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发展心理学的内涵和外延(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广义的发展心理学:考察种系演化发展,比如比较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考察个体从受精成胎到生命终结的心理发展变化,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重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揭示、探究、帮助)A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通行为模式;B解释和测量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C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D探究不同的外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E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的具体方法三、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两个推动因素:a自然主义教育(夸美纽斯·洛克); b生物进化论(拉马克和达尔文)·儿童观的演化——现代的儿童观:1、拥有基本人权2、不等同于成人3、应当享有童年4、具有主体性5、拥有发展潜力6、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应当早开发)7、本质是积极的8、全面发展才能成分发展9、学习形式多种多样·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标志了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四、几个主要理论流派:A成熟实力说: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B精神分析理论:佛洛伊德/诶里克森/马勒;C行为主义观:华生——S-R、害怕实验;斯金纳——操作性强化,迷信的鸽子;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D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影响发展的四因素:成熟、自然、社会经验、平衡化·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包括格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化四个过程·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E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ZDP)五、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访谈、问卷);测验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临床法(观察、谈话、实物操作)·横向设计:不足:世代效应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纵向设计(追踪研究):不足:练习效应、成本高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观察…………………………………………………·时序设计: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跨文化研究:马尔帕斯三种文化等值性:机能等值、概念等值、测量等值【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一、发展的六大特点】1、延续性与阶段性A 连续发展模型(growth model)B 发展的阶段模型(stage model)C 分化—层次模型(differentiation-hierarchization model)D 汇聚模型(canalization and funnel model)E 人本主义模型(humanistic model)2、方向性与不可逆性A 动作发展:头尾律、近远律、大小律B 生理系统:神经——运动——生殖C 大脑各区:枕叶——颞叶——顶叶——额叶D 脑细胞: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3、不平衡性·儿童发展两个加速期:幼儿期(3—6、7岁);青春发育期(11—16、18岁)4、个体差异性(白痴天才)5、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支持性例证:鸟类的印刻;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人类语言的习得;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狼孩卡马拉;坠机日本兵·关键期的神经生理基础(髓鞘化、神经元联网、大脑特定部位成熟)·关键期讨论(大器晚成、心理代偿)6、发展的年龄特征(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个体的心理年龄特征:指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二、nature or nurture——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一)影响发展的遗传因素1、遗传的基础与原理·遗传为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唐氏综合症(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2、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新生儿至6、7岁脑重增加先快后慢,12岁脑结构在形态上发育成熟,20岁左右停止增长·鲁利亚三个机能系统说:动力系统(维持觉醒);信息接受加工储存系统;调节系统3、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力指标——在一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种特质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儿童期较低,成人期较高(二)影响发展的环境因素1、胎内环境的影响(母亲年龄、母亲用药、母亲情绪)2、早期经验的影响A 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B 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领养、学校、家庭、社会)(罗森茨威格——丰富环境下成长的老鼠大脑皮层沟回较贫乏环境有明显优势)(三)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发展低级阶段,一些简单初级心理机能(感知,言语,动作),遗传与成熟的制约性较大,而较复杂高级心理机能(抽象思维能力,道德,情感),更多受环境和教育影响·赫罗威兹: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型图三、毕生发展观1、毕生发展观: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的科学2、主要研究对象:A 毕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知识B 个体之间差异的知识C 个体发展可塑性的知识3、基本思想:A 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B 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C 个体的发展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a年龄阶段的影响,生物上的成熟和有年龄有关的社会文化事件b历史阶段的影响c非规范的事件D 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构构成了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E 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结果·个体发展的目标有三个:成长、保持和调整第三章认知发展一、婴儿知觉的研究方法(范茨等人在60年代前后提出)1、偏好法(图片注视时间、眼动、行为观察记录分析系统)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婴儿对重复刺激兴趣下降;去习惯化——刺激变化时婴儿再次发生兴趣3、这些研究方法提供三方面信息:A婴儿的知觉辫别能力;B婴儿的知觉偏好;C婴儿的再认能力。
