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榆林市马铃薯的区域经济价值分析报告

榆林市马铃薯的区域经济价值分析报告

榆林市马铃薯的区域经济价值分析报告植营养价值大、绿色健康的马铃薯产品。

(一)差异化战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根据榆林市马铃薯发展的现有情况,对于解决马铃薯销售难的问题需要实行差异化的战略,从生产体系、市场营销、包装贮藏管理等发面加大改进,才能实现差异化营销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差别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

必须做到产品服务差异化、人士差异化、形象差异化战略等。

[2]榆林市马铃薯现在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必须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争取做大做强。

要想做好榆林市马铃薯差异化战略,必须对榆林市马铃薯产业现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清楚,这样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的制定方案。

去年,内蒙古土豆也是出现了严重的滞销问题,成片的土豆堆积如山,土豆价格持续走低,价跌伤农现象时有发生,广大农民群众心急如焚。

为此,内蒙古产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的差异化措施。

主要是加强调度、就地消化,做好土豆滞销产品的消化和储备工作。

就近消化土豆,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土豆产品的应急储备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土豆滞销损失,加强调度,多方寻找营销渠道,组织商务、农业、供销、粮食、交通等部门做好土豆供销工作。

同时认清形势、把握行情,全面做好产业引导和结构调整工作。

加强行情引导,合理调控市场,积极调整主产区产业结构,减轻对土豆产业的过度依赖。

还有加强领导、精心安排,做大做强土豆产业。

高标准建设土豆生产基地,提高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生产和营销的组织化程度,做好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充分总结和吸取滞销事件教训。

这些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使得今年的马铃薯销售非常顺利。

对于榆林市马铃薯的销售难的问题完全可以借鉴内蒙古实施差异化的成功案例,因地制宜的实施符合当地情况的差异化战略,榆林马铃薯的销售一定也会取得成功。

(二)榆林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机遇1、市场需求量大一种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必需要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动力。

目前我国马铃薯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处于日益增长的阶段。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收入水平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马铃薯及其产品营养价值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一是快餐和休闲类食品的消费将会出现巨大的增长,而马铃薯鲜薯制成的薯片、薯条、薯泥等是快餐业的主要原料;二是加工食品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而马铃薯全粉是重要的食品加工业添加剂;三是高收入的消费者为了追求营养的全面性,将会增加对马铃薯的消费,因为马铃薯营养成分的含量都远远超过其他各种蔬菜,其中维生素A、C的含量更是其他蔬菜和粮食无以伦比的。

这些膳食结构的变化导致消费量将逐步增加,而且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和加工食品的多样化发展,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在我国的兴起,马铃薯制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儿童对其情有独钟,这无非是马铃薯发展的良好契机。

近几年来,榆林市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从2005年的2191230亩到2010年的2847599亩,而且价格也是非常可观,特别是2010年每公斤马铃薯的价格达到2.1元,这正是庞大的需求量的支持下出现的市场价格。

虽然2011年榆林市马铃薯出现滞销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需求量的下降,而是市场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影响下的正常现象。

2、科学技术的运用“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是实现榆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榆林市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经济实力雄厚,为了促进榆林马铃薯的快速发展,榆林市政府逐渐加大对技术的创新和新品种的引进工作。

政策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对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了坚有力的后盾支持。

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发展榆林市优势产业。

近几年来,榆林马铃薯屡创全国单产最高纪录,充分展示了榆林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技术实力。

由于科研成果不断增多,产业开发水平显着提升。

市农科所先后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和“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这既是对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肯定,又是对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促进。

3、西部大开发的推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在共同发展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慢一些。

国家对发展较慢的中、西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在人力、财力、政策上的支持帮助,榆林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机遇,利用先进技术和资金,发展优势产业,使得榆林市马铃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创造品牌,这对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部大开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榆林市马铃薯一定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4、绿色无公害马铃薯发展的契机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随着中国加入WTO,作为“21世纪健康食品,人们对健康、绿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通过科学技术的运用,马铃薯经过精细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牌知明度,榆林市马铃薯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马铃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定会带动中国的加工业不断发展,走向世界。

利用这一契机,大力发展无公害,这是榆林市马铃薯面临新时期挑战的必须选择。

(二)榆林市马铃薯的发展优势[5]1、自然条件榆林市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气候生产潜力每亩1600公斤至3000公斤,这是相当可观的。

