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教学课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教学课件
盲目标; 成就:2001年,我国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共扫
除文盲2亿多人,摘掉了“文盲大国”的帽子。 意义: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三)现代中国教育概况、成就、意义
2、义务教育:
概况: (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义务教育法》 (2)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
经验教训:只有坚持“双百”方针,才能促进文化 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 发展。
— 展—“双百第方3课针”汉的代的恢思复想与大发一统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中共中央重新树立“双百”方针作为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具体措 施有: 1.1979年5月至7月,《人民日报》以《批透 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 》为题连 续发表多篇评论员文章; 2.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 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邓小平强调 “双百”方 针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要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 用”,以此引导形成自由的文艺和学术空气。
因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双百”方针的提出过程
1、1951年和1953年,毛泽东分别为戏剧 创作和历史研究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 新”和“百家争鸣”的口号; 2、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 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 问题上百家争鸣”; 3、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 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提第出3的课 原汉因代的思想大一统
国内背景:
1、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 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 的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是必要的。
2、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 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级的 一部分。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请举例说明,“双百”方针得不到贯彻 带来的严重后果。从中总结有哪些经验教训?
1957年7月,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发 表《新人口论》,呼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他的见解被错误地当成“新马尔萨斯”人口 论,遭到批判。对马寅初的批判是导致我国人口生 育失去控制的原因之一,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双百方针”遭遇第3曲课折汉的代原的因思及想表大现一统
⑴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
原因: ⑵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
文化专制,“双百”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
表现:
⑴政治批判扩展到学术领域,一些“争鸣” 的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长期歧视和 压抑。
(2)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停止。
(3)第三个阶段:1978年“文革”以后
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新时期。 A.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迎来了我国科技事 业的新春天。
B.1985年,在科学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下,科 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 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 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 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二、现代中国教第育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教育事业曲折历程的经验教训(启示) (三)现代中国教育成就 (四)教育与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五)当代教育面临挑战的原因和对策
(一)现代中国教第育3的课发展汉历代程的思想大一统
1、文革前:“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 成功
每秒运算 130 亿次 的计算
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 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
飞船安全返回
础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 成功
“神舟” 六号宇宙飞船发射 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 航天技术的国家。
载人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 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 安全返回地面。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2、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一)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发射成功
1964.10.16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10.27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17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4 1975.11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 1 号”发射 返成回功式遥感卫星发射成 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 合的战略核导弹。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两年多时 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度,美国 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 先进国家行列。
(三)现代中国教育概况、成就、意义
3、高等教育:
概况:(1)建国后——文革前 建国初:照搬苏联模式;1958年“大跃进”时:“教育大革命” 1961年按八字方针开始调整,高等教育进入稳步发展轨道。 (2)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 表现:停招;批斗专家、教授;“读书无用” (3)文革后:1977年恢复高考;80年代后,迅速发展 表现:招生增;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渐合理、学位制度建立等 成就:2001年1月1日,我国实现了比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意义:标志我国教育发展到新阶段。
5、必须正确认第识3的课几汉个代观的点思想大一统
(1)新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空间 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 息技术等诸多领域,以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 平。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 (4)科技创造是科学家勤奋钻研的结果
针双 百 ” 方
“
提出 贯彻 意义
活力初现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1956年
反右斗争扩大 化和文革时期
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的贯彻 “双百”方针的意义
“双百”方针的第提3出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的内涵 “双百”方针提出的原
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2)第二个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
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 突破性进展。表现为:第一颗导弹、氢弹爆炸成功、 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 交水稻育成等。
1、明确新中国科技第发3展课的三汉个代阶的段思想大一统
“双百”方针的第内3涵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 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内容: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 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 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
3、指导原则: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 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 和科学研究工作。
教兴国战略;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4、从基本国情出发; 5、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三)现代中国教育概况、成就、意义
1、扫盲教育:
概况: (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识字教育 为
主,“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 (2)扫盲写入1982年宪法;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20世纪末扫
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 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 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2、对策: (1)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3)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三、“双百”方针第及3贯课彻汉过代程的中思的想经大验一教统 训
1、
3、总结新中国科第技3课发展汉的代共的同思原想因大一统
1 .政治上:国家的独立(保障)
国内:
党和政府的重视(最主要原因) 2.经济上:实力的增强
3 .文化教育上:教育不断完善
科学家的努力
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如何理解科学第技3课术是汉第代一的生思产想力大一统
1、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现代科技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 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四)教育与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 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 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五)当代教育面第临3课挑战汉的代原的因思想和大对一策统
1、面临挑战的原因: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
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4)新时期教育改革为先导,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二)教育事业曲折第历3程课的汉经代验的教思训想(启大示一)统
经验教训(启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明确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2、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3、总结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必须正确认识的几个观点
1、明确新中国科技第发3展课的三汉个代阶的段思想大一统
(1)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 新中国科技有了较全面发展。表现为:建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