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挑战传统
巴里·马歇尔是澳大利亚科学家,与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与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11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巴里·马歇尔与他合作多年的伙伴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20多年后,终于收到了一份迟来的“贺礼”,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
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这一发现还启发人们去研究微生物与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关系。
人类许多疾病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局限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这些研究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但正如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
长期以来标准的医学讲义都是,“胃是无菌的,由于胃内
有腐蚀性的胃液,因此任何东西都不可能生长。
所以每个人都相信胃里没有细菌。
”
1979年4月,在澳大利亚佩思皇家医院工作的42岁的沃伦,在一份胃黏膜活体标本中,意外地发现一条奇怪的蓝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是有无数的细菌紧粘着胃黏膜上皮。
以后沃伦又在其他活体标本中发现了这种细菌。
由于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的标本中,沃伦便认为它与慢性胃炎等疾病可能有密切关系。
由于受“正统的”观点影响,同在佩思皇家医院的马歇尔一开始对沃伦的假说没有什么兴趣。
后来马歇尔碍于情面,为沃伦提供了一些胃黏膜活体样本,并进行了相关试验。
经过几次尝试后,马歇尔成功地从几个生物活检组织中培养出了当时尚不知晓的细菌菌株,即后来被命名为幽门杆菌的细菌。
他惊讶地发现,沃伦的观点是正确的。
当年,“幽门杆菌导致胃炎及溃疡病”的理论受到医学界的强烈抨击,因为当时即使是医学院的学生知道一个常识:没有细菌可以在酸性如此强的胃液中存活。
眼看着那么多的溃疡病患者还要继续忍受痛苦,马歇尔坚信:简单的治疗方法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就是——抗生素。
在极度的挫折感和不被认同感的驱使下,马歇尔萌生了一个念头,他打算让自己先患上溃疡,再自行施治。
1984年7月的一天,他喝下了一瓶含有数以亿计幽门杆菌的培养液。
一周之后,他开
始出现恶心、呕吐和胃部疼痛等急性胃炎症状,其后的胃镜检查证实他感染了幽门杆菌并发生了严重的急性胃炎。
幸运的是,他并未发生溃疡。
在应用类似于今天的幽门杆菌根除方案(抗生素及抑酸剂)治疗后,马歇尔很快恢复了健康。
马歇尔的坚持和付出有了回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1994年批准抗生素作为消化性溃疡病的标准治疗药物,他和沃伦也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具有至高权威的诺贝尔医学奖。
当然,数以亿计的溃疡病患者也因此重获健康,这才是最令他们感到欣慰的。
迟来20年的诺贝尔奖,正是马歇尔用生命挑战当时的正统权威,亲自来验证“幽门杆菌导致胃炎及溃疡病”这样的理论,喝下含有数以亿计的幽门杆菌的培养液,看能否患上胃炎或者胃溃疡,从而来证实了自己的理论。
如若没有他的牺牲,这一理论或许在当时的正统思想下销声匿迹,从而使得又一个正确的理论被掩埋。
他用生命的挑战完成对理论的证实,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在面对那些约定俗成的正统思想时,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质疑验证精神,来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
不应人云亦云,受制于未被证实的正统思想,从而失去发现真理的机会。
在“百年诺贝尔”课程中,通过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科研经历,学习到了勤勉、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献身科学、毫不气馁、决不放弃、锲而不舍的被称为诺贝尔精神的优秀品质。
科研不只是枯燥的,我们应该把它当做一种兴趣,并从中寻找乐趣,坚持不懈的进行研究,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综合他人意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完善自己的研究。
课程讲授的内容充实,在讲授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上小组讨论,讨论一下这节课所讲授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给自己的启示,或者在讲授这节课之前,让同学们先通过网络了解一下大致信息,在课上可以提出关于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感兴趣的问题,供小组讨论。
这样可以更好的加深大家的印象。
用生命挑战传统
2012级护理6班
杨雨 201203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