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平教授论治更年期汗证临床经验_徐波

王平教授论治更年期汗证临床经验_徐波

[2]夏伦祝,徐先祥,张睿.威灵仙总皂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收稿日期:2015-05-21基金项目:湖北省医药领军人才工程项目(鄂卫生计生发[2013]4号)作者简介:徐波(1990-),女,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研究。

通讯作者:王平(1962-),男,湖北恩施人,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衰老理论及老年病证治规律研究,E-mail:pwang54@qliyun.com。

安徽医药,2009,13(5):496-497.[3]吴宗群.中药青风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杂志,2006,9(9):857-858.[4]宫金艳.丹参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2):122-123.[5]胡晓梅.周霭祥运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的经验[J].中医杂志,2011,52(14):1187-1189.[6]刘育明.清热解毒法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造血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7,38(12):78-80.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9.016王平教授论治更年期汗证临床经验徐波,王平(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年痴呆醒脑益智重点研究室,湖北武汉430065)摘要:王平教授从事中医老年病的研究多年,对更年期汗证辨治独具特色。

文章在充分研究王平教授门诊病案的基础上,总结其学术经验,论述王平教授对更年期汗证病因病机以及治法特色的认识。

关键词:更年期汗证;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588;R758.74;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5)09-1644-02王平,湖北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承陈如泉、张六通、邱幸凡等著名中医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优秀继承人,从事中医老年病的科研、临床与教学工作30余年,临床上对更年期汗证治疗颇有效验。

更年期汗证是机体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以自汗、盗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结合临床,王平教授认为更年期汗证是患者由于肾精亏虚、情志内伤、起居失常等引起阴阳不和、营卫失调、痰瘀互结而出现的病证。

王平教授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屡有新的发挥,现结合临床案例将其治疗更年期汗证的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1滋阴填精平衡阴阳《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说明汗液是人体的精气所化,《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阐明汗液的生成离不开肾中精气。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简明扼要地说明人之阳气作用于体内的阴精,宣发、排泄于皮肤而为汗液。

更年期汗证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肾气亏虚,五脏功能减退,从而造成人体机能下降,阴阳失衡[1]。

更年期患者由于肾中精气亏虚,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证见自汗盗汗。

肾精亏虚,肾气不生,气失固摄,阴液外泄发为更年期自汗;阳消阴长,虚火内生,阴精被扰,不能自藏而外泄,导致更年期盗汗。

所以调和阴阳、滋阴填精是治疗更年期汗证的最基本方法,对于更年期自汗多用益肾填精止汗法,对更年期盗汗多采用滋阴清热止汗法,王平教授在此辨证基础上多以交泰丸、青蒿鳖甲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共奏平衡阴阳、敛汗止汗之效。

案1丁某,女,57岁,潮热盗汗5年,下午潮热明显,自觉气血上涌感,夜晚入睡汗则湿衣,以手心、脚心、前胸、后背明显,平素畏寒,好热饮,脾气大,绝经12年,饮食可,睡眠质量差,大便黏腻,难以冲厕,小便正常。

舌黯苔微黄腻,脉细滑。

辨证分析,患者老年肾阴虚,肾阳亢奋,外开腠理,发为盗汗,属于典型的肾阴虚盗汗,药用:青蒿15g,鳖甲15g,生地20g,知母10 g,丹皮10g,玄参15g,黄芪30g,当归15g,灯芯草2 g,栀子15g,白薇15g,黄连10g,肉桂10g,银柴胡15 g,地骨皮15g,淡竹叶15g,淡豆豉15g,煅龙牡各15 g,酸枣仁30g,14剂,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

二诊,自述潮热盗汗症状缓解明显,夜晚睡眠质量改善,偶见湿衣,手心脚心仍自觉发热但较前缓解,下午潮热减轻,畏寒,好热饮,大便成形,舌淡红苔微黄,脉弦细。

患者阴虚症状改善,仍见畏寒喜热饮等阳虚症状,由于阴阳胡根互用,阴虚阳亦不足,予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药用:黄芪20g,生晒参6g,焦白术10 g,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0g,茯苓10g,泽泻10 g,丹皮10g,熟附片6g,鹿角胶10g,淡竹叶10g,黄连6g,肉桂10g,浮小麦30g,焦楂曲各10g,调理3月,诸症状基本消失。

2调畅五脏解郁止汗王平教授根据《内经》理论,认为本病病位涉及五脏,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2]。

如《素问·宣明五气轮》曰:“五脏化液,心为汗”;《灵枢·九针》:“心主汗”,《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阐明汗液的生成离不开肾中精气,治疗上尤为重视心、肾两脏的调养。

同时,王平教授认为肝脾肺三脏与汗出息息相关,如肺气不足则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思虑太过,损伤脾胃可导致心血不足,因汗为心之液,血不养心,汗液外泄太过,引起自汗或者盗汗;肝气郁结,湿热蕴于肝胆,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致汗出增多;这与清代王燕昌《王氏医存·即汗处知其虚处》认为“五脏皆有汗,不独心也”一脉相承。

