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圣地儒风,品文化底蕴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历史中师生员工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
济宁学院在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十分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
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精心设计,全面部署,整体推进。
按照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济宁学院校团委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各方面的文化才能有所表现,大力鼓励社团活动蓬勃开展,组织了“三下乡”“校园十佳歌手”“校园十佳主持人大赛”“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读书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并且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着重查找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本次调研工作主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兄弟高校经验学习等方式进行,其中问卷调查调查的院系包括文化传播系、教育系等8个系,并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9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00份,回收率93.1%,从中抽取500份进行研究,并且进行分析报告,最后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对现阶段我校特色文化建设工作调查数据分析1. 校园物质文化现状( 1) 大学生对校园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情有独钟。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在回答“你对下列哪些校园文化活动比较感兴趣”问题时,有66.4%的大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有33.2%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术科技”,其余依次为“文化艺术”(51.4 %) , “体育竞技”(27.6 %) , “志愿服务”(29.2%) , “创业教育”( 34.8%) “素质拓展”(32.0%)“心理健康”(31.4%)“其他”(0.8%)。
可见, 大学生对校园物质文化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情有独钟。
(2) 提升素质,拓展能力是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在回答“你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问题时,82.0%的大学生选择了“提升素质,拓展能力”,以下依次为: “休闲娱乐,拓展社交范围”占74.4% ,“施展个人特长,才艺”占33.4% , “综合测评加分”占20.0 % , “无聊,打发时间”占11.8%,“交友”占27.6%,“其他”占0.6%。
由此可见, 大学生多认为提升素质,拓展能力是参与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
( 3)对于“你参加校园活动情况如何”问题, 大学生的回答多为“不经常”占69.6%,回答“经常”的只占23.6%,回答“从不参加”的占6.8%。
这说明还需正确引导同学参与校园活动。
(4)在涉及“相比较而言,你更愿意参加”这个问题上。
同学回答学校举办的活动占36%,回答本系举办的活动占30.6%,回答班级举办的活动占18.2%,回答校外活动的占15.2%。
(5)在回答“你对我校组织展开的学科专业竞赛及科技文化活动的评价”问题时。
选择很满意的占10.6%,满意的占35.0%,一般的占49.2%不满意的占5.2%。
2. 校园精神文化现状(6)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需求呈多样化。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在回答“对我校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评价”(活动有“三下乡”“校园十佳歌手、校园十佳主持人大赛”“春季田径运动会、大学生足球联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问题时,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很满意”,绝大部分选择了“满意”,少部分选择了“一般”,只有极少数选择了“不满意”。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并追求文化活动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所以济宁学院对此展开了调研,调研数据对日后文化活动工作展开形成了莫大的帮助。
(7) 学生对我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的评价一般。
对于“你对我校校园活动文化现状的评价”这一问题, 10.2%的学生选择“很满意”,32.2%的学生选择了“满意”,48.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9.2%的学生评价“不满意”。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我笑校园文化活动现状评价一般。
(8) 我校位于孔子故里,文化圣地,有优越的文化底蕴。
在回答“你对我校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的评价”这个问题时,很满意的占10.2%,满意的占29.0%,一般的占52.6%,不满意的占8.2%。
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是我校文化积淀的基础。
3. 校园制度文化现状(9)“你觉得我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怎样”,很丰富的占15.4%,一般的占52.2%,比较单一的占29.2%,很单一的占“3.2%”。
(10)“你对我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如何评价”,水平和档次很高的占“7.6%”,大部分同学还是觉得“水平和档次还行,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占69.8%,相当一般的占“19.8%”,很差的占“2.8%”。
(11)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自发的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群众组织。
“你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的评价”,有10.8%的同学选择了很满意,27.4%的同学选择了满意,52.8%的同学选择了一般,只有9%的同学选择不满意。
(12)校园文化活动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大学生在回答“你认为目前我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多选题) 这个问题时, 41.6%的大学生选择“主题不明确”, 其余为: “宣传不到位,宣传形式不够吸引人”( 63.2%) ,“活动频率不适宜”( 38.85%) , “组织不到位”( 37.2%) , “其他”(4%)。
(13)在回答“你希望学校增加哪些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多选题)问题时,大部分选择了“社会实践”占59.6%,其余的有:“学术科学”占31.6%,“文化艺术”占39.4%,“体育竞技”占21.4%,“志愿服务”占24.0%,“创业教育”占40.6%,“素质拓展”占35.6%,“心理健康”占35.6%,“其他”占1.8%。
(14)校园文化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建议。
在回答“你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应该侧重于哪方面的活动,发挥何种作用”(多选题)问题上,“社会实践、实习活动,以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主”占76.4%,“生动有趣的娱乐活动,以丰富校园生活,放松身心为主”占51.4%,“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以增加修养,增长知识为主”占49.4%,“特长培新等活动,以拓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主”占57.4%,“其他”占1.4%。
济宁学院校团委专门针对这次问卷调查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有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应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前瞻性地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与分工,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
1.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学校精神的凝聚、培育与弘扬不够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它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价值追求。
办学理念主要是以大学理念为基础,反映学校建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认识、观念和态度。
我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形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推进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大学精神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彰显不够,体现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未充分重视挖掘、提炼、培育体现我校历史传承、学科特点和办学特色的学校精神,新时期学校的办学理念尚未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相关研究和建设工作比较滞后,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2.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在长期积累过程中积淀和创造的。
大学文化以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以育人活动为主要功能,这是大学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由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制的文化构成了大学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等活动中没有充分体现,以行政管理为手段的约束性活动和措施比较多,缺少鼓励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成才,以及培养实践能力和发展个性、兴趣及创新精神的校园氛围。
此外,对学生自主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设施、经费等方面支持与保障的力度不够。
3.学校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大学的文化特色是影响大学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追求个性、铸造品牌、彰显特色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以特色求创新,以特色促发展,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特色不够鲜明,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文化特色研究不够、定位不明确,校园环境中缺乏反映学校历史与传统的元素,校园文化的移植和对接比较薄弱;校史校情研究不够,导致学校文脉的传承、宣传不足;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科文化的结合不够,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术文化活动培育不足,缺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的结合也比较欠缺。
4.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比较薄弱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方式,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人参与到网络文化活动中来。
网络文化拓展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空间,提供了新途径,但网络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使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相比还比较滞后,校园各级网站建设缺少统一的指导和规划,各级特别是各部门的网站建设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还比较少,内容不够丰富,互动性不强,缺少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精品网站和栏目,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文化活动贫乏,学校网络的文化影响力还不够强。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步伐济宁学院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快建设富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文化校园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是时代大背景。
大学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负有重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贯彻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大力开展文化创新。
1.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团委的大力配合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