英国结束了没有统一地理教学标准的历史,并且在1991年3月正式颁布了《国家地理教学》,规定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内容为地理技能、区域知识与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环境地理五大部分。
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非常符合教育规律,使地理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乡土地理到全球地理循序渐进,并将能力培养贯穿于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二)中外地理课程类型的特点:世界主要国家学校地理课程设置差异较大,主要分为学科地理课程设置、综合地理课程设置。
学科地理课程设置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地理课程自成一科。
其主要特点是地理课程从小学开始教授,重视乡土地理,基本上按乡土地理—区域地理—系统地理顺序进行教育。
综合地理课程设置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把地理课程结合在社会科目中,其形式与英、法相反,地理教育完全(美日)或部分(德)融会与社会科学中。
其主要共同特点是传授的知识具有实用性,重视个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是其最大的优点。
但过于分散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不能适应继续教育的需要,不利于合格地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4.你认为应如何拓宽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地理教师的创造性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地理课程资源是指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地理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教学材料、地理模型、实践活动材料及其场所、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室),以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有关部门,如气象站(台)、水文观测站、天文馆、博物馆等,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参观、实习的野外也属于地理课程资源的范畴。
开发与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地理课程目标,为地理课程提供多种素材、案例和条件,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教师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发现、精于运用和梳理储备一切可用的课程资源。
充分发挥教师自身认知策略、思维习惯、教学风格和工作方式等这些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独特作用,不断提高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2. 基于教材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到目前为止,地理教材依然是学习地理教育中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地理教科书依然是地理课程内容最主要的载体,是学校地理教育最基本的依据。
基于教材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有:(1)联系生活经验,实现教材内容的生活化;(2)利用实验探究,实现教材内容的操作化;(3)关注认知水平,实现教材内容的问题化;(4)激发学生情感,实现教材内容的生命化。
总之,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在对地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应跳出教材的束缚,有效地驾驭教材,将地理教材内容生活化、操作化、问题化和生命化,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