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备好初中语文课
【摘要】备好课是上课前教师所做的一切必要的准备。
备课的过程实际是对学生培养的设计。
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成功地上好一节语文课备课是关键。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编写教案四个方面。
解决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是备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教材;教案;教学方法
备好课是上课前教师所做的一切必要的准备。
备课的过程实际是教师对学生培养的设计。
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成功地上好一节语文课,备课是关键。
如何更加有效的备好课是每位初中语文教师长期面临的课题。
常规的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四个方面。
除此之外,我认为解决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是备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所在,有备无患,打有准备的仗才能打赢。
1备教材,熟记于心
要备好初中语文课,钻研教材,是首要条件。
要备好一篇语文课,首先要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要求。
而要准确地了解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就必须要懂得此文的所在单元以至全册课本的教学任务,才能订出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所以,要对一册教材、一单元教材、一篇课文的教学,熟记于心,必须要学习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单元说明;
通读教材,做到熟悉每一册教材内容,每一单元的内容、要求,为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钻研教材应从全局到局部。
熟悉全册教材。
了解教材的内容。
了解课文,练习和其它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教材的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掌握语文教材的全局,从整体上有一个全面认识,为备好每节课明确了方向,打好了基础。
怎样才做到透彻地理解和掌握一篇课文呢?一方面,熟读全文,掌握课文内容。
最好是朗读,边朗读边思考,这样既可以熟悉教材,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为范读课文做好准备。
成功的范读,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要弄懂字、词、句的意思,文章的内容情节及课文所涉及到的各种知识。
为此要查字典,找有关资料。
语文课所涉及的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有的需要给学生讲,有的不一定需要讲,但教师必须弄懂;另一方面,从结构入手,理解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就是要摸清作者的思路和意图。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课文,理解得才透彻。
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训练重点。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弄清文中的字、词、句的基本意思,全文的思想内容,文章的结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主旨。
在熟读全文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反复地思考、研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在对学生授课时,就能通过自己的情感,去传授给学生,去感染学生,使教师、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样老师讲得活,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2备学生,了解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佳效果,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不大不小,认知正处在懵懵懂懂的阶段。
要备好初中语文课,要了解自己的学生。
教师只有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的纪律,学习的热情,学习的基础,学习能力等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要对学生的学习分好、中、差各占多大的比例,做到心中有数。
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进入初中以后,学习的科目、学习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学习的课程逐渐增加,内容也逐步加深。
在备课中,教师要注意考虑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要考虑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其次,了解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备课时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课文内容考虑,估计学生在学习时会有哪些想法,会产生哪些问题,有哪些想法是正确的,哪些想法是不对的,有哪些想法,哪些知识是需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学优生的学习会怎么样,学困生学习又会怎么样,要寓德育教育在课堂教育中。
再者,教师在备课时,还要从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出发去教育学生。
想一想,本文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与什么课文相类似,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在那里,在今后作文中有什么地方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地方;哪些内容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没有那么容易掌握,哪些需要加强巩固,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什么,怎样去解决,都要考虑。
教师在上课前对这些问题有了充分的
了解和准备,教学时就能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备教法,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
初中语文和小学、高中有所不同,要备好初中语文课,选择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出发,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方法也不尽相同。
没有哪一种方法能适合所有的课文,一课书的教学方法有时从结构入手,有时从语言形式入手,往往是以讲解、谈话、自学、讲练、读写的综合运用,只不过是各有所侧重而已。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注意发挥教师本人的优势,扬长避短。
选择教学方法要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教学目的、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
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的爱好、知识基础、心理特性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切忌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
因为每个老师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熟悉的教法,所以,在选择教法时,应选择符合自己特长的、适合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够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为了启发引导学生,可以提问、设疑、讨论综合起来结合使用,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爱听、爱学,就学得快,记得牢。
4编写教案,精心准备
教案就是教师教学的施工图纸,教案好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对待。
教案的内容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要点和具体细致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有完整的教学环节,课堂预习检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科学的时间安排。
设计教案要用心。
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项活动,如导入新课、范读、朗读、讲解、提问、讨论、归纳、小结、练习、板书、插图和教具的运用等等,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互相联系,都要考虑周密。
在处理的时间和方法上就需要细心斟酌。
对精心设计的教案,上课前要反复熟悉。
课上要按教案进行教学。
但是又不能够照教案一成不变的进行,有时课堂上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教师要随机应变。
教师上课时应对教案进行及时修改和补充。
课后要检查教案的实施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以便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
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
力争在备课环节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一节课能否上好,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
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真备好课。
参考文献
[1]黄汉清、黄麟生《中学语文教育学》
[2]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3]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