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高,教育改革的实施,人们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
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我国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所沿用的教学方式
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今社会学生发展的需要,从而对小学
语文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
方式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兴趣;设疑;想象
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3-086-01
探究性学习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无疑是一次突破。
它从形式、观念以及具体实践上都
呈现出了先进性与开创性。
教师们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时,不仅需要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
与适应能力,还要尽最大可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兴趣才能有继续坚持的动力与决心。
如果人们做事没有丝毫兴趣,那么就不会有为之努力的欲望。
学习同样如此,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
小学生正处于懵懂
时期,对很多新鲜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但同时也容易对一件事物失去兴趣。
小学生的耐心
有限,对于枯燥的事情不会花费时间去探究。
此时,教师就要想法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
自主地去探索。
例如,今天学习的课程是了解一种树,若是仅限于课本上的讲解,学生未必
能懂,即使懂了也不一定能记住。
于是在课前,教师就要给学生布置搜集资料的作业,让学
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二、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学习
现在很多教师喜欢独霸课堂,自己成了课堂的主角,并为学生安排许多繁重的任务,忽
视了学生需要时间消化、思考。
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思考问题,悟出更多的知识与道理。
此外,课堂上的活动必须确保每个学生积极
参与,避免出现每个班级只有几个学生活动的现象。
一般来说,成绩较差的学生时常会产生
自卑心理。
如果教师对其不闻不问,甚至是歧视,不仅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严重的还会造
成学生心理上的阴影,使学生厌学。
这时教师应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多给予他们帮助,
引导他们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教师巧妙设疑
教师要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首先要巧妙设疑,强化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
点的认知和理解,调动小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动机,使小学生乐于思考,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一种认知冲突的情境。
在设疑的过程中,为小学生提供可以选择
的答案,激发小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要让学生觉得活动十分有趣,
这样才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改变传统的课堂
教学模式,实施开放性教学,使学生自发、自主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四、注重条件创设与铺垫
小学阶段的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灵活和多元的学科。
对此,教师们要大胆地摆脱束缚,去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们获得更加新颖的教学内容及相关的知识。
由于传统的接
受式学习方法已经在学生之中延续了很长时间。
因此,教师们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
观念与习惯,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或者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并最终收获具有个性的
学习成果。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设条件,比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为学生安排他们感兴趣的文学主题活动,或者安排学生结成小组研究大纲中的学习内容等。
类似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帮助。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
变原有的比较保守传统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开放式的学习模式。
五、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核心地位
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现代教学模式中的典型,它不仅代表着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模
式的转变,实际上还代表大众教育观念的转变。
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仅需要勤奋好学的高
智商人才,更加需要具有开创精神与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教师将探索性学习方法应用于
语文教学就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学生在课堂上的核心地位被再一次凸显出来。
教师们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转变角色与心态,为学生群体以及个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方案,用良好的教学技巧以及较高的职业素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课本内容、文学背景、课外资料以及感兴趣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探讨。
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为例,教师们可以在为学生制定古诗理解的大方向之后,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参考其他古诗或文学背景,或者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对古诗主旨的不同理解,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整理来得出完整的学习成果与心得。
这样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了学生,教师们在此过程中应该提供更加到位的配合以及合理适时的指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有广阔的平台和足够的空间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研究问题的思路、技巧以及经验,并学会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
六、引发想象,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想象是思维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想象至关重要。
学习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超越文本,还原真实的情景。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主题、思想与情感的把握,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更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想象力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要素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着重启发学生展开丰富而充分的想象。
总之,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究,在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既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新方式方法,也需要小学生的积极配合参与,因此教师不止要安排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课,还要在其他课程学习中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意识。
我坚信长久下去,学生一定能够在探究性学过程中收获到非比寻常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73-73.
[2]钟莹莹.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改革与创新中绽放光彩[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8):41-41.
[3]韩银婷.把握阅读写作双姝,推进语文有效教学[J].语文学刊.2011(0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