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解表中成药

常见解表中成药

解表中成药(一)辛温解表1.【药名】表虚感冒颗粒【处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葛根、苦杏仁。

【功能主治】散风解肌,和营退热。

用于感冒病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恶风,有汗,头痛项强,咳嗽痰白,鼻鸣干呕,苔薄白,脉缓。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1~2袋,一日3次,小儿酌减,开水冲服。

【使用禁忌】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厚味。

服药后,多饮白开水(或喝热稀粥、稀米汤亦可),覆被取微汗,不可大发汗,以防重复感受风寒。

2.【药名】调胃消滞丸【处方】厚朴(姜汁制)、羌活、广东神曲、枳壳、香附(四制)、半夏(制)、防风、前胡、川芎(酒蒸)、白芷、薄荷、砂仁、草果、木香、豆蔻、茯苓、苍术(泡)、广藿香、乌药(醋制)、甘草、紫苏叶、陈皮(蒸)。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解表化湿。

用于感冒风寒之发热头痛、肢体酸困、头晕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清涕、消化不良、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口服。

每次1瓶(袋),每日2次。

【使用禁忌】服药期间,勿食生冷油腻之物。

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3.【药名】风寒感冒颗粒【处方】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功能主治】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之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服成人1/3量。

【使用禁忌】①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均当禁用;②服药期间,当避风寒,多饮白开水;③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

4.【药名】伤风停胶囊【处方】麻黄、荆芥、白芷、苍术(炒)、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鼻流清涕,肢体酸重,喉痒咳嗽,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及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等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3粒,一日3次。

【使用禁忌】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慎用。

风热外感禁用。

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

5.【药名】九味羌活丸、九味羌活颗粒【处方】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甘草。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用于外感风寒挟湿导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痠痛。

【用法用量】口服。

成年人一次6~9克;小儿7岁以上,服成人量二分之一,3~7岁,服成年人三分之一量。

【使用禁忌】阴虚气弱者慎用。

6.【药名】感冒软胶囊【处方】麻黄、桂枝、羌活、荆芥穗、防风、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当归、苦杏仁、黄芩、桔梗。

【功能主治】散风解热。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2~4粒,一日2次。

【使用禁忌】表虚自汗、风热外感、阴虚盗汗及虚喘者慎用。

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

7.【药名】感冒清热颗粒【处方】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

一次1袋,一日2次。

8.【药名】小青龙合剂【处方】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

【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

【使用禁忌】风热咳喘及正气不足的虚喘不宜用,阴虚干咳无痰者慎用。

9.【药名】通宣理肺丸【处方】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剂型规格】丸剂。

水蜜丸每100丸重10克;大蜜丸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

水蜜丸一次7克,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3次。

(二)辛凉解表1.【药名】万应甘和茶【处方】藿香、紫苏、厚朴(姜炒)、苍术、白术、陈皮(制)、茯苓、泽泻、木瓜,甘草、砂仁、半夏(制)、苦杏仁、白扁豆、茶叶。

【功能主治】芳香解表,燥湿和中,升清降浊。

用于感冒发热之发热恶寒、头痛身重、口渴心烦、胸闷纳呆,腹痛吐泻,暑湿泄泻。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9克,一日2~3次,开水泡服。

如感冒发热,另加生姜、葱、紫苏叶少许,同煎服。

【使用禁忌】忌油腻生冷,阴虚者忌用。

2.【药名】维C银翘片【处方】山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淡竹叶、牛蒡子、芦根、桔梗、甘草、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薄荷素油。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痰黄稠、口干、咽喉疼痛、小便短赤、大便干。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2片,一日3次。

【使用禁忌】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器及高空作业等;孕妇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遵医嘱。

风寒感冒禁用。

3.【药名】银翘伤风胶囊【处方】山银花、连翘、牛蒡子、桔梗、芦根、薄荷、淡豆豉、甘草、淡竹叶、荆芥、人工牛黄。

【剂型规格】胶囊。

每粒装0.3克。

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苦、辛。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恶寒、口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4粒,一日3次。

【使用禁忌】外感风寒、气虚感冒、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4.【药名】金青感冒颗粒【处方】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薄荷、淡豆豉、淡竹叶、陈皮、甘草。

【剂型规格】颗粒剂。

每袋7克。

为黄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具清凉感。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感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咳嗽、咽喉疼痛、口干口渴。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1袋,一日3次。

小儿用量酌减,白开水冲服。

【使用禁忌】风寒感冒不宜使用,体虚者用量酌减。

5.【药名】羚翘解毒丸【处方】羚羊角、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剂型规格】蜜丸,每丸重9克。

