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学课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内科学课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初次发作自限性,2~3天或多到几周后可自行缓解。 急性期过后,受累关节局部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
色、脱屑和瘙痒,为本病的特有表现 部分(70%)伴有高尿酸血症
临床表现
急性关节炎期
临床表现
急性关节炎期
关节液白细胞内、外有尿酸盐结晶,或痛风石针吸活检有尿 酸盐结晶,是确诊本病的依据
临床表现
急性期缓解称为间歇期。大多数患者在一年内 复发。
随着病情的延长,发作次数频繁,受累关节增 多,疼痛时间延长,缓解速度减慢。
临床表现
血尿酸盐值急剧波动时容易诱发痛风关节炎急 性发作: 尿酸盐值突然升高时,可导致尿酸盐在已经 饱和状态的滑液中形成尿酸盐结晶沉淀 尿酸盐值突然下降时,则可使关节内的痛风 石表面溶解,释放出尿酸盐结晶
常人高
பைடு நூலகம்100%
肾小球
3
分泌50%
再吸收 98~100%
分泌后
4 再吸收40%
尿酸清除值GFR×10% = 8.7±2.5ml/min
发病机理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的危险因素;当血尿酸 >10mg/dl者,痛风的发病率增加到30%~50%
但高尿酸血症者仅一部分(15%)发展为临床痛风 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有出现尿酸盐(尿酸钠)结晶沉积、
▪ 部位:最常见为第一跖趾关节(约50%~60%),其他部位依次为足 背(跗跖)>踝>膝>指>肘等关节
▪ 全身表现:常有发热,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秋水仙碱有特 殊的治疗效果
临床表现
急性关节炎期(痛风的首发症状)
急性发作诱因:受寒、劳累、饮酒、高蛋白、高嘌 呤饮食、穿紧鞋、外伤、手术、感染等
1-氨基-5-磷酸核糖
核酸
甘氨酸 甲酰基
鸟嘌呤核苷酸
黄嘌呤核苷酸 E4 次黄嘌呤核苷酸
E5
(GMP)
(XMP)
(IMP)
E3:PRPP合成酶 E4:次黄嘌呤核苷5‘-磷酸脱氢酶
核酸
腺嘌呤核苷酸 (AMP)
鸟嘌呤核苷 鸟嘌呤
E2 PRPP
次黄嘌呤核苷 PRPP
次黄嘌呤
E6
黄嘌呤
E6
尿酸
腺嘌呤核苷
PRPP
临床表现 痛风临床表现的分期和分类:
无症状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急性关节炎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肾脏病变(痛风性肾病、尿酸结石、急性尿
酸性肾病)
临床表现
无症状期(高尿酸血症期)
仅有血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 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的血尿酸大于420mol/L
(7.0mg/dl),绝经前女性的血尿酸大于350 mol/L (5.8mg/dl),称为高尿酸血症(HUA)。 无症状期可达几年到几十年, 痛风症状的出现与高尿酸血症的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关。
HUA与多个重要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
糖尿病 一项持续10年的研 究发现,25%的糖 尿病是由于HUA导致
发病机理:尿酸生成增多、排泄减少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
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 其它嘌呤类化合物
食物中 的嘌呤

内源性 80%

外源性 20%
尿酸
发病机理
E1: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 移换酶
E2: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 核糖转移酶
5-磷酸核糖+三磷酸腺苷 E3
1-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谷氨酰胺 E1
腺嘌呤
E5: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E6:黄嘌呤氧化酶
发病机理
尿酸产生增多
血尿酸增高的原因
10%
尿酸排泄减少
90% 排泄减少 产生增多
发病机理
肾脏尿酸的排泄
肾脏尿酸排泄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GFR)
近 端
2近端肾小管的再吸收
肾 小
3分泌

4分泌后再吸收
肾脏尿酸排泄:主要是 肾脏排泄尿酸的阀值较正
临床表现
痛风石和慢性关节炎期
痛风石(tophus):内含有尿酸盐结晶的结 节称之为痛风石。是痛风的一种特征性损害
痛风石的形成:尿酸盐反复沉积可使局部组织 发生炎症、坏死,促使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及 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
临床表现
痛风石和慢性关节炎期
痛风石出现的部位和大小: 痛风石可以存在于任何关节、肌腱和关节周围组织。 一般以跖趾、指间、掌指和耳轮等处多见。 痛风石大小不一,小的米粒大,大的乒乓球大,表面 菲薄。
脑卒中 HUA是脑卒中的独立 危险因素并加重脑卒 中的预后不良
高血压 Framinghan研究发现 ,血尿酸每增加 77umol/L,发生高血 压的危险比为1.17 (P=0.02)
代谢综合征
72.9%的男性HUA 患者存在一个及以 上代谢综合征因素
高尿酸血症
肾脏损害 HUA明显增加终末期肾 病的风险,当血尿酸达到 高尿酸血症诊断时,末期 肾病的风险发生,男性 增加4倍,女性增加9倍
冠心病 HUA是冠心病的独立 危险因素并加重冠心病 的预后不良
心肌梗死 HUA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 素,SUA>381umol/L, 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风险为 1.87(P<0.05)
临床表现
急性关节炎期(痛风的首发症状)
▪ 常午夜起病,突然发作下肢体远端单一关节(85%)红、肿、热、 剧痛和功能障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大多24小时内症状达 到高峰
临床表现
痛风石慢性关节炎期
临床表现
肾脏病变(痛风性肾病)
痛风患者肾脏病理检查几乎均有损害,临床上大约1/3患者出 现肾脏症状,可见于痛风病程的任何时期。
关节炎和(或)肾病、肾结石等时,才能称之为痛风。
分类
原发性痛风 继发性痛风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 原发性痛风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在40岁以上发病。南方及沿海地区发病 率要高于其他地区。北京协和医院对他们的痛风门诊358例痛风患者资料库 的数据分析发现40-50岁为分布高峰,男性占97.8%。 女性多见于更年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 发病率: 高尿酸血症为2~27.9% 所有年龄段的痛风为0.84% 2004年山东沿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高尿酸血症:23.14%;痛风: 2.84%。 2007年重庆市城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更是达到男性57.1% , 女性12.7%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Hyperuricemia AND Gout)
定义
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 尿酸增高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临床特点: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痛风石 慢性间质性肾炎(痛风性肾病)和肾尿酸结
石形成 高尿酸血症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