二、婴儿的视觉——深度知觉·吉布森和沃克:视觉悬崖三、皮亚杰的理论1、思维发展四大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哥白尼式的革命)——客体不以主管意志为转移的存在特性B前运算阶段( 2-7 岁)表象活动大量增加,皮亚杰认为儿童可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符号表征能力和假装游戏突出自我中心(三山问题);泛灵论;守恒问题;转换推理;缺乏等级分类;思维不可逆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以儿童获得运算为标志,首要智慧是有可逆性操作的心理运算能力,获得守恒性,实现去中心化其次是形成了序列群集概念。
守恒、类包含、序列化和传递推理,观点采择和空间运算等这些概念。
同时对距离、时间、速率和空间有一定的理解.〔运算只能运用于具体对象〕D形式运算阶段( 11岁以后,又称为命题运算阶段)抽象地思维,具有对运算进行运算的能力三种能力出现:抽象可能性推理、假设-演绎推理和命题思维四、信息加工·西格勒——天平称任务(六类问题,四种规则)五、儿童基本数能力的近期研究·格尔曼五大计数原则(oscar):1、一对一原则(the one-one principle)2、稳定-次序原则(the stable-order principle)3、基数原则(the cardinal principle)4、抽象原则(the abstraction principle)5、次序无关原则(the order-irrelevance principle)六、心理理论1、领域一般性:这种观点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形成了一组一般的认知能力,能够用于各种认知任务,而不管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领域特殊性:许多认知能力只能专门用于处理特定类型信息3、心理理论:个体对心理因果关系的认识,是对自己及他人所知所想所欲所感等具有归因属性心理状态的朴素心理观念主要包括错误信念、知觉、注意、愿望、情绪、意图、知识、假装、思维等,被弗拉威尔成为认知发展领域研究的第三次浪潮。
4、理论论——威尔曼welman;模块论——莱斯利leslie、拟化论——哈瑞斯harris第四章智力发展一、智力的外显理论和内隐理论·最有影响的两类外显理论:差异理论和认知理论。
二、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1985年出版《超越IQ》一书1、智力的情境亚理论·改变环境适应自己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智力(适应、选择、塑造)2、智力的经验亚理论·运用已有经验改进工作效率的能力(处理新异性的能力、自动化加工的能力)3、智力的成分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于操作过程的能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总结:智力——作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一获得成分的函数,在包含对新异性的反应或信息加工自动化的经验连续体区域中,产生适合情境行为的心理能力。
智力低下:元成分低效工作;智力超常:知识获得成分的有效操作。
三、PASS模型·戴斯,纳格利尔里,柯尔比·基础:鲁利亚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Planning-Attention-Simultaneous-Successive processing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三大认知功能系统:注意-唤醒系统,编码-加工系统,计划系统(类似于元认知)【四、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贝利曲线(智力成长曲线)——在13 岁以前直线上升,以后逐渐缓慢,到25 岁时达到最高峰,26 一36 岁变化不大,属于保持水平的高原期,随后有所下降。
【五、智力评定19051908比奈西蒙量表1916-1986 (推孟)斯比量表,采用斯滕比率智商=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1939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操作智力、言语智力),采用离差智商【六、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
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态度、性格、气质等【Anastasi——人的智力在预测一个人的成绩0.5,预测一个人的成就0.2相关】七、成就动机·目标价值、成绩标准、期望与对自己个人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对成败的归因、儿童的“智力理论”(实体观VS增量观)第五章语言发展一、nature or nurtureA先天论:乔姆斯基言语库,语言获得装置LAD·先天论依据:物种演化;大脑机能定位;语言发展关键期B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班固拉C认知发展:DASS模型【二、人的语义、语法、语用的发展·语义大爆炸的关键期18个月·语法大爆炸的关键期27-36个月第六章情绪发展一、情绪三成分:生理成分、表情成分、体验成分二、情绪的测量理论保罗诶克曼FACS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ial-Action Coding System三、早期的情绪发展(一)婴儿最初情绪表现·华生——爱怒怕无需学习·布里吉斯——情绪分化理论(二)婴儿的微笑与哭泣·0-5周出现自发微笑(又称内源性微笑);·3个月时出现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2-22个月出现有区别的哭泣,反映儿童某种需要【(三)怯生·影响怯生的六个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寡,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四、儿童期的情绪发展(一)儿童期的发展的三大特点——内容不断丰富,体验不断深刻,不断趋于稳定(二)儿童的害怕1、2-5岁,怯生、疼痛、坠落等刺激的害怕情绪降低2、对象相中的生物、黑暗、有伤害性的威胁及其他潜在危险情境的害怕情绪增加3、社会性害怕和焦虑逐渐增长,学校恐惧症、考试焦虑等五、青少年的情绪发展·狂飙期的三个特点——与父母冲突、情绪激荡、冒险行为·青春期两个特点——内隐纹饰性、两级波动性第七章个性发展一、弗洛伊德心理性欲理论:本我生理快乐;自我心理现实;超我社会至善3-6岁性器期俄狄浦斯情结出现二、诶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强调自我)——同一性渐成说三、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一生物学因素:(一)先天气质·Thomas&Chess通过9个维度将幼儿气质类型分为三类:易养型、困难性、慢热型·气质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年龄增长、环境塑造)(二)体貌体格·体貌与体格是影响个性的间接因素1、内胚层(胖):悠闲处在、喜爱交友、漫条斯理、宽宏大量2、中胚层(壮):自信、健壮、精力旺盛、大胆;3、外胚层(瘦):内倾、拘谨、胆法、爱好艺术等人格特征(三)成熟速度通常而言,早熟的男孩和晚熟的女孩在情感和社会适应上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但从毕业生看来,影响并不恒久四、后天因素:家庭,同伴(一)依恋1、依恋形成标志:6-8个月,分离焦虑和怯生出现2、基于陌生情境测验,Ainsworth ( 1983 )发现了3 种依恋类型:B型:安全型依恋,占美国儿童65 %A 型:焦虑一回避型,占美国儿童20 %C型:焦虑一矛盾型,占美国儿童10 - 15 %Main &solomn( l986)等人发现存在第四种类型,即混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