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修订版..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修订版..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下划线部分为重点,下划线文章要求能分析。

绪论1.什么是写作?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这些作品称为文学。

作品的情节可以是虚构或纪实的,可以表现为各式长短的文章、诗词歌赋、小说、剧本、书信等。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写作活动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特征:1、目的性;2、创新性;3、综合性;4、实践性。

写作活动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在于: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写作作为一种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

2.谈谈你对写作的认识。

3.总结一学期学习写作的收获(包括兴趣、意识、能力三方面),你计划第二学期如何继续提高写作能力?第一章散文1..如何理解散文概念的多种含义?散文是一种以优美语言非虚构地记叙人事,表达情意的文学体裁。

现代散文含义通常称为广义的散文含义,现代散文是个种文体,它包括了杂文,随笔,小品,序跋,日记,速写,素描,游记,风俗志,记事文,抒情文,散文诗,通讯,特写,报告文学,回忆录,“四史”,人物传记和科普小品等等类文体。

当代散文含义是狭义的散文含义。

从现代散文中陆续分离出来的边缘文体有四种:(1)文学与政论的边缘文体——杂文(2)文学与新闻的边缘文体——报告文学(包括通讯,特写)(3)文学与历史的边缘文体——史传文学(大型的回忆录和人物传记)(4)文学与科技的边缘文体——科普小品2.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散文分成几类?各类散文有什么特点?(一)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为主,是散文的基础文体)特点: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反映的范围最广阔,出现的历史最悠久,写作模式最多种多样。

有记人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状物散文。

(二)抒情散文(内容强调抒发感情)特点:可以直接抒发感情,但主观的感情不论是产生还是转移都要依附于客观事物。

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往往是少而精,更多的是结合着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来进行抒情。

有抒情叙事文和借景抒情文。

(三)议论散文(强调发表见解,表达方式以形象议论为主)特点:根据感知的事实直接说理,除了事实和逻辑之外,还常常用联想、想象、直觉、顿悟等非逻辑的思维方式说理。

在表达上采用文学语言、散文笔调,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理论与形象相结合。

3.散文文体有哪些特征?(一)题材广泛(散文的核心性的特征)(1)散文题材的非虚构性: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不虚构,这是散文题材的特点。

(2)散文题材的以小见大:那些小说、戏剧、诗歌也许不屑于一顾的细琐、零碎、陋直、平凡日常的小东西也是好题材。

★散文选取小题材,在立意上以小见大,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做法:①以细小的局部反应宏大的整体。

②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

③通过生活琐事引出深刻的哲理(秦牧的《菱角的喜剧》P10)。

④借托平常物事抒发真挚的感情(抒情散文常常运用这种方法以小见大)。

(二)个性鲜明散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写法灵活(1)篇章结构灵活多样:冰心的《霞》P15形散神聚:尽管题材斑驳,思路开阔,但是都能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材、剪裁和安排,谋篇布局很有章法,行文紧针密线,能够把零散的题材编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这不能是散文的总特点。

(2)散文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四)文情并茂余光中《听听那冷雨》P19(五)篇幅短小4.散文叙事有什么特点?5.清人王夫之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意思是指,不论是青烟、白云、清泉、奇石,还是鲜花、奇鸟、青苔、树林,或者说是华丽的卧具、锦绣的居处,不管是高雅的还是低俗的,只要你赋予了自己的思想与寄托,给与了灵魂,就会看花不是花,看树不是树了,而是一个人,一种精神,一层境界!6.散文的写法中的重点㈠叙事散文写法:一事铺陈法(孙犁《报纸的故事》)、线索串事法(冯骥才《书桌》)㈡记人散文写法:人物二三事法(孙犁《亡人逸事》P27),自我画像法㈢景物散文写法:风景记游法、状物特写法(颜元书《懒猫百态》)㈣抒情散文写法:依事抒情法(通过事件、细节抒发感情)朱自清《背影》、巴金《怀念萧珊》;睹物思人法(不一定思念某个人,可以是故乡或祖国)★㈤象征散文写法:⑴象征寓情法: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首篇《秋夜》P39分析:《秋夜》是含而不露式的写法,枣树和野花草以及秋天夜景都是象征体,象征意蕴藏在深处。

枣树是鲁迅的自画像,天空是黑暗旧社会,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它的死命”,表达着作者同旧社会斗争到底不妥协不受蛊惑的决心,枣树成功地含蓄地象征着鲁迅的彻底反封建斗士的形象。

⑵象征哲理法㈥议论散文写法:联类推理法(秦牧《菱角的喜剧》、《面包和盐》)论题随笔法钱钟书《论快乐》P43第二章诗歌诗歌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1.诗歌有哪些分类?㈠按内容和表达方式分,诗歌有抒情诗和叙事诗。

㈡按形式上的表现分,诗歌主要可以分为旧体诗,新诗和歌谣。

㈢其他:讽刺诗,朗诵诗,街头诗,朦胧诗。

朦胧诗:运用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主题朦胧多义的一种诗歌。

2.诗歌的特征有哪些?㈠注重情感的抒发㈡注重意象的营造:纪弦《你的名字》P62分析:因为爱慕的深切而对于爱人的名字产生特别强烈的感受,本是一种可以感知但无法眼见的情绪,怎样使之变得形象可感又蕴含丰富呢,这无疑要借助想象。

融会贯通诗人的感受,使之成为诗歌的可视的意象。

在这一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感性经验配合奇妙的想象,将对爱人名字的强烈感受与呼唤、涂写、描画、梦见、刻写这样一些逐渐加强的举动粘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坠入情网的主人公对爱的疯狂。

