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西岗镇祝陈小学课题:千家诗(一)2017.02.10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徐元杰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难点:朗读成诵, 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徐元杰。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注释] 湖:即西湖。
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
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
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
白鹭:一种水鸟。
2.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
几船归:有多少船只归去。
3.后两句说,在这风和日丽,人心舒畅时刻,有多少船只正迎着夕阳,吹箫打鼓地归去了。
(三)温馨点击。
1.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
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
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2.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3.找徐元杰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四、板书设计: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五、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湖上这首诗明白在美丽风光中享受生活,心情舒畅。
知道欣赏古诗的同时能感受诗中的美丽风景。
课题:《千家诗》(二)2017.02.17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骈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理解是句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1.《山居夏日》是唐代高骈写的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作者用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2.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2.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3.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4.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5.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6.背诵这首词。
7.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8.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四、板书设计:山居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五、教学反思:传统文化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
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课题:千家诗(三)2017.02.24一、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三、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四、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秋月[宋] 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6页(六)活动广角:第47页(七)成长袋:第48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秋月[宋] 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六、教学反思:传统文化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
引领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课题:千家诗(四)2017.03.03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了解梅花的诗句,感受祖国的美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知道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教学难点:1.了解梅花的诗句,感受祖国的美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四、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雪梅二首(其) [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0页(六)活动广角:第51页(七)成长袋:第52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雪梅二首(其)[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会读会诵雪梅,读资料知道了时的背景,诵的同时知道了诗的意思,能爱上古诗更好。
课题:神童诗·卷首诗2017.04.05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背诵本诗。
2.在学生琅琅上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诗句的内容及五言绝句的意思。
3.能有兴趣自己创作新的四季诗。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并背诵本诗;2.在学生琅琅上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诗句的内容及五言绝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能有兴趣自己创作新的四季诗。
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学生畅谈)其实,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风景,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下吧!(学生欣赏图片)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有关四季的诗。
[板书课题:四季] (二)品味经典,感悟诗歌内容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师:下面首先听老师朗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标记出来,好吗?好,拿起课本。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师:多美的一首诗啊!下面自己尝试着朗读一下吧。
)(3)指名朗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哪位同学想起来展示一下呢?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师:朗读诗歌时节奏非常重要,请看大屏幕,让我们带着节奏一起轻轻地读一下。
)(4)再读诗歌。
(5)赛读(1、男女赛读: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比赛)2.温馨点击:(1)师:这么优美的《四季》诗到底是是出自何处呢?下面让我们赶快读一下54页“温馨点击”中的内容,然后请大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2)学生自读。
学生回答问题。
3.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