与北方内蒙古等省区相比,具有生育期长,可栽培中、晚熟品种的优势;与南方省区相比,具备土地广阔、土质疏松、土壤富含钾素、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海拔高、环境无污染的优势;与东、西比邻的省区相比,有土质疏松、地下水资源丰富的优势。

国家新一轮划定西北马铃薯优势区51个重点县,榆林主产县区均名列其中。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榆林马铃薯比其他地区的口感较好,营养价值大,这是榆林市马铃薯的内在价值所在。

2、内部优势——经济优势一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后盾支持,当然,榆林市马铃薯的发展也不例外。

榆林市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特别是神木、府谷、靖边位列全国百强县,这为,马铃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近几年榆林市政府对马铃薯种植、技术革新投资大幅度增长。

狠抓脱毒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强化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由于科研成果不断增多,产业开发水平显著提升,榆林马铃薯屡创全国单产最高纪录,充分展示了榆林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技术实力。

市农科所先后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和“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这既是对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肯定,又是对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促进。

3、产业优势近年来,榆林市积极参加各类马铃薯节会,宣传榆林马铃薯,扩大知名度,推荐马铃薯产品,使榆林马铃薯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2009年全国马铃薯大会在榆林召开,进一步提高了榆林马铃薯品牌的知名度,为做大做强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在产业发展中日益壮大且作用日益增强,马铃薯商品率达到65%,年外销鲜薯100多万吨。

马铃薯系列化精深加工也在不断拓展,加工转化率多达40%,逐渐的走上了专业的产业化道路。

这为榆林马铃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政策优势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发展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马铃薯产业被确定为着力建设的羊子、红枣、马铃薯、玉米、小杂粮、大漠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之首。

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将会促进榆林马铃薯产业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

如制定了《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产生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是在农业项目中给予倾斜;二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四是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榆林市地广人稀,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不仅仅能推动就业,而且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榆林市政府必须在经济、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

这些优越的条件,必定为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这也是制定差异化战略所依赖的必要条件,但是该产业也存在一些弊端,实现榆林市马铃薯的长远发展,必须对其改进。

三、案例分析2011年榆林市马铃薯种植户受到2010年马铃薯价格高涨、种植面积扩大、种植技术改善、气候良好、集中上市等多种因素影响,榆林市马铃薯产量大幅增加,出现滞销现象。

作为榆林市传统农作物,马铃薯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全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2010年,马铃薯碰上了好行情,“土蛋蛋”摇身变成“金蛋蛋”。

2011年榆林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因价格的“过山车”式的震荡,农民并没有感受到丰收带来的喜悦,昔日的“金蛋蛋”反倒成了丰收之后压在农民心头的“石蛋蛋”。

榆林市马铃薯的销售发生这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榆林市马铃薯存在以下弊端,影响了2011年乃至以后马铃薯的销售和发展。

(一)体系有待完善这几年,榆林市对马铃薯茎尖脱毒、品种的引进、组织培养、微型薯生产和技术革新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是可喜可贺的,也是值得肯定和继续发扬光大的。

但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规划,所谓“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全市的脱毒种薯繁育种植体系不够健全,马铃薯种植市场混乱,同一品种各级别种薯布局不当和混淆不清,没有相当专业的水准很难分得清楚。

其次,榆林市对于马铃薯质量监管市场机制缺乏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病毒监测和质量保证措施,脱毒种薯质量难以保证,导致马铃薯种植市场良莠不齐,品种混杂、退化,同时也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产生担心害怕心理,影响着整个产业的销售和发展。

这是影响马铃薯种植市场的主要原因。

还有,马铃薯的标准化程度体系缺乏。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种薯标准化程度低。

生产上多为自留种或串换,几乎没有公司或者大型的有组织的经营马铃薯种薯,市场上的薯种良莠不齐,没有相对专业的知识很难辨认真为优良。

生产上应用的脱毒种薯经过扩繁几代后,也很难达到脱毒的标准和要求,严重影响着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虽然政府在这一点上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是效果并不显见。

二是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混收、混贮、混运、混销现象较为普遍,贮运条件落后,贮藏损耗大,导致种植成本过高。

(二)优质品种的引进、推广缺乏任何一个产品不能停留在一种产品开发阶段,农产品也是,马铃薯的更新换代对于马铃薯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马铃薯品种也应该不断的更新换代,这样才能跟的上消费的步伐。

近几年来,虽然榆林市对马铃薯的品种不断引进增多,但是速度相当缓慢,特别是优质品种的推广和创新,这对榆林市马铃薯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导致薯种的更新换代慢,跟不上市场需求,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商品不对口,竞争力相对较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