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明幕墙热工计算书模板

透明幕墙热工计算书模板

XXX透明幕墙结构热工性能设计计算书计算:校核:审核:大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目录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2 计算中采用的部分条件参数及规定 (1)2.1 计算所采纳的部分参数 (1)2.2 规范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部分规定 (2)3 幕墙系统结构基本参数 (9)3.1 地区参数: (9)3.2 建筑参数: (9)3.3 环境参数 (9)3.4 单元参数 (9)3.5 框传热系数相关参数 (9)4 太阳光透射比及遮阳系数计算 (9)4.1 太阳光总透射比g t (9)4.2 幕墙系统计算单元的遮阳系数 (10)4.3 幕墙系统计算单元可见光透射比计算 (11)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建筑幕墙》GB/T21086-200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意见稿》[建标2006-46号]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2000 《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等以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2680-94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2009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012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GJ08-56-20122 计算中采用的部分条件参数及规定2.1 计算所采纳的部分参数按《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采用(1)冬季标准计算条件应为:室内空气温度:T in=20℃;室外空气温度:T out=-2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3.6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W/(m2·K);室内平均辐射温度:T rm,in=T in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out=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300W/m2;(2)夏季标准计算条件应为:室内空气温度:T in=25℃;室外空气温度:T out=3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2.5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W/(m2·K);室内平均辐射温度:T rm,in=T in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out=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500W/m2;(3)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标准计算条件,并取I s=0W/m2;(4)计算遮阳系数、太阳光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标准计算条件;(5)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20℃;室内环境湿度:30%,60%;室外环境温度:0℃,-10℃,-20℃(6)框的太阳光总透射比g f应采用下列边界条件:q in=α·I s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I s:太阳辐射照度(W/m2);q in:框吸收的太阳辐射热(W/m2);2.2 规范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部分规定(1)结构所在的建筑气候分区应该按下面表格取用。

(2)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气候分区,甲类公共建筑的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3.3.1-1~表3.3.1-6的规定。

当不能满足本条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权衡判断。

(3)乙类公共建筑的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3.3.2-1和表3.3.2-2的规定。

(4)进行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前,应对设计建筑的热工性能进行核查;当满足下列基本要求时,方可进行权衡判断:i)屋面的传热系数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4.1-1的规定。

ii)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4.1-2的规定。

iii)当单一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大于或等于0.40时,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和综合太阳得热系数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4.1-3的规定。

3 幕墙系统结构基本参数3.1 地区参数:珠海,地区类别属于夏热冬暖地区;3.2 建筑参数:建筑物长度:87.4m;建筑物宽度:45.2m;建筑物高度:53.4m;建筑物体形系数:0.086;计算项目类型:幕墙系统;3.3 环境参数建筑物采用空气调节系统:3.4 单元参数中空玻璃:6+12(中空层)+6(mm);外片:LOW-E镀膜;内片:普通玻璃;中空气体间层气体:空气;幕墙系统的面积:A=29.5m2;幕墙系统玻璃的面积:A g=24.7m2;幕墙系统框的面积:A f=3.4m2;幕墙系统框的总表面面积:A surf=6.51m2;玻璃区域的总周长:lψ=113m;幕墙系统角度:θ=90度;计算单元高度:H=15500mm;3.5 框传热系数相关参数A d,i=1.5m2A d,e=0.5m2A f,i=1m2A f,e=0.3m24 太阳光透射比及遮阳系数计算4.1 太阳光总透射比g t通过幕墙系统构件成为室内的热量的太阳辐射与投射到幕墙系统构件上的太阳辐射的比值。

成为室内热量的太阳辐射部分包括直接的太阳光透射得热和被构件吸收的太阳辐射再经传热进入室内的得热。

(1)框的太阳光总透射比g fg f=αf·U f/(A surf/A f·h out) 7.6.1[JGJ/T151-2008]式中:h out:外表面换热系数W/(m2·K);αf: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6;U f:框的传热系数W/(m2·K);A surf:框的外表面面积m2;A f:框面积m2;g f=αf·U f/(A surf/A f·h out)=0.6×6.6/(6.51/3.4×19.9)=0.104(2)幕墙系统玻璃区域太阳光总透射比g g:玻璃区域太阳光总透射比;g g=0.37(3)幕墙系统计算单元太阳光总透射比g t按JGJ/T151-2008规定:对于整樘门窗结构:g t=(ΣA g×g g+ΣA f·g f)/A t 3.4.1[JGJ/T151-2008]g t:整樘窗的太阳光总透射比。

A g:玻璃板面积;A f:窗框面积;g g:窗玻璃区域太阳光总透射比;g f:窗框太阳光总透射比;A t:窗面积;对于单幅幕墙结构:g CW=(ΣA g×g g+ΣA p·g p+ΣA f·g f)/A 4.4.1[JGJ/T151-2008]g CW:单幅幕墙的太阳光总透射比。

A g:玻璃或透明面板面积;g g:玻璃或透明面板的太阳光总透射比;A p:非透明面板面积;g p:非透明面板的太阳光总透射比;A f:框面积;g f:框太阳光总透射比;A:幕墙单元面积;本计算项目是幕墙系统:g CW=(ΣA g×g g+ΣA p·g p+ΣA f·g f)/A=(24.7×0.37+3.4×0.104)/29.5=0.3224.2 幕墙系统计算单元的遮阳系数幕墙系统计算单元的遮阳系数应为幕墙系统计算单元的太阳光总透射比与标准3mm 厚透明玻璃的太阳光总透射比的比值:对于整樘窗:SC=g t/0.87 3.4.2[JGJ/T151-2008]式中:SC:整樘窗的遮阳系数;g t:整樘窗的单元太阳光总透射比。

对于单幅幕墙:SC CW=g cw/0.87 4.4.2[JGJ/T151-2008]式中:SC CW:单幅幕墙的遮阳系数;g cw:单幅幕墙的单元太阳光总透射比。

本计算项目是幕墙系统:SC CW=g cw/0.87=0.322/0.87=0.37按照规范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此处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5,所以满足规范要求。

4.3 幕墙系统计算单元可见光透射比计算标准光源透过幕墙系统构件成为室内的人眼可见光与投射到幕墙系统构件上的人眼可见光,采用人眼视见函数加权的比值。

对于整樘窗:τt=(ΣA g×τv)/A t 3.5.1[JGJ/T151-2008]式中:τt:整樘窗的可见光透射比;τv:窗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为0.62;A g:窗玻璃的面积(m2);A t:窗面积(m2)。

对于单幅幕墙:τCW=(ΣA g×τv)/A 4.5.1[JGJ/T151-2008]式中:τt:幕墙单元的可见光透射比;τv:透光面板的可见光透射比,为0.62;A g:透光面板面积(m2);A:幕墙单元面积(m2)。

本计算项目是幕墙系统:τCW=(ΣA g×τv)/A=(24.7×0.62)/29.5=0.519对于居住建筑,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做要求;对于公共建筑,按照4.2.4[GB50189-2015]的规定,当窗墙比小于0.40时,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所以,对于本工程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