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砼圆管涵

钢筋砼圆管涵

钢筋砼圆涵施工作业论述1、目的指导钢筋混凝土圆涵的施工作业。

2、适用条件及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圆涵施工。

3、施工准备及测量放线3.1、测量放线及要求施工测量严格按照《公路测量技术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现场采用极坐标法放线,坐标法复核,两种方法进行放线复核时仪器操作必须换人进行。

要求按照设计图纸放出圆管涵基础纵横轴线、测出地面高程,控制开挖深度,并埋好护桩。

3.2、施工准备主线便道已修通,现场征地场地平整完毕;施工用水检测合格;施工用电能正常使用并自备发电机备用。

所有检测仪器、仪表、计量用具都在开工前经有关部门标定。

施工期间定期校正,以保证其应有的精度。

砼配合比经过试验已经确定,进场钢筋、水泥、砂石料符合质量要求标准。

施工前已对涵洞位臵、地形、地质情况及出入口标高进行复核。

机械设备及人员已经进场,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4、施工方案4.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开挖线外挖好排水沟,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方法。

基坑开挖严格按路基挖方边坡(1:1)放坡;为方便施工,涵洞基底开挖尺寸应比涵洞基础结构尺寸大100cm为宜(每边大50cm)。

开挖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基坑开挖后,如发现基底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上报确认,当开挖至离设计标高约30~50cm时,采用人工清理基底,直至清至设计标高。

当基坑有超挖时,超挖部分的回填料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雨季进行基坑开挖,应做好防排水工作,防止基坑长时间泡水,以至基底变软而影响承载力,当基坑有少量水时,可采用集水坑进行集水,潜水泵抽水,确保基底干燥。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并经人工清底整平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基础的施工。

4.2、基底换填DK77+404涵身基底位于褐色粉质黏土(可塑、软)上,基底开挖时必须开挖至褐色粉质黏土(可塑、硬)上、然后采用级配碎石换填(换填高度0.6~0.8m)至基底设计标高并夯实,要求换填后地基承载力大于等于150KPa,4.3、基础施工A、基础放样基底换填完毕,经监理工程师见证检测合格后,应重新放设涵洞的纵、横轴线,同时用全站仪、钢尺对基础平面尺寸进行准确的细部放样,并用水准仪按涵洞分节抄平,逐节钉设水平桩,控制基底和基顶标高。

B、基础模板安装模板采用普通拼装钢模,钢模委托有资质的生产厂家生产,出厂前进行钢模强度、刚度检算,钢模刚度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模板时,要求线形顺直,位臵准确,支撑稳固,表面整洁并涂脱模剂,在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基础混凝土施工。

C、混凝土管座: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所用砂石料、水泥均应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按实验室给定的施工配合比拌制砼,拌和均匀。

按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浇筑管座基础。

管基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底下部分,注意预留上拱度5cm及安放管节座浆混凝土2~3cm, 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

4.4、钢筋混凝土圆管的预制A、管节找有资质的预制厂家制作。

管节所用钢筋材质和结构与设计一致并满足规范要求。

管节所用混凝土及原材料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并请监理工程师到厂家见证取样。

B、钢筋混凝土圆管成品应符合下列要求: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进行处理,内外管壁应平直圆滑;如有蜂窝,每处面积不得大于30×30mm2,深度不得超过10mm,总面积不超过全面积的1%并不得露筋,蜂窝处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

4.5、管节的吊装为了保证涵管的质量,在进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管径及长度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是否有破损或贯通裂缝。

C、表面是否有严重的蜂窝孔、麻面和砼松散现象。

D、是否有钢筋外露。

E、管节两端是否平整。

F、管节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

满足上述所有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吊装。

4.6、钢筋混凝土圆管的安装及浇筑剩余基础混凝土安装管节采用人工配合吊机安装,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基座上,使管节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

敷设时应保证内壁齐平,管内清洁无赃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它杂物。

安装管节完成后,浇筑剩余基础混凝土。

安装时应注意下列事项:A、应注意按涵顶填土高度取用相应的管节。

B、各管节应流水安装平顺,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C、管节沉降缝与基础沉降缝的端面必须严格一致,不得有犬牙交错现象,非沉降缝的管节接缝,应尽量顶紧。

D、圆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防止碰撞,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

E、接缝宽度不大于10mm,并用1:3水泥砂浆抹带,形成密封层。

4.7、沉降缝施工按DK77+404钢筋砼圆管涵施工设计图,本涵共设沉降缝4道,进出口端墙与接头处各设一道,涵身设二道。

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a、基础部分基础沉降缝宽3厘米,采用沥青木板预留,沉降缝内用砂子填实,也可将沥青木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

b、涵身部分涵身沉降缝宽3.0厘米,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絮填塞,用直径2厘米麻绳绕沉降缝一周,外包四层沥青浸制麻布,用粗铁丝绑扎结实。

C、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紧密填实。

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沉降缝端面垂直、平整,防止相互交错,并填塞紧密。

涵身沉落缝应与基础沉落缝必须在一条垂直线上,以发挥沉落缝的沉降作用。

涵洞及墙身沉降缝填塞所用材质需满足设计相关。

4.8、防水层的施工根据钢筋砼圆管涵的埋深确定是采用THF-Ⅰ还是THF-Ⅱ防水层。

施工前应先把砼面清洗干净且保持干燥,然后在圆管涵管节混凝土上涂刷两层(次)聚安脂防水涂料,厚度1.5mm, 防水层在防水层与混凝土面间必须紧密粘结,然后再覆盖厚20cm塑性粘土。