而随着动作的加剧,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爱慕之情的升温,从而体会其对爱情的强烈和火热。

这样,内心的爱情就变成了生动鲜明的形象呈现在诗里,既让人感受到爱恋的奇丽美妙和强烈,又使全诗形象生动,情趣盎然,韵味浓郁。

㈢注重张力的扩充分析纪弦的《你的名字》:①在爱人那么多可思慕的东西中,诗人独选择“名字”作为感情的依托。

②当情感浓度逐步增加时,主人公的行为也越加疯狂,但诗作也并不多举,只是选择了呼、写、画、梦、刻这几个渐次“升级”的举动。

使之与情感相应。

由于材料精简,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诗歌虽然内容不多意象却随着情感变化层层凸现,分外鲜明灵动。

③各个层面也由于主人公情感举动的升级而被渐渐拉拢,紧密聚合,显示出逐步加强的张力。

全诗浑然一体,情趣横生,极富感染力。

④在文字推敲上,诗歌中反复出现的“轻轻”和“你的名字”使外在的柔情与内在的热情交相促进。

加上句式长短不拘,情感达到沸点时句子就短小急促,情意绵长时又长句婉转。

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一张一弛之间,形成了层层进逼的旋律和丝丝入扣的结构。

⑤而开头和结尾相呼相应,更是从形式情感上都加强了诗歌回环之美,读起来余音缭绕,韵味十足。

㈣注重字句的锤炼余光中《当我死时》P67分析:①诗歌葬“我”于整个大陆的气味想象,表现了要以整个身心拥抱祖国大地的渴望,传达了对故国强烈深沉的爱恋。

②上阙遥想未来,一个“枕”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既强调了动感又写出在母亲怀抱里的安然情状;“白发”衬托着“黑土”,着字不多,但色彩对比鲜明,涵盖人生的沧桑与爱恋的永恒。

③下阙回首从前,交代对祖国爱恋的深长。

“满足地睡去”呼应上阙的“坦然睡去”,再次强调回到祖国母亲怀抱后的安适;“冰冻的密西根”和“黑夜”。

既代表自己的人生经历,又是以异国的寒冷作反衬,突出祖国的温暖;“饕餮”同样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描摹贪婪吞食地图的情状,写尽了游子怀乡的饥渴和对祖国的仰慕。

㈤注重音韵的和谐⑴有节奏感:徐志摩《再别康桥》(新诗)⑵有韵律美:刘湛秋《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P70分析:这类婉转深情,比较缠绵的诗,可以押韵得比较稀疏一些,或者采取换韵的方式,使诗读起来一唱三叹、婉转深沉。

这首诗押韵比较自由,韵脚比较疏,声调就显得长一些,正适应了诗作恬然温柔的情调。

㈥注重行列的形式3.情感对诗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诗歌情感有什么特点?意义:⑴诗贵有情,情感的激流推动者诗人的创作,他们不仅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意愿,而且以抒情的方式打动、教育读者。

⑵只要是诗,就要有丰富的情感,就要抒情,而且应该把抒情放在第一位。

丰富的情感是诗的“血液”和“灵魂”,而抒情在诗里存在,将有如情感之灾人类中存在——是永久的。

只要有情感,有感受,诗歌就具备了打动人的基本条件。

⑶无情的诗,徒具诗的外形却没有诗的生命,就像人没有灵魂一样。

凡是诗都要抒情。

特点:㈠真㈡健康、高尚㈢有时代感4.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举例说明诗歌意象形成的过程。

意象:一般而言,指的是“表意的象”,“意”即作者的情感和想象。

“象”即具体表现出来的形象,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不能把意象看做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单纯载体,成熟的意象应当是外壳的客观性与内核的主观性的智性结晶,具有与情感、诗思契合无间而体现出来的含蓄蕴藉、流畅和谐的音乐特质。

举例:纪弦《你的名字》,见上文。

5.诗歌中架构意象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①串接式:纪弦《你的名字》,余光中《当我死时》②聚焦式:余光中《乡愁》③堆叠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庞德《地铁车站》④跳跃式:台湾诗人痖弦《盐》6.抒情小诗的写作技巧㈠捕捉灵感,诱发创作㈡严格炼意,意境幽远:霎时的触动常常是粗糙肤浅的,只有不断琢磨、提炼才会使之升华,成为统领全诗的意念。

写诗的时候要先确立主题,再选取适当、独特、感受最深的角度。

洛夫《边界望乡》P78:此诗抒写了浓重的乡愁。

通过着眼于眼前的情景,渲染“望乡”那一刹那的悲喜,强调思乡之情沉积之厚,抑制之难。

而余光中的《当我死时》则通过大胆的想象,融现在未来过去与一炉,突出缅怀故园之情的至死不渝。

㈢组织意象,扩充张力㈣开头结尾,引人回味起兴:《孔雀东南飞》设疑比喻:汪静之《蕙的风》㈤艺术手法,灵活多样比喻:冯至《我是一条小河》对比:臧克家《有的人》、排比、象征象征: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P89分析:诗歌要写出新意,仅仅满足于固有的象征义是不够的,这就要求诗人在捕捉和架构意象时,采取“取远譬”的方式,在读者理解诗歌意义的路途上设置小小的障碍,让读者读诗时必须动动脑子,从而激活想象力,主动去发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

诗中的“钥匙”这一取譬的形象并不常见,正因为他的“陌生化”,是个反而更加耐人寻味。

㈥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第三章小说1.小说文体特征是什么?①小说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概括②小说是一种完整的情感世界③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心灵之镜2. 小说叙事有什么特点?小说以塑造典型人物为中心,具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具体环境,能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娱乐审美功能,并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认识和教育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