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营销》课程标准
执笔人:主审人:课程编号: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网络营销》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
开设学期:第X学期
学时:
,
学分:
二、课程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定位
《网络营销》是武汉第一商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该课程作用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网络营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网络营销的初步能力, 提高网络经济意识和基于网络环境的商务能力,为高素质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
养奠定基础。
同时对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客户管理》、《模拟营销》可起支撑和奠基作用。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网络营销的工作流程,并具备网络营销岗位的专业能力;
(2)能够对中小企业案例独立地做出一份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
(3)能通过团队协作为中小企业建设网站并进行电子商务平台规划;
(4)能熟练的运用各种网络商务工具为中小企业进行网络推广;
(5)能够有效的评估企业网络营销效果;
(6)能够独立的进行“网络创业”。
2.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2)理解营销环境的变化;
(2)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营销工具开展营销活动;
#
(4)理解网络广告的具体应用。
3.素质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较强的互联网自我学习能力;
(3)学以致用,工作后能够迅速进入角色。
(4)学会共处,强化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通过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工作岗位分析,确定《网络营销》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以工作情景需求调查分析为基点,结合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及行业内专家的指导,打破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以营销工作中对网络营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基础,突出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网络营销工作技巧与技能服务,在各个教学模块中有效地将网络营销理论知识与营销活动联系起来,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施项目式课程任务驱动型教学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开展行业企业调研,特别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调研,了解社会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结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网络营销》课程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根据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项目设计以市场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市场调查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现场模拟、角色扮演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运用。
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子教学情境以至少一个典型案例为载体引发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现场教学、现场模拟和角色扮演,将网络营销理论和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在较高程度的教学互动中,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和体验,以达到应用网络营销理论和方法解决市场营销活动相关问题的目的,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三)改革考试模式
探索课堂辩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在学生学业评定中的作用,适当改变成绩评定各项指标的结构与权重,注重课堂表现,将形成性评价融入到课程评价中,使课程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四)教学与职业资格相结合
.
课程教学还要突出基于网络营销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安排学生假期实践、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参加网络营销相关活动,及时获取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变化的新信息,培养学生应用网络营销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营销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保证培养出来的中职营销专业人才符合社会需要。
注意教学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营销员”、“助理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本课程教学场所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二)课程内容要求
…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
1.本课程教材种类繁多,但仍无适合本区域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特色的教材,建议自编教材进行使用。
2.教材编写原则。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编写要求及体例要求,按照项目式教材开发思路,以培养适应营销第一线岗位所需要
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岗位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标,在理论知识选择上遵循“必需、够用、实用”原则的基础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突出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有机统一,着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知识与开发智力的结合、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的结合、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的结合,真正体现中等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3.教材编写要求。
教材应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要充分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思想;教材应充分体现中职院校的特点,体现针对性、适用性;教材中应包括大量的实践设计内容;教材应具有大量符合实践性、实用性原则的案例。
(二)教学建议
老师应深入研究学生,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习技术和理论,不断鼓励学生战胜自己,超越自我;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项目式教学,逐项考核,促进学生学习;推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创设工作情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用教具、学具,组织学习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同时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库,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共享。
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
主讲老师应根据项目任务中涉及的典型企业与新产品为载体安
排和组织教学活动;
主讲老师应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整体设计思路,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完成整体教学设计和授课的编制;
分小组实施项目教学时,建议每组人数控制在4-5人左右,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或操作的要求,应做出明确规定;
为确保课程教学效果,建议采取小班教学。
(三)教学组织与设计
1.本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结合实训,使学生掌握网络营销的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
2.在教学模式上,应做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路;注意课堂讲述与参观学习相结合,将丰富生动的实物教学融入课堂。
3.本课程实践性强,覆盖面广,必须前后联系,从总体上让学生把握所学课程的内容和作用,由于网络营销的理念更新的速度快,对于本学科出现的新方法。
新思路应及时补充。
4.对分析和实施电子商务教学内容应让学生进行专题训练。
有条件的让学生登录电子商务网站或到电子商务公司实地参观,也可邀请业内人士来校讲座。
5.本课程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安排课程大型作业或者课程设计。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
1.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过程考核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课堂讨论、作业等情况进行的评价;目标考核是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的评价。
以公平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也使学生更注重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成绩=过程考核(40%)+目标考核(60%)
过程考核=平时作业与课堂表现+课程实践
成绩评定标准:
平时成绩(20%):课堂到课(5%)、课堂纪律(5%)、上课表现及讨论发言情况(5%)、书面作业(5%)
课程实践情况(30%):实训室表现(10%)、个人网上平台作业(如网上开店、店铺装修情况、微博与论坛营销情况等)(10%)、小组合作(10%)。
期末考试(50%):期末试卷考试成绩。
3.平时作业与课堂表现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角色扮演,讨论发言情况进行评价;作业要求按教学要求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教材所附的练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各种网络营销方法的应用。
4.课程实践
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课程实践,成绩计入课程的总成绩。
包括各任务单元的实践模块(如:淘宝开店、店铺装修、搜索引擎营销、论坛营销、QQ推广、微信微博营销、网络广告营销等)。
6.期末考试
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课程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其中平时课程实践成绩占50%,期末考试占50%。
以试卷考核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并能做到灵活运用;以及网络营销各种工具的熟练使用,达到能独立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促进市场营销活动良性发展的水平。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通过网上论坛、QQ、微信、电子邮件等现代化交流技术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
构建网络课程,利用相关课程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视频、实训指导、电子书、技能题库、经验技巧、技术手册等满足学生在线学习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