防水层施工注意事项A、为保证质量,混凝土面和防水材料铺装面基层必须平整、干净、干燥、无凹凸不平、蜂窝及麻面。

B、对蜂窝、麻面作填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渣、浮灰、油污等,并使之湿润。

再用水泥砂浆填补平整。

对蜂窝、麻面的填补,均应在水泥砂浆、水泥净浆中添加适量类似107胶的水溶性胶粘剂以增强水泥砂浆、水泥净浆与基层面的连接。

C、防水涂料施工时基层应干燥。

基层干燥鉴别的方法,一般可凭经验、肉眼观察,也可用1m见方的塑料布覆盖其上,利用阳光照射1~3小时后(也可用吹风机加热的方法),观察是否出现水汽,若无出现水汽可视为干燥。

应接好茬。

D、防水层铺设完毕24小时后,方可进行保护层的施工。

4.9、出入口铺砌及附属工程本涵涵洞出入口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游水沟连接应圆顺、稳固、流水畅通。

沟床结构尺寸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作。

涵洞上下游为保证排水通畅,必要时进行改沟施工。

避免损害路堤。

施工中应注意:A、砂浆要严格按配合比拌和,标号不小于设计值,拌和时间不少于2min,拌和均匀。

B、砌筑时砌块错缝,坐浆挤缝,嵌紧后砂浆饱满无空洞现象。

C、外圈定位和转角处,选择形状方正、较大的片石,并长短相向与里层片石咬接。

D、较大的片石用于下层,砌筑时选择形状和尺寸较为合适的片石,敲除尖锐突出部分,不得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块在下面支垫。

E、砌缝不大于2cm,且无干缝、死缝。

4.10、台背回填及涵洞填土:经检验证实圆管涵安装及接缝符合要求并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及时进行回填。

台背填土按规范施工。

涵路过渡段两侧各20m范围内采用5%水泥加级配碎石填筑,填筑必须从涵身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填筑,并碾压密实。

涵身两侧1m范围内的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5、技术保证措施为确保我公司能高效、安全地完成涵洞的施工,特制定如下技术保证措施5.1、施工技术管理方法及人员安排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系统,执行《管理管理程序文件》中《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和铁道部有关的技术管理办法。

及时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和落实各项岗位责任制、制定施工设计图纸文件会审制、技术交底制、开竣工报告制、测量分级复核责任制。

对关键和特殊工序实行技术人员专业分工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既是该工序技术负责人,又是工序施工责任人,能有效防止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不清而导致的质量缺陷。

确保关键工序质量。

5.2、施工技术管理措施(1)、执行我局的技术管理层层责任制,有利于规范及章程、技术措施和技术纪律的正确贯彻执行。

(2)、总结我集团公司在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教训,结合本工程的设计要求编制并报批施工组织设计后,及时编制质量计划和作业指导书,并对关键及特殊工序制定详细的并落实到人的施工过程控制程序和操作细则。

(3)、施工过程严把“三关”一是严把图纸关,首先组织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复核,彻底了解设计意图,其次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并层层组织技术交底。

二是严把测量关,确保涵位正确及结构尺寸准确。

三是严把试验关,由取得国家CMA认证的试验室负责组织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及对每批进入施工现场的商品混凝土及钢材进行材质检验,并按我局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管理,杜绝不合格的材料及半成品使用到工程中。

(4)、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以取得广泛的合作与支持,并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6、质量保证措施1)涵洞开工前,准确定出涵洞中心位臵及各涵轴线位臵,设臵临时水准基点。

施工期间进行复测,确保涵洞各结构尺寸及位臵准确无误。

认真复核设计资料,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单位汇报。

2)基坑开挖后,对照设计资料,认真作好原始记录。

3)各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加强原材料的管理工作,砂浆及砼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其中,所用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等原材料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砂浆及砼的配合比必须经过试验确定。

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砼捣固密实,无露骨及蜂窝麻面现象。

5)砂浆应随拌随用,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6)认真作好施工记录,所有工序必须实现可追溯性。

7、雨季施工注意事项1)本段所在区域雨季时间长,雨量大,因此,对于预计将在雨季施工地段各工序应做合理安排。

涵洞临时排水设施在雨季前完成。

并能保证雨天时均能顺畅排除地表汇水。

2)对运输便道加强日常维修养护,尽可能不因便道运输而耽误施工。

3)预定天气预报短信服务,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提前做好安排。

4)施工场所内积水随时用抽水机或人工排除,保证施工的结构物不受雨水浸泡。

5)对主要材料、机具要估计在雨季施工期间的储备量,并增设必要的防雨、防洪措施,特别是水泥的防雨防潮工作。

8、冬季施工措施1、砂、石料保存:提前采取防雪、防冻措施,表面覆盖保温材料,防雪、防冻。

2、砼的拌合:a、当材料原有温度不满足需要时,首先考虑对拌和用水加热,并对水泥采取保温措施,确保砼出机温度及入模温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