对此王平教授在辨证的基础上,多采用调畅五脏,解郁止汗之法,常用逍遥散、越鞠丸、柴芩温胆汤合酸枣仁汤等方治疗,使气血和调,汗出自愈。

案2袁某,男,52岁。

自汗3个月,自诉近期因家庭琐事、工作压力白天容易出汗,以头部明显,伴见头晕,脱发,头发,眉毛及身上毛发脱落,稀少,伴见眼干,眼涩,眼疲劳,耳鸣,少气懒言,畏寒,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早泄,腹胀,腰酸,腹部发凉,偶尔手心发热,大便黏腻。

舌红镜面舌,脉沉弦细尺脉弱。

辨证分析,思伤脾,患者因思虑过度,伤害心脾二脏,气血不和引发自汗等症状,方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药用黄芪40g,当归10g,白术15g,茯神15g,陈皮10g,生首乌15g,生晒参5g,防风10g,白芷10g,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5g,骨碎补10g,煅龙牡各15g,焦三仙各10g,黄连6g,肉桂15g,炙甘草6g,侧柏叶15g,14剂,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

二诊,患者自诉服用后汗出缓解,眼干眼涩减轻,乏力症状明显减轻,自觉入睡困难,脱发,偶见头晕,耳鸣,多梦,早泄、腰酸、腹部发凉。

辨证患者出汗症状已经缓解,治疗当以健脾补血益肾,续原方去侧柏叶、柴胡、枳壳加旱莲草15g,女贞子10g,酸枣仁15g,川芎10g,依此方调理月余,基本痊愈。

3清化痰浊活血化瘀王师认为痰瘀同病是老年病的主要证候特点[3],治疗更年期汗证自然不可忽视这两个因素。

中医素有“老人多虚”“老人多痰”之说,“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如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张介宾提出的“痰生百病”“百病多兼有痰”等,说明痰是更年期汗证的影响因素。

《丹溪心法·自汗·四十九》指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对盗汗则认为“盗汗属血虚、气虚”,王清任强调:“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补充了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可见瘀血亦可致更年期汗证。

临床王师多采用温胆汤、二陈汤、血府逐瘀汤治疗。

案3余某,男,65岁。

自汗、盗汗1年,患者自诉一年前出现不明原因自汗,盗汗,伴见头晕、困乏、左耳耳鸣,失眠,多梦,心悸,每晚能睡2 3h,醒后不易复睡,服安定一颗仍不可睡,晚上时有口苦,纳差,大便不成形。

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病史。

形体肥胖,舌黯淡苔白腻,脉弦滑有力。

辨证分析,患者老年肝肾亏虚,脏腑协调失衡,津液聚而生痰,药用:枳实10g,炒栀子10g,黄芩10g,法夏10g,陈皮15g,枣仁30g,茯神15g,浮小麦30g,夜交藤30g,煅龙牡各15g,合欢皮15g,竹茹10g,白芍15g,灯心草2g,生草6g,7剂,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

二诊,患者自诉自汗盗汗缓解明显,头晕耳鸣症状减轻,仍失眠、多梦、心烦,口苦基本消失,小便渐清,大便基本成形。

辨证分析患者痰湿基本已化,阴血亏虚,治疗当以滋养阴血,安神益智为主,方以酸枣仁汤加减。

药用:酸枣仁30g,川芎15g,茯神15g,知母15g,五味子15g,百合15g,桂枝10g,夜交藤30g,白芍15g,炙甘草10g,黄连10g,枳实10g,法半夏10g,依法调理月余得愈。

4调和营卫敛汗止汗《景岳全书》说:“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

”卫气不能固护肌表,腠理疏松;卫气亏损,不能固摄津液;卫气内郁,阳热内蒸,迫津外泄;营血亏虚,郁热内扰皆是发生汗证的常见病机。

《伤寒论》第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说明任何外来邪气侵入人体毫毛引起腠理玄府开阖失司,均可引起阴津外泄而汗出,更年期体质虚弱,容易感受外在邪气而引起汗出。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指出:“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临床王师多用桂枝汤、建中汤、玉屏风散加减治疗,以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效。

”案4李某,女,57岁。

自汗30年,患者自诉30年前产子,产后三个月因吹风受凉而自汗、加衣后缓解,伴见头疼,现四肢自觉冰冷,烦躁,疲惫乏力,易自汗,畏风寒,曾服中药而胃寒胃痛,月经愆期,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稍弦。

不难发现,患者因生子受寒导致营卫不和而见自汗,治疗上当以调和营卫、补阳和胃为原则,药用:桂枝10g,白芍15g,大枣10g,生姜10g,太子参15g,白术15g,玄参10g,黄精15g,茯苓15g,山药15g,熟附片6g,当归10g,木香10g,砂仁10g,巴戟天10g,熟地15g,黄芪15g,焦三仙各10g,炙甘草6g,五味子15g,煅龙牡各15g,7剂。

二诊,患者自诉自汗症状缓解,畏寒减轻,仍觉疲乏,肢体疼痛遇寒加重,方以桂枝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因产后受风寒而导致的自汗。

复诊,汗出缓解,现吹风后汗出减轻,续原方去熟附片、煅龙牡继续服用3月,随访半年基本痊愈。

5结语中医认为更年期自汗、盗汗虽出现在外,但其病在内,绝大多数患者均伴有相关的内在疾病或生理失衡,外在汗出只是一个信号,所以治疗应采用“治病求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