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制造业的零库存管理

浅谈制造业的零库存管理

浅谈我国制造业的零库存管理----以丰田公司为例1、 零库存管理概念及其特征一 零库存管理概念它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

所以“零库存”管理的内涵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些种物品数量为“零”,即不保存经常性库存,它是在物资有充分社会储备保证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供给方式。

二零库存概念二、零库存管理对制造业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也在互相借鉴创新中不断提高,国内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零库存管理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在企业生产中,库存是由于无法预测未来需求变化,而又要保持不间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配置的资源。

但过量的库存会诱发企业管理中诸多问题,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

如何尽可能减少原料和产品库存,降低库存成本,又能准时完成对生产的供应,是库存管理系统中最现实的问题。

很多企业认为,如果在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经营活动中国能够实现零库存,企业管理中的大部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零库存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的关于库存优化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丰田汽车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曾说过:“库存是万恶之首,维修、效率、质量、交期、大量资金占用或周转时间延长、客户服务水平低下、大面积场地被占用、巨大的管理费用及长期存放产生的损耗、大量的呆滞物料最终成为废品回收站的购买对象、公司的资产严重缩水等众多隐患均被巨大的库存全部掩盖。

”库存管理一直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

因此分析零库存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采用零库存策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成本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

企业选择经营品牌的首要因素就是利润,价格竞争已是厂家相互竞争的焦点。

在质量和交货期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企业都希望自己经营的品牌获取最大的利润。

采用零库存管理策略可以降低成本,这是因为:倘若企业不能有效地控制库存,则企业的库存所占用的流动资金将十分巨大。

巨大的流动资金将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利息负担和风险负担。

零库存可以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

物流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采购成本的节省。

制造企业相比商业企业多了原材料的采购这一环节,采购成本的降低对制造企业尤其重要。

零库存策略由于供应商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及内部规模效益与长期订货,再加上消除了采购过程中的一些浪费(如订货手续、装卸环节、检验手续等)而简化了采购过程,这使得购买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价格和手续费用得以降低。

此外,零库存还可以节约采购所需资源(包括人力、设备等),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

零库存可以减少库存费用。

库存费用主要包括储存费用和管理费用。

储存费用主要有存储设施的成本、搬运费、保险费,盗窃损失、折旧费,税金等;管理费用主要是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支出。

采用零库存策略后,由于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数量的大量减少,库存规模缩小,相关的储存费用降低,用于库存管理的员工也减少。

这一切变化都可以为企业节约费用,增加利润。

零库存管理可以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率,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

在日本,企业常将库存看作为掩盖生产矛盾的“万恶之源”。

为此,企业不断地压缩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将零库存当作企业的目标。

而在我国,宁早勿迟,宁多勿少的观念在不少员工中还依然存在。

采用零库存管理策略后企业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将大量减少,企业将实行及时采购策略,从而使企业的流动资金的周转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周转率的提高意味着流动资金的减少。

2 零库存可以提高质量近年来,质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对于制造业来说,要想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国际产品,质量尤其是关键,好的质量是企业品牌的名片。

一般来说,实施零库存策略,可以是购买的原辅材料和外购备件的质量提高2~3倍。

而且,原材料和外购设备质量的提高,不仅使废次品减少,设备有效作业率提高,同时也将促使企业质量成本的降低。

3零库存管理可缩短产品周期若企业采用零库存策略,则可缩短原材料的供应时间。

零库存管理要求的是根据生产的实际需求来采购原材料,而且一般是及时采购、及时使用。

原材料进入工厂后,一般不进入仓库,而是进入工厂的集配中心(有的甚至可以不进集配中心),经分拣后直接进入生产车间。

因此,零库存管理减少了原材料入库、储存、出库等工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物流的效率。

同时,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也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原辅材料和外购备件的供应时间。

零库存策略减少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零库存管理增大部门之间的协作,要求采购和存储部门与生产部门保持高度一致,生产部门产生的任何问题都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如缺货等待、原材料堆积、质量问题、备件规格不符要求等),因此不会产生重大的事故而影响生产进度。

而且,采用零库存管理策略后,原辅材料和外购备件的错发、漏发等现象也会大量减少,这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实现零库存对制造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丰田企业零库存管理的实现途径和方法丰田“零库存”实现的主要前提:一是其环环相扣的拉式生产模式的运用,二是它的独创利器——看板管理在支撑着拉式生产模式的实践,三是其带人字旁的自动化作业方式造就的高效率为零库存下的准时、高效提供了切实保障。

所谓拉式生产,即“由后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刻到前一道工序去领取需要数量的特定零部件,而前一道工序则只生产所需要领取的数量。

”因此,在丰田的车间,看不到分门别类堆积在物架上的零部件,也见不到其他工厂“零部件搬运工往来穿梭”的繁忙景象。

而支撑这一切的,就是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看板方式。

根据拉动式生产的实际情况,把生产计划下达给最后的组装线,在指定的时间生产指定数量的指定车型,组装线便依次向前一道工序领取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

