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材分
析
1、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内容。
通过第七章“力”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就压力而言,它使物体产生形变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物体所受压力的受力面积有关。
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这个物理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掌握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简单运用。
同时也能为如何增大或减小大压强做准备。
2、本节通过情景创设、提出猜想,体验物理规律发现和探究过程,初步认识探究方法。
学情分
析
1、学生学习过力的相关知识,对压力和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了一定的认识。
2、之前引入了压强的物理意义,知道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3、所教学生为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但没有接触过物理规律的探究课。
4、学生思维能力不强,但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出发。
教学目
标1、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够简单运用。
2、初步体会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过程,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
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境创设能力、思维能力和归纳运用能力。
教学重
点1、压强影响因素的猜想和验证过程以及结论。
2、将控制变量法应用于实验探究过程。
3、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紧密相关,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难
点1、因素的猜想及验证过程
2、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
法
观察法分组实验法归纳法
课前准备教
师
气球若干个面粉若干铜块(铁块)4组烧杯4个橡胶棒
学
生
预习压强第一节,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理念)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什么是压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过渡语:压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挤压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情景引入】
让学生从简单的例子中发现物理问题并产生好奇感,以便引入新课——是什么影响了压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问题:1.双手挤压气球不同的力为什么产生的效果不同?2.同样的气球为什么笔尖轻轻一碰就破了?
学生活动: 1、充满疑惑和好奇。
2、知道怎么回事,但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
3、猜测各种原因。
(提示:我们想通过手对气球的压力使气球产生形变,其实就是观察压
力的作用效果,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进行新课】
----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猜想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师活动: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以相同的力用左手掌、右手食指挤压气球,观察左右两边的气球形变。
提出问题:同样的气球为什么以不同的手势挤压它,压力的作用效果为何不相同?
得出第一个猜想:压强的大小和接触面积(或者说是受力面积)有关。
2、鉴于同学们的猜想,同学们一起以不同的力用左手掌、右手掌挤压气球,观察气球发生的形变。
得出第二个猜想:压强的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
过渡语:
师: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猜想要使之成为真理就必须设计实验去探讨,物理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对于在座的同学来说,要设计这样一个实验还比较困难,那么下面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希望能够给你们一些启发。
选择八(2)班常文学、程思远两名同学,同学们通过看他们两人的身材猜测一下谁比较重?
生:答案不一。
公布答案:在体制健康测试中体重57.5公斤一样重。
师:同学们是不是发现,当有两个事物--身高和胖瘦干扰着大家的猜测,要得到正确的结论,非常困难?
但当我们选择两个身高相同,胖瘦不同的两个同学呢?(李程达(48公斤)、陈有志(65.5公斤))
观察和提示得出不同的猜想
创设情境,自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出示学生2组照片。
用身边的例子体会物理探究方法源于生活。
通过猜想,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一方面,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思维;
另一方面,在刚刚
生:陈有志
师:为什么大家第二次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呢?在第二次中,我们把两人的其中一个变量——(身高)统一了,通过另一个变量——(胖瘦)推测体重,就非常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了。
点睛: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也是这样的,就像我们的压强,它们同时受到多个变量的影响,那么,在研究这些变量和事物的关系时,我们通常把其他的量统一了,只让一个量发生变化,依次研究这些变量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在实验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得出----控制变量法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常使用的试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现在我们思考一下,怎么来验证我们前面得到的猜想呢?
老师这里提供了一些面粉和铜块(铁块),我们应该设计一个怎么样的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呢?
提示:我们现在分析一下,在我们的猜想中,我们有两个变量——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影响着同一个事物——压强大小。
师: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我们现在把铜块放在面粉上,面粉因为铜块的压力而产生了凹陷,通过比较下陷的情况,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验证猜想一:
师:按照控制变量法,这儿有两个变量,我们应该......(控制另一个变量——压力,让受力面积发生变化,观察和比较压强的大小)。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针对学生的方案,统一实验方案:
我们取一组铜块(控制了压力的大小);以不同的接触面积(改变受力面积)放到面粉上,观察记录下陷刻度数。
再取2组铜块进行试验。
根据实验记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与猜想一相关的结论。
实验次数
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记录实验
结果
的基础上,对于初二的
学生,设计实验就会变
得相对容易了。
最后统
一试验步骤方法。
同时,也能锻炼到
学生的迁移能力。
1 一组铜块小正方体的1个面
2 一组铜块小正方体的2个面
3 两组铜块小正方体的1个面
4 两组铜块小正方体的2个面
【得出结论一】:
压强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而且,当压力一定的时候,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验证猜想二:
师:经过刚才对猜想一的验证,现在要对猜想二进行验证就相对显得容易了,请同学们仔细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更正。
师:鼓励学生积极阐述自己设计的实验,并相互指正和交流,谈谈它的合理性(由于时间关系,此步略)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统一实验方案:
取一组和两组铜块,用正方体的1个面轻轻的倒放在面粉上,观察记录下陷刻度数。
再用小正方体的2个面接触,记录试验结果。
根据实验记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与猜想二相关的结论。
实验
次数受力面积大小压力大小记录实验结果
1 小正方体的1个面一组铜块
2 小正方体的1个面两组铜块
3 小正方体的2个面一组铜块
4 小正方体的2个面两组铜块【得出结论二】:
压强的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而且,当受力面积一定的时候,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鼓励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验证方法。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课堂小结】:
1、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敢于猜想,并尝试设计实验,用简单的验证这些猜想,最后得出结论。
2、感悟物理探究的基本过程。
3、掌握影响压强的因素和规律,并学会简单运用。
【知识运用】
1、两个体重相同的同学走过烂泥地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图中情景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目的是
压强,保护手指;图钉做的比较尖,目的是压强,易于钉入。
3、一小孩在冰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将要破裂,这时他应该如何自救呢?请你们一起帮他想想办法。
板书设计
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因素猜想:
猜想一——受力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