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下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公开课教案)

三下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公开课教案)

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简单的数据汇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例1和想“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学会把按小组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汇总,感受不同数据总体所蕴含的信息既有所不同,又存在关联。

2、使学生在统计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作用,不断增强收集和运用数据的意识,积累理解和分析数据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数据的汇总和分析。

教学难点:产生数据汇总的需要,理解数据汇总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小组的记录表。

2、有数字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中的简单的数据汇总。

(板书课题)
昨天是6月3日,是丽萨的生日。

(出示蛋糕图)好朋友给他庆祝时,她发现有几人也是6月出生的。

于是,丽萨认为6月出生的人最多。

提问:你认为她说得对吗?(有可能对,有可能不对,说不准)
师小结并过渡:要判断丽萨的想法对不对,不能凭感觉下结论,要用数据来说话。

下面,就让我们收集一些数据,来验证小华的想法是否正确。

二、数据整理、汇总。

1、数据收集、整理。

(1)明确问题。

①师:请问,你的生日在哪个月?(切换)
生说。

(4—5人)
师:那我们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显示)
②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学生先独立思考。

师:小组里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

师:还有谁想说?
确定方案:下面,我们就按“先小组调查,再全班交流”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点例题)。

请大家一起读。

(2)调查、收集数据。

师:这是一张小组调查表。

分组调查之前,请看活动要求。

(出示要求:)小组活动要求:
①分小组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组长组织并分工。

②记录员把调查结果填写在小组调查表中。

注意检查:表中人数之和是否
等于本组总人数。

小组收集、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书写灯片)
师: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你们组的数据。

你们组的同学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4)比较3个小组调查表。

师: 3个小组的结果一样吗?想一想,为什么不同?
说明:因为调查的小组不同,也就是对象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

(板书:对象结果)齐读
2.分类汇总、分析。

(1)了解数据汇总。

引导思考:我们已经完成了每个小组出生月份的数据(指灯片),要想得到全班同学出生月份的数据(显示汇总表),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停顿)生:把3个组的数据合起来。

师:对,要想得到全班同学出生月份的数据,我们就要把小组的数据进行汇总。

想一想,怎样汇总全班的数据呢?
学生交流。

师:再请一位同学说一遍?谁再来说一遍?(多请几人说汇总的方法)
(2)数据汇总、比较。

①汇总。

师:现在,你会汇总全班的数据了吗?(会)请完成这张汇总表。

注意检验!
学生计算。

汇报。

师:请一位同学汇报一下汇总情况。

生说,师填。

师:从这张汇总表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
师:那能不能说*月出生的人数一定最多,*月出生的人数一定最少?(停顿)生: ……
师:这张汇总表只能代表我们班的情况,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情况。

②比较小组表和全班汇总表。

师: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些小组调查表和全班汇总表。

关于“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这个问题,结论都一样吗?(指屏幕)生: ……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得不错,全班的数据来自于小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但是调查的对象不同了、范围不同了,得出的结果就不一定相同了。

(3)按季度汇总。

师:请再仔细观察这些调查表和汇总表(指屏幕),这些数据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按月份)
师:你怎么知道的?
你们能把这些数据按季度重新分类吗?(灯片显示)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

师:请一位同学汇报数据。

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汇总的吗?
提问:看了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张汇总表。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张汇总表。

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分类标准不同)谁再来说一遍。

师:因为分类标准不同了,所以得到的信息呢?(也不同)
(5)师小结:同样的数据,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更多的、不同的信息。

(板书:标准)齐读
(6)全校调查。

提问:如果要在全校同学中调查,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切到灯片)生说。

追问:那么,最后得到的结果和我们班一定相同吗?(出示)
(不一定)为什么?
(调查的对象不同、范围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一定相同。


3、反思、交流体会。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顾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

(切幻灯)(稍停)师:通过这次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出示)
学生汇报。

生:先分组,再汇总。

(板书:分组汇总)齐读
4、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验证了小华的想法对吗?我们还学会了(简单的数据汇总)。

(指课题,生说。

)汇总时,要注意检查,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三、练习、巩固内化。

1.完成教材第97页“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关于数据汇总的游戏。

(出题。


(1)师:请一位同学读题。

出示要求和表。

游戏要求:
①表一:每人抛25次,画“正”字记录每个数朝上的次数,整理后的数
填写在“次数”这一栏中。

②表二:四人一组汇总,将结果填写在小组汇总表中。

这是一个小组的汇总表,现在请这张表的主人说一说,你是怎么汇总的?(选1张和是100的汇总表)
师指着表格解释活动要求。

学生活动。

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汇总的。

按单双分类。

师:下面,请大家把这些数据按单双数重新分类,开始。

(展台出示)
生汇总。

交流:(放1张合计100的表到展台)
师:还是请这张表的主人说说,你是怎样汇总的?生说。

师:你也是这样汇总的请举手。

(再放2张合计100的表,单双数接近)
师:请大家观察这几张汇总表,你有什么发现?
(单、双数比较接近)
师小结:对,这些汇总表中的单双数出现的次数比较接近。

而且,张老师告诉你们,抛得次数越多,这两个数就越接近。

曾经有一位数学家抛了1000次验证了这个结论。

你们也可以试试哦!
2.完成教材第9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师:做完了游戏。

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出题)
你有什么艺术特长?生说。

师:谁还有不同的特长?生说。

师:下面,我们准备进行小组调查,每人只能选择一种艺术特长。

开始。

(2)汇总表格。

a.师:这是全班3个组的调查表,请汇总,完成全班汇总表。

b.(3)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汇总的?从这张汇总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反思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汇总数据吗?你还有哪些收获?(先分组统计,再汇总;对象不同、分类标准不同。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