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苦、微甜。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之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咳嗽、咽痛。

痄腮、麻疹、痈肿疔疮初期,见有风热表证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

【使用禁忌】风寒表证,里虚寒证禁用。

6.【药名】桑菊银翘散【处方】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川贝母、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牛蒡子、苦杏仁、芦根、蝉蜕、僵蚕、滑石、绿豆、淡豆豉、甘草。

【剂型规格】散剂。

每包10克。

为黄褐色的粉末;味苦、甜、微涩。

【功能主治】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之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脑炎、麻疹、肺炎等见上述表现者。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1包,一日3次,用温开水冲服。

6岁以上儿童一日2次,一次1/2包;6岁以下儿童,一日2次,一次1/3包,温开水调服。

【使用禁忌】凡具有风寒之症者忌用。

7.【药名】桑菊感冒颗粒【处方】桑叶、菊花、薄荷油、苦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甘草。

【剂型规格】颗粒剂;每袋装11克。

为黄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宜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咳嗽为主症者。

【用法用量】口服。

开水冲服,一次11~22克,一日2~3次。

【使用禁忌】忌黏腻荤腥;风寒感冒不宜应用。

8.【药名】银翘解毒丸【处方】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剂型规格】丸剂。

每丸重3克。

为棕褐色的浓缩蜜丸;气芳香,味微甜而苦、辛。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见上述表现者。

【用法用量】口服。

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

一次1丸,一日2~3次。

7岁以上小儿服成人二分之一量;3~7岁服成人三分之一量。

【使用禁忌】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9.【药名】柴连口服液【处方】麻黄、柴胡、广藿香、肉桂、连翘、桔梗。

【剂型规格】口服液。

每支10毫升。

为红棕色的液体;气清香,味甜而微苦。

【功能主治】解表宣肺,化湿和中。

用于感冒属风寒、风寒挟湿证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咽干或兼脘闷、恶心,不欲饮食,舌苔白腻,脉象滑数带有弦象。

【用法用量】饭后半小时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或遵医嘱。

【使用禁忌】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慎用或遵医嘱;孕妇慎用。

含麻黄碱,运动员禁用。

10.【药名】风热感冒颗粒【处方】板蓝根、连翘、桑叶、菊花、荆芥穗、薄荷、牛蒡子、杏仁、芦根、桑枝、神曲。

【功能主治】清温解毒,宜肺利咽。

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有汗,鼻塞,流浊涕,头痛,咽痛,咳嗽,痰黄稠,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剂型规格】颗粒剂。

每袋10克。

为棕褐色颗粒;气芳香,味甘、微苦。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1袋,一日3次,小儿酌减。

开水冲服。

【使用禁忌】饮食宜清淡,多饮热开水,避风寒,忌食生冷油腻。

11.【药名】板蓝根颗粒【处方】本品为板蓝根经加工制成的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丹毒、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剂型规格】颗粒剂,每袋装5克、10克、3克(无蔗糖)。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克(含蔗糖),或一次3~6克(无蔗糖),一日3~4次。

【使用禁忌】非实火热毒者忌服。

(三)扶正解表1.【药名】参苏宣肺丸【处方】前胡、紫苏叶、法半夏、人参、茯苓、桔梗、陈皮、枳壳、木香、甘草、葛根。

【剂型规格】水丸剂,每袋重6克。

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化痰。

用于素体气虚,又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周身不适,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气逆恶心,纳谷欠佳,舌苔白腻,脉弦紧。

【用法用量】口服。

每次服6克,一日2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使用禁忌】阴虚体质、患外感风热者禁用。

2.【药名】荆防败毒丸【处方】防风、荆芥、赤茯苓、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去头)、薄荷、前胡、桔梗(去芦)、枳壳、党参(去芦)、甘草。

【剂型规格】水丸剂。

每10粒重1克,每袋9克。

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清凉,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解毒消肿。

用于虚体外感风寒湿邪而有郁热之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咳嗽吐痰,鼻塞咽痛,瘟毒发颐,舌淡红、苔薄白而腻,或苔微黄,脉浮。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袋,一日2次。

【使用禁忌】忌食生凉饮食。

3.【药名】少阳感冒颗粒【处方】北柴胡、青蒿、黄芩、半夏、生晒参、生姜、大枣、甘草。

【剂型规格】颗粒剂。

每袋8克。

为棕褐色颗粒;气芳香,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扶正解表,清热和中。

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者,症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不思饮食、心烦恶心,舌边红,苔薄黄,脉弦。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2袋,一日3次,开水冲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