在这过程中,“用于领取工件或者传达生产指令的媒介”就是为拉动式生产而量身定做的“看板方式”。

当然,拉式生产和看板方式实践的基础在于人,以及人所创造的“带人字边的自动化”,它表现出丰田的另一个生产理念:先进的设备只是起点,人才是品质的最终保障。

至于实现准时化生产以及零库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目前企业界总结的几条我认为可以借鉴 (一)零库存主要形式1.委托保管方式接受用户的委托,由受托方代存代管所有权属于用户的物资,从而使用户不再保有库存,甚至可不再保有保险储备库存,从而实现零库存。

受托方收取一定数量的代管费用。

这种零库存形式优势在于:受委托方利用其专业的优势,可以实现较高水平和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用户不再设仓库、同时减去了仓库及库存管理的大量事务,集中力量子生产经营。

但是,这种零库存方式主要是靠库存转移实现的,并未能使库存总量降低。

日本宫山售药及我国天津通讯广播器材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实现零库存的。

2.协作分包方式即美国的“sub——com”方式和日本的“下请”方式。

主要是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以若干分包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

在许多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都是以一家规模很大的主企业和数以干百计的小型分包企业组成一个金字塔形结构。

主企业主要负责装配和产品开拓市场的指导,分包企业各自分包劳务、分包零部件制造、分包供应和分包销售。

例如分包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可采取各种生产形式和库存调节形式,以保证按全企业的生产速率,按指定时间送货到主企业,从而是使主企业不再设一级库存,达到零库存的目的。

主企业的产品(如家用电器、汽车等)也分包给若干推销人或商店销售,可通过配额、随时供给等形式,以主企业集中的产品库存满足各分包者的销售,使分包者实现零库存。

3.轮动方式轮动方式也称同步方式,是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前提下,使各个环节速率完全协调,从而根本取消甚至是工位之间暂时停滞的一种零库存、零储备形式。

这种方式是在传送带式生产基础上,进行更大规模延伸形成的一种使生产与材料供应同步进行,通过传送系统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的形式。

4.准时供应系统在生产工位之间或在供应与生产之间完全做到轮动,这不仅是一件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而且,需要很大的投资,同时,有一些产业也不适合采用轮动方式。

因而,广泛采用此轮动方式有更多灵活性、较容易实现的准时方式。

准时方式不是采用类似传送带的轮动系统,而是依靠有效的衔接和计划达到工位之间、供应与生产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零库存。

如果说轮动方式主要靠“硬件”的话,那么准时供应系统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软件”。

5.看板方式是准时方式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也称“传票卡制度”或“卡片”制度,是日本丰田公司首先采用的。

在企业的各工序之间,或在企业之间,或在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某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环节指定供应,从而协调关系,做到准时同步。

采用看板方式,有可能使供应库存实现零库存。

6、水龙头方式是一种像拧开自来水管的水龙头就可以取水而无需自己保有库存的零库存形式。

这是日本索尼公司首先采用的。

这种方式经过一定时间的演进,已发展成即时供应制度,用户可以随时提出购入要求,采取需要多少就购入多少的方式,供货者以自己的库存和有效供应系统承担即时供应的责任,从而使用户实现零库存。

适于这种供应形式实现零库存的物资,主要是工具及标准件。

7.无库存储备国家战略储备的物资,往往是重要物资,战略储备在关键时刻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要有各种名义的战略储备。

由于战略储备的重要,一般这种储备都保存在条件良好的仓库中,以防止其损失,延长其保存年限。

因而,实现零库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无库存的储备,是仍然保持储备,但不采取库存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

有些国家将不易损失的铝这种战略物资做成隔音墙、路障等储备起来,以备万一。

在仓库中不再保有库存就是一例。

8.配送方式这是综合运用。

上述若干方式采取配送制度保证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

(二)零库存的可能实现形式1.即进即售指当产品入库后,在正常库存周期将所有的产品都销售出去,并同时收回货款。

这种方式是最理想的销售方式,但除非是处于垄断地位或极为畅销的产品,否则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存在。

2. 即进半售指当产品入库后,除即进即售情况外,可以采取接受定金或分期付款的办法,将产品半卖半“送”,这是实际销售中最主要的方式,是比较好实现的。

3.超期即“送”对于超过正常库龄的产品,可采取不付款“送”给用户先使用,即赊销的办法。

对于处于长期呆滞的库存产品,可采取用它们支付有关费用的办法“送”出去,如用呆滞产品代替现金支付广告费、赞助费用、运费、仓储费等等。

三、零库存管理法的评价“零库存”是综合管理实力的体现。

在物流方面要求有充分的时空观念,以严密的计划、科学的采购,达到生产资料的最佳衔接;要求资金高效率运转,原材料、生产成本在标准时间内发挥较好的作用与效益,达